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中医考研模拟试题2(中医诊断学)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任脉和督脉都可以治疗

    • A.神志病
    • B.脏腑病
    • C.妇科病
    • D.咽喉病
  2. 手少阳三焦经可以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侧头病
    • D.胁肋病
  3. 手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眼病
    • D.咽喉病
  4. 足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眼病
    • D.脾胃病
  5. 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

    • A.侧头痛
    • B.耳病
    • C.热病
    • D.胁肋病
  6. 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

    • A.前头痛
    • B.口齿
    • C.咽喉病
    • D.胃肠病
  7. 督脉可以治疗

    • A.中风
    • B.昏迷
    • C.热病
    • D.头面病
  8. 下列皆为9寸的是

    • A.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 B.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
    • C.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
    • D.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 下列皆为8寸的是

    • A.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 B.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 C.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 D.两乳头之间
  10. 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是

    • A.骨度分寸法
    • B.解剖标志法
    • C.简便取穴法
    • D.经验取穴法
  11. 下列皆为3寸的是

    • A.眉问(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 B.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 C.内踝尖至足底
    • D.髌底至髌尖
  12. 痰饮的病机主要涉及

    • A.肺
    • B.脾
    • C.肾
    • D.心
  13. 足少阴肾经主治病症是

    • A.肾病
    • B.肺病
    • C.咽喉病
    • D.前阴病
  14. 治疗虚热肺痿,可选用

    • A.麦门冬汤
    • B.生姜甘草汤
    • C.甘草干姜汤
    • D.清燥救肺汤
  15. 哮与喘的主要鉴别点有

    • A.哮必兼喘
    • B.哮有宿根
    • C.哮有声响
    • D.哮频发频止
  16. 肺胀后期可出现的危候有

    • A.咯血、吐血、便血
    • B.昏迷、抽搐
    • C.腹胀、脘痞
    • D.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17. 肺痈发生的有关因素是

    • A.正气内虚
    • B.痰热素盛
    • C.感受风热病毒
    • D.情志所伤
  18. 治疗气虚感冒的方剂有

    • A.参苏饮
    • B.荆防败毒散
    • C.葱白七味饮
    • D.玉屏风散
  19. 下列病证可转化为肺胀的有

    • A.咳嗽
    • B.喘证
    • C.哮病
    • D.肺痈
  20. 治疗久哮肺肾两虚证,可选用的方剂有

    • A.金水六君煎
    • B.补肺汤
    • C.麦门冬汤
    • D.生脉地黄汤
  21. 下列可以用于虚体感冒的方剂有

    • A.参苏饮
    • B.再造散
    • C.加减葳蕤汤
    • D.玉屏风散
  22.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咳嗽治法的有

    • A.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 B.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C.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 D.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3. 对于“配伍的作用”描述恰当的是

    • A.增加药味
    •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力
    • C.控制药物毒副作用
    • D.控制多功用单味药的作用发挥方向
  24. 下列属于“十剂”的是

    • A.补、泄
    • B.轻、重
    • C.滑、涩
    • D.宣、通
  25. 可以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的因素是

    • A.药味(药物)
    • B.配伍
    • C.药量
    • D.剂型
  26. 可以内服的剂型有

    • A.丹剂
    • B.丸剂
    • C.散剂
    • D.膏剂
  27. 关于“君药”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任何方剂的组成中,君药都是必不可少的
    • B.一般来说,君药的药味较少
    • C.一般来说,无论何药作为君药时,其用量都要比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大
    • D.方剂中用量最大的那味药一定是“君药”
  28. 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

    • A.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
    • 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
    • C.防止药病格拒
    • D.调和方中诸药
  29. 下列关于“八阵”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 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 B.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
    • C.攻方之制,攻其固也
    • D.散方之制,散其实也
  30. 适用于和法的证型

