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密押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 简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

  3. 为什么说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坚固最可靠的同盟军?

  4.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5.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 B.没收官僚资本
    • C.没收民族资本
    •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7. 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8.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

    • A.党的领导
    • B.共谋发展
    • C.互相监督
    • D.肝胆相照
  9. 1953年到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

    •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 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 C.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
    • D.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
  11.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
    •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12. 在我国,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道德规范是(  )。

    • A.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
    • B.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
    • C.对共产党员的要求
    • D.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C.实现共同富裕
    •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4. 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同蔬菜的关系属于(  )。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 C.对立统一的观点
    • D.实践的观点
  16.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

    •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17.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在(  )。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B.《论联合政府》
    • C.《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 D.《新民主主义论》
  18.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 A.反腐倡廉建设
    • B.思想建设
    • C.组织建设
    • D.制度建设
  19. 下列事件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
    • B.抗美援朝
    • C.土地改革
    • D.镇压反革命
  20.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 A.真理是发展的
    • B.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 C.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
    • D.真理具有客观性
  21. 时间和空问是(  )。

    • A.物质的唯一属性
    • 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 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
  22. 党的十六大提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 A.主权与人权
    • B.和平与发展
    • C.战争与革命
    • D.改革与开放
  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 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 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 D.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24. 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

    •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 B.坚持“三个代表”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 A.四个现代化
    • B.经济发展
    • C.人民利益
    • D.可持续发展
  26.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

    • A.学习毛泽东著作
    •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27.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 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 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 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8. 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

    • A.事物的度
    • B.事物的属性和量
    • C.事物的规定性
    • D.事物的特殊矛盾
  29. 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 A.政治保证
    • B.法律保证
    • C.组织保证
    • D.思想保证
  30.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 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31. 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

    • A.委托加工
    • B.计划订货
    • 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3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商品私有的经济体制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
    • B.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 C.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感觉—知觉—表象
    • B.概念—判断—推理
    • C.理论—实践—理论
    • D.实践—认识—实践
  3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  )。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6. 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 A.四项基本原则
    • B.改革开放
    •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D.四个现代化
  37.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  )。

    • A.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
    • B.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 D.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
  38.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B.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 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9. “三个有利于”是(  )。

    • A.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 B.判断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 C.判断工作成绩优劣的根本标准
    • D.判断道德善恶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