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2)
-
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
技能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
-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有意注意
- B.不随意注意
- C.有意后注意
- D.不随意后注意
-
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的为( )。
- A.统计分析
- B.社会规范
- C.主观感受
- D.人际关系协调
-
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 )。
- A.反馈
- B.反映
- C.反射
- D.感应
-
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 A.实验心理学
- B.普通心理学
- C.发展心理学
- D.生理心理学
-
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
- A.恒常性
- B.理解性
- C.选择性
- D.整体性
-
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 )。
- A.常态分布
- B.偏态分布
- C.正偏态分布
- D.负偏态分布
-
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 )。
- A.1789年
- B.1798年
- C.1879年
- D.1897年
-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双重抑制
- D.单一抑制
-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
- A.反映
- B.感受性
- C.反射
- D.感应性
-
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
- A.认知、情感、行动
- B.认知、情感、知识
- C.情感、知识、认知
- D.情感、行动、知识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品质的范畴( )。
- A.注意的广度
- B.注意的敏捷性
- C.注意的稳定性
- D.注意的分配
-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操作
- C.动作整合
- D.原型内化
-
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
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
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缺点?
-
后进生是班级里最差的学生,无法转化。
-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
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
- A.自愿性
- B.灵活性
- C.实践性
- D.直观性
-
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
- A.毛泽东
- B.蔡元培
- C.周恩来
- D.朱自清
-
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 A.加里宁
- B.苏霍姆林斯基
- C.巴班斯基
- D.陶行知
-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神话
- B.生产劳动
- C.本能
- D.无意识模仿
-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 A.培养优秀运动员
- B.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D.增强学生的体质
-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
- A.甄别与选拔
- B.促进学生发展
-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D.促进教学过程
-
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
- A.分科课程为主
-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 C.综合课程为主
-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 A.生物进化论
- B.黑格尔哲学
- C.政治经济学
-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感知教材
- B.理解教材
- C.巩固知识
- D.运用知识
-
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席勒
- C.卢梭
- D.孔子
-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 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 B.进行科学发现
- C.进行科学发明
- D.探索未知领域
-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 A.永恒性
- B.历史性
- C.阶级性
- D.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