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试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并说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特点?

  3.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4.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 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7. 2016年8月,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获得本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的球队是【】

    • A.中国队
    • B.美国队
    • C.巴西队
    • D.俄罗斯队
  8. 2017年5月14日至l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

    • A.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 B.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稳定,实现共赢发展
    • C.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 D.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9. 2016年10月21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纪念长征胜利【】

    • A.50周年
    • B.80周年
    • C.70周年
    • D.60周年
  10.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 A.农民阶级
    • B.知识分子
    • C.新的社会阶层
    • D.工人阶级
  11.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

    • A.尊重劳动
    • B.尊重知识
    • C.尊重人才
    • D.尊重创造
  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 A.国家互信协作
    • B.各国共同繁荣
    • C.各国同步发展
    • D.国家主权平等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反对【】

    • A.个人利益
    • B.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 C.等价交换原则
    • D.物质利益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应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

    • A.倒金字塔型分配格局
    • B.橄榄型分配格局
    • C.金字塔型分配格局
    • D.哑铃型分配格局
  15. 台湾问题实质上是【】

    • A.国共关系问题
    • B.中日关系问题
    • C.中国的内政问题
    • D.中美关系问题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为【】

    • A.提高质量和效益
    • B.扩大经济规模
    • C.提高发展速度
    • D.加大投资力度
  1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C.坚持民主集中制
    • 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

    • A.温饱水平
    •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C.发达国家水平
    • D.小康水平
  1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B.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辅
    • C.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辅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 A.国家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现代化
    • B.国家治理体系和监督体系现代化
    •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D.国家治理体系和执政能力现代化
  21.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是因为【】

    • A.改革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 B.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 C.改革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
    • D.改革是对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2.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稳定是【】

    • A.目的
    • B.动力
    • C.根本
    • D.前提
  2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
  2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

    • A.改革开放
    • B.四项基本原则
    • C.艰苦创业
    • D.经济建设
  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以人为本
    • B.群众路线
    • C.实事求是
    • D.独立自主
  2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C.实现共同富裕
    • D.实现人的平等而全面发展
  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毛泽东思想
    •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B.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
    • 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D.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29.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

    • A.长期性
    • B.稳定性
    • C.独立性
    • D.过渡性
  30. 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其中高级形式是【】

    • A.委托加工.
    • B.公私合营
    • C.统购包销
    • D.计划订货
  31.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 A.重要武器
    • B.主要形式
    • C.战略阵地
    • D.基本内容
  3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3. 毛泽东提出,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 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4.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 B.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 C.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 D.思想理论对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35.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问的矛盾
    • B.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 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6.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 A.政治制度
    • B.自然科学
    • C.政治思想
    • D.思维科学
  37.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 A.绝对性
    • B.客观性
    • C.相对性
    • D.一元性
  38. 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直接性和形象性
    • B.生动性和具体性
    • C.丰富性和多样性
    • D.抽象性和间接性
  39. 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哲学依据是【】

    •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B.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
    • C.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 D.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4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表现为【】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 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41. 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42. 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 C.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 D.本质和现象的观点
  43.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4. 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属于【】

    • A.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
    • C.唯心主义
    • D.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