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

  2.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证统一关系。

  3. 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4.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6. 我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途径有()

    • A.保证粮食稳定增长,搞活多种经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 B.引导农民增加劳动投入和资金积累
    • C.中央和地方保证必要的农业投入
    • D.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产销直接挂钩的新机制
  7.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 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 A.有理有利有节
    • B.独立自主
    • C.武装对抗
    • 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9.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0. 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抛弃一切个人利益
    •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C.集体主义思想
    •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11. 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泽东
    • B.王稼祥
    • C.周恩来
    • D.张闻天
  12.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 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 D.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13. 作为社会现象的阶级,它是一个( )

    • A.经济范畴
    • B.政治范畴
    • C.思想范畴
    • D.文化范畴
  14. 就国家的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征服的产物
    • 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产物
    • 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5.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在于( )

    • A.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 C.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

    •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 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C.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17.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

    • A.党的十三大
    • B.党的十四大
    • C.党的十五大
    • D.党的十六大
  1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 A.解放思想
    • B.实事求是
    • C.开拓创新
    • D.与时俱进
  19.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0.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

    • A.立法权
    •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C.行政管辖权
    •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 D.社会、经济全球化
  22.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 )

    • A.服务型政府
    • B.领导型政府
    • C.权威型政府
    • D.法制型政府
  23.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
    •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 C.社会主义经济实体
    • D.人民代表大会
  24.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

    •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5.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 B.第三产业
    • C.新兴产业
    • D.金融业
  26. 改革是中国的()

    • A.第一次革命
    • B.第二次革命
    • C.第三次革命
    • D.第四次革命
  27.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爱国统一战线
  2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9. 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

    • A.领导权问题
    •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 C.政策和策略问题
    • 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
  30.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 )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陈云
    • D.邓子恢
  31. 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

    •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 B.中共七大
    •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32.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 B.封建主义不容许
    • C.无产阶级不容许
    •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33.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34.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5. 人的本质是()

    • A.永恒不变的
    •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36.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37.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 B.政治制度演变史
    • C.生产劳动发展史
    • D.宗教信仰变迁史
  38. 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3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 A.阶级性
    • B.革命性
    • C.实践性
    • D.科学性
  40.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