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押题试卷与答案(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2.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5.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C.慨叹人生无常。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6. 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一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一江水是这祥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哀吾生之须臾
  8. 阅读下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橫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口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橫槊赋诗 槊:长矛。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 D.山川相缪,郁伞苍苍 缪:通“缭”,缭绕。
  9. 阅读下面的文段。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那些走远了的人”指的是谁?文段中这些青年妇女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10. 下面两句话各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②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11. 第一段中浪线的部分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 这两段文字表面是写“药”,内含的意思是什么?

  13. 这两段课文中的“黑色的人”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

  14. 这两段描写中刻画了老栓怎样的性格?

  15. 本段文字选自()(作者)的《故都的秋》。

  16.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①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②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两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17. 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

  18. 古代文人画士以“岁寒三友”为描写题材,并借以表现高洁的情操,其中的“三友”是指() 竹、梅。

  19.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 D.这些景观四季皆有,不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故而一笔带过。
  20.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餍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所描写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是() 。

  21. 微风过后,送来缕缕清香,()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22.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四世同堂》《() 》,话剧有《龙须沟》《茶馆》。

  23.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蜷(quán)缩,着(zháo)落,粗糙(cāo),长歌当(dàng)哭
    • B.譬(pì)如,威吓(hè),木讷(nè),少不更(gēng)事
    • C.炫(xuàn)酷,翌(yì)年,看(kān)守,装模(mò)作样
    • D.哺(fǔ)育,戏谑(xuè),濒(bīn)临,畏葸(xǐ)不前
  24.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2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西游记》。
    •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 C.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D.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6. 下面的句子,按合理的顺序的一项是()

    ①打败了就得任人摆布。

    ②沙俄认为辽东半岛是他的势力范围,不同意让日本占去。

    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

    ④后来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才算了事。

    ⑤自己的领土还要自己拿钱去赎,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A.①③⑥⑤②④
    • B.⑥②①④③⑤
    • C.③①⑥②④⑤
    • D.⑤③⑥②①④
  27.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平添,骁勇,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
    • B.描摹,肖像,白璧微瑕,信誊值千金
    • C.披览,缕析,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
    • D.迁徙,熏陶,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