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题(8)
-
试述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
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
简述技能的特点。
-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
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
- A.罗夏克墨迹测验
- B.句子完成测验
- C.主题统觉测验
-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
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
- A.合乎法则的
- B.不随意运动的
- C.遗传获得的
- D.知识经验的
-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说明人格具有(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
提出自我效能的心理学家是( )。
- A.费斯廷格
- B.韦纳
- C.阿特金森
- D.班杜拉
-
“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情绪状态?(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热情
-
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
- A.克服困难
- B.随意运动
- C.兴趣爱好
- D.意志自由
-
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深度知觉
- D.方位知觉
-
情绪、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
- A.动机
- B.认识
- C.个性
- D.态度
-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 A.具体化
- B.分析
- C.系统化
- D.抽象
-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动作
- C.原型内化
- D.动作定向
-
体操技能、绘画技能、舞蹈技能等属于( )。
- A.智力技能
- B.操作技能
- C.知识
- D.能力
-
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
简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
-
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哪些?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
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
- A.奴隶社会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
在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班主任
- B.任课教师
- C.学校领导
- D.团队干部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做好课时计划
-
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主体性
- D.创造性
-
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
- A.1951年
- B.1958年
- C.1966年
- D.1985年
-
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 )。
- A.说理教育法
- B.榜样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
- A.1985年
- B.1992年
- C.1993年
- D.1994年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901年
- C.1911年
- D.1949年
-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 A.棍棒纪律
- B.饥饿纪律
- C.自觉纪律
- D.惩罚纪律
-
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主要是( )。
- A.学生干部
- B.班主任
- C.教导主任
- D.校长
-
教育起源于( )。
-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 B.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 C.生产劳动
- D.阶级的产生
-
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 A.前者就是后者
- B.前者指导后者
- C.前者反映后者
- D.前者决定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