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抉择。当前,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据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 A.9.2%
- B.10.4%
- C.6.5%
- D.7.4%
-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是到2025年
- A.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 B.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 C.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 D.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制造业大国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表明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的。
-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 B.互惠互利、共赢共存
- C.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B.民族合作
- C.民族团结
- D.民族平等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D.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
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 A.保障和改善民生
- B.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C.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 D.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宪法日的日期是
- A.9月10日
- B.12月4日
- C.1月1日
- D.5月4日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
- A.难以抓住机遇,应回避风险
- B.可无视风险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 C.应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 D.应抵制经济全球化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
- B.长期繁荣
- C.两制并存
- D.高度自治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
- A.调整经济结构
-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C.防控金融风险
- D.建设创新型国家
-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立足点是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 C.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 D.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 A.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 B.构建和谐社会
- C.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 D.改善人民生活
-
当前,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
- A.城乡二元结构
- B.农业投入不足
- C.农民收入偏低
- D.农村发展滞后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国之本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 B.实现共同富裕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改革开放
- B.创新驱动
- C.经济发展
- D.社会稳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 B.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C.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 D.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A.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D.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 B.实事求是
- C.与时俱进
- D.求真务实
-
住房、物价、收入、医疗、教育等民生热点问题备受百姓关注。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 B.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 C.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 A.当今时代主题
- B.市场经济理论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自主创新能力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段话旨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 C.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 D.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
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 A.先锋队
- B.参与者
- C.领导者
- D.主力军
-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社会改革
- B.科学技术革命
- C.阶级斗争
- D.社会基本矛盾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着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和顽固势力,党对中间势力采取的策略方针是
- A.反对
- B.争取
- C.发展
- D.孤立
-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A.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 B.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统一
-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
- A.完全摆脱社会规律的制约
- B.深刻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
- C.根本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 D.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 B.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 C.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 D.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 A.感性认识
- B.理性认识
- C.直接认识
- D.间接认识
-
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 A.发展观
- B.一元论
- C.物质观
- D.认识论
-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
- A.符合客观实际
- B.被群众所掌握
- C.符合书本知识
- D.被多数人赞同
-
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的是
- A.反映论和先验论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肯定
- A.世界万物具有统一性
- B.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性
- C.世界万物具有可知性
- D.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割性
-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通性和特殊性
- B.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 C.同一性和斗争性
- D.根本性和非根本性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性质的改变
-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C.事物结构的变化
- D.事物数量的增加和位置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