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命题预测卷二
-
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
试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
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
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
- 正确
- 错误
-
“赤潮”是由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所致的。( )
- 正确
- 错误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
- 正确
- 错误
-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
- 正确
- 错误
-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
- 正确
- 错误
-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
- 正确
- 错误
-
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属于他感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
- 正确
- 错误
-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
- 正确
- 错误
-
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________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就称为环境负荷量。
-
在大气上空的________能吸收过滤掉紫外线辐射中最强的波段,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
在种群的进化与适应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生态对策是r对策和________。
-
净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面积和时间内总生产力减去植物________所剩下的数量。
-
________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辽阔无林,在原始状态下常有各种善于奔驰或营穴洞生活的草食动物栖居其上。
-
磷循环的途径是从_______开始的。
-
物种均匀性越大,则多样性越________。
-
地球淡水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
-
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__。
-
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________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
生物量是指________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
-
人类因素造成的生态失调包括人与自然策略的不一致、滥用资源和________。
-
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
-
种群的各种不同分布型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________。
-
对植物群体的总光能利用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光合面积、________和光合能力。
-
群落的________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生物种群在水平上的水平结构,也称作群落的二维结构。
-
根据种群的发展趋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________、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
当潮湿气团超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千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风称为________。
-
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要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________的生存能力。
-
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各种生态因子,统称为________。
-
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正确的是( )
①发达的通气系统
②叶片极厚
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
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全部正确
-
下列不属于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的是( )
- A.增长型
- B.随机型
- C.稳定型
- D.衰退型
-
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
- A.杂草群落
- B.黄蒿群落
- C.禾草群落
- D.贝加尔针茅群落
-
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
- A.5%~10%
- B.1%~2%
- C.10%~20%
- D.0.1%~0.2%
-
以下关于他感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感作用具有歇地现象
- B.一种植物对其他植物虽然产生影响,但并不向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
- C.他感作用使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植物消退
- D.他感作用造成植物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
-
下述四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哪种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
-
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
- A.pH5~6
- B.pH6~7
- C.pH7~8
- D.pH8~9
-
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 )
- 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 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 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 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
内禀自然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 )
- A.绝对增殖速度
- B.相对增殖速度
- C.平衡增殖速度
- D.均匀增殖速度
-
下列不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是( )
- A.畜力
- B.化肥、农药
- C.农业机械
- D.农用塑料
-
单种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中呈指数增长时,其增长率为( )
- A.变量
- B.恒值
- C.负值
- D.零值
-
在世代不重叠生物的种群增长模型中,在方程式Nt—λtN0中,当λ>1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
- A.种群数量下降
- B.种群数量稳定
- C.种群数量上升
- D.种群无繁殖而发生灭亡
-
山风的特点是( )
- A.山坡或山顶上的气流流到山谷中,山风很干燥
- B.山坡或山顶上的气流流到山谷中,山风不干燥
- C.山谷中的气流沿坡上升,山风很干燥
- D.山谷中的气流沿坡上升,山风不干燥
-
群落的组成单元是( )
- A.个体
- B.各种动物
- C.种群
- D.各种植物
-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其效率是100%
- B.任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优质能,均等于其输入能
-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 D.又称能量守恒定律
-
如果一个区域受保卫,不允许其他动物(通常是同种动物)的进入,那么这个区域称为( )
- A.领域
- B.家域
- C.地域
- D.界域
-
生态型是同一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 )
- A.趋异适应
- B.趋同适应
- C.相同反应
- D.无反应
-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K对策者适应的气候应该是( )
- A.温和气候
- B.炎热气候
- C.多变气候
- D.稳定气候
-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 )
- A.地上芽植物
- B.地面芽植物
- C.高位芽植物
- D.隐芽植物
-
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的是( )
- A.红光
- B.青光
- C.紫光
- D.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