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题(4)
-
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是什么?
-
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
-
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
-
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
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 A.原型操作
- B.原型定向
- C.原型内化
- D.操作练习
-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 A.直接性
- B.间接性
- C.广阔性
- D.创造性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
-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
- A.动力系统
- B.自然前提
- C.心理基础
- D.核心成分
-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哪种品质?( )
- A.广阔性
- B.独立性
- C.灵活性
- D.逻辑性
-
1937年出舨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
- A.卡特尔
- B.塔佩斯
- C.奥尔波特
- D.霍兰德
-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宽大效应
- B.晕轮效应
- C.中心品质
- D.刻板印象
-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 A.感觉的适应
- B.感觉的对比
- C.感觉的分化
- D.感觉的相互作用
-
一名5岁(CA)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MA)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
- A.83
- B.100
- C.120
- D.110
-
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
- A.精神活动
- B.意识活动
- C.理性活动
- D.反射活动
-
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
- A.巴甫洛夫
- B.艾宾浩斯
- C.斯珀林
- D.弗洛伊德
-
巴甫洛夫确定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中的不可遏止型相当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双重抑制
- D.单一抑制
-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哪些?
-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
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
-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
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
- A.前提
- B.基础
- C.中心
- D.内容
-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
- A.孔子
- B.《礼记·学记》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 A.全民性
- B.等级性
- C.生产性
- D.阶级性
-
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 A.讨论法
- B.读书指导法
- C.演示法
- D.实验法
-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 A.赞可夫
- B.巴班斯基
- C.布鲁纳
- D.凯洛夫
-
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 A.演示法
- B.讲授法
- C.谈话法
- D.实验法
-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初期
- D.青年晚期
-
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 A.以教学为主
- B.教学、科研并重
-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 A.课堂教学以外
- B.学校以外
-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
我国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阶段是( )。
- A.高中阶段
- B.初中阶段
- C.小学阶段
- D.大学阶段
-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 C.师生共同参与的
- D.学生自愿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