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上海版)
-
题目:那一声呼唤
提示:那一声呼唤,也许来自我们的父母,呼唤声中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关爱;那一声呼唤,也许来自我们的师长,呼唤声中我们意识到肩负的重任;那一声呼唤,也许来自我们的朋友,呼唤声中我们感受到善意的提醒;那一声呼唤,也许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呼唤声中我们感受着内心的警醒……声声呼唤,源于真情;声声呼唤,发人深省!
要求:
1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 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
根据画直线的句子,请想象第②段中那位母亲的心理活动,用80字左右表述。
-
请为文章标题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
A、谦卑
B、慈祥
C、崇高
D、卑微
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
文中一共写了三位母亲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位母亲的具体表现:
(1) ;(2) ;(3)
-
请为第⑦段中省略号补充一例:
-
那些 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gān gà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不远处,一位同样衣衫朴素的女孩正眼巴巴地看着她……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上。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旗,几步跑到马路中间,伸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清洁工,摇着铃铛收破烂的师傅,……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写出文中有拼音的汉字:gān gà ( )
-
标题“长亭古韵”中的“韵”体现为:(1) ;(2)
-
名亭的命名大体有四种情况:(1) ;(2) ;(3) ;(4)
-
文中提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兰亭”,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
在第②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
-
长亭古韵
①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②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其作用是管理治安、诉讼等事务。汉高祖刘邦就做过“泗水亭长”。另外,在边境上,还有一种“亭候”,是负责监视敌情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中的亭。但是,亭子专指建筑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确考。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概括起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③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西晋祠的不系亭,取《庄子》中“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之意。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④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间、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⑤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关于亭,下列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 A.亭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常见的一种传统建筑。
- B.亭最初是指一种行政建制。
- C.从古至今,亭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停留、休息的。
- D.亭的基本建筑风格是简与虚。
-
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
(1) ;
(2) ;
(3) 。
-
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
- 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
- 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 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
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 B.表达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 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
戴震难书
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就傅:跟随老师。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④朱文公:朱熹。⑤非常:不寻常。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先生少时就傅读书 ( )
(2)相去几何时矣 ( )
-
下列对该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好友陈同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当年金戈铁马的疆场生活的留恋怀念。
-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写战马和武器,实际表现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是其一生追求的概括。
- D.全词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十分强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点兵” 意为
-
默写
1. 回看射雕处, 。(王维《观猎》)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 ,孤村落日残霞。(白朴《天净沙?秋》)
5. 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诉衷情》)
6.苍颜白发, ,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