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2. 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3. 记忆有哪几种不同类型?

  4. 简要说明“大五”人格理论。

  5.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6.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7. 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 A.研究型
    • B.艺术型
    • C.现实型
    • D.社会型
  8. 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9. 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0.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 A.定势
    • B.定义  
    • C.变式
    • D.同化
  11. 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  )

    • A.反映
    • B.感应性
    • C.感受性
    • D.知觉
  12. 记忆过程包括 ( )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 B.识记、再认和回忆
    • C.识记、保持和联想
    •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3.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 A.“登门槛”效应
    • B.低球技术
    • C.留面子效应
    • D.过度理由效应
  14.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晶质(  )

    • A.广阔性
    • B.独立性
    • C.灵活性
    • D.逻辑性
  15.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之一为(  )

    • A.统计分析
    • B.社会规范
    • C.主观感受
    • D.人际关系协调
  16. 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

    • A.生理型与社会性
    • B.高尚和低级
    • C.长远与短暂
    • D.主导性与辅助性
  17. 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 A.望而生畏
    • B.谈梅生津
    • C.望梅止渴
    • D.尝梅生津
  18. 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9. 研究发现,增加阿希(S.Asch)式实验情境的模糊性,则从众率就会(  )

    • A.减低
    • B.增加
    • C.不变
    • D.难以确定  
  20. 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21. 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22. 体育有哪几方面的具体任务?

  23.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24.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25. 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 A.连续性
    • B.创造性
    • C.长期性
    • D.示范性
  26. 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之中(  )

    •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27.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28. 革命战争年代,我国老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下列两大类(  )

    •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29.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生物界
    •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C.生产劳动
    • D.动物本能
  30. 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 B.认识和个性特征
    • C.个性和性格特征
    • D.生理和心理特征
  31.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 A.基本要求
    • B.具体程序
    • C.具体方法
    • D.实施途径
  3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3.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

    • A.自愿、自主、自立
    • B.自主、自立、自理
    • C.自愿、灵活、实践
    • D.自主、自立、灵活
  34.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辅导作用
    • B.主导作用
    • C.桥梁作用
    • D.决定作用
  35. 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

    • A.现代教育派
    • B.传统教育派
    • C.形式教育论
    • D.实质教育论
  36.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

    • A.初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高等教育
    • D.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