    • A.邪犯少阳
    • B.肝脾不和
    • C.肠胃寒热
    • D.气血营卫失和
  31. 下列选项可以用汗法的是

    • A.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 B.腠理疏松,虽有汗出但寒热不解之证
    • C.腠理闭塞的寒热无汗之证
    • D.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之证
  32. 瘀血、停水可以考虑选用下列哪种治法

    • A.汗法
    • B.下法
    • C.消法
    • D.和法
  33. 方剂与治法之间的关系,体现为

    • A.以法组方
    • B.以法遣方
    • C.以法类方
    • D.以法释方
  34.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的“八法”为

    • A.汗、下
    • B.消、吐
    • C.清、温
    • D.补、攻
  35. 属于清代方论性专著的是

    • A.《医方考》
    • B.《古今名医方论》
    • C.《删补名医方论》
    • D.《绛雪园古方选注》
  36. 以下哪个方剂是“宋金元时期”留下的

    • A.六味地黄丸
    • B.左金丸
    • C.补中益气汤
    • D.防风通胜散
  37. 辨证应当明确的内容有

    • A.证候名称
    • B.全程规律
    • C.病因病性
    • D.当前病位
  38. 下列著作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 A.《五十二病方》
    • B.《黄帝内经》
    • C.《肘后备急方》
    • D.《伤寒杂病论》
  39. “以常衡变”的意思包括

    • A.审证求因
    • B.比较正常与反常
    • C.生理与病理
    • D.揆度奇恒
  40. 孙思邈的著作有

    • A.《备急千金要方》
    • B.《察病指南》
    • C.《伤寒金镜录》
    • D.《备急千金翼方》
  41. 以下属于“症”的有

    • A.恶寒发热
    • B.烦躁易怒
    • C.肝阳上亢
    • D.心脉痹阻
  42. 以下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的是

    • A.诊法合参
    • B.病证结合
    • C.辨证求本
    • D.整体审查
  43. 中医诊断学学科特点是

    • A.理论性
    • B.实践性
    • C.科学性
    • D.突破性
  44. 以下著作专论麻疹的有

    • A.《麻科活人全书》
    • B.《郁谢麻科合璧》
    • C.《麻证新书》
    • D.《麻症集成》
  45. 下列著作属于唐代医家所著的是

    • A.《千金要方》
    • B.《千金翼方》
    • C.《外台秘要》
    • D.《诸病源候论》
  46. 以下不属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

    • A.扶正于祛邪
    • B.治标与治本
    • C.未病先防
    • D.辨证论治
  47. 下列体现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是

    • A.缓则治其本
    • B.寒者热之
    • C.治病必求其本
    • D.同病异治
  48. 下列属于症状的是

    • A.头身痛
    • B.恶寒
    • C.舌淡
    • D.苔白腻
  49.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 A.医药知识的积累
    • B.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 C.早期解剖知识
    • D.古代哲学的影响
  50. 刘完素提出的理论有

    • A.六气皆从火化
    • B.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 C.邪去则正安
    • D.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5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在

    • A.形神一体观
    • B.五脏一体观
    •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 D.病在上者下取之
  52. 下列体现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影响的是

    • A.春善病鼽衄
    • B.仲夏善病胸胁
    • C.冬善病痹厥
    • D.旦慧昼安
  53. 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 A.李中梓
    • B.赵献可
    • C.张介宾
    • D.吴又可
  54.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为

    • A.8寸
    • B.9寸
    • C.10寸
    • D.12寸
  55. 下列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内涵的是

    • 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B.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
    • C.人与自然界保持统一
    • D.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56. 中医的“证”包括

    • A.病变的过程
    • B.病变的原因
    • C.病变的部位
    • D.病变的性质
  57. 手阳明大肠经入于

    • A.下齿
    • B.上齿
    • C.舌本
    • D.目
  58.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的骨度分寸为

    • A.8寸
    • B.9寸
    • C.10寸
    • D.12寸
  59. 足阳明胃经入于

    • A.下齿
    • B.上齿
    • C.舌本
    • D.目
  60. 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

    • A.18寸
    • B.19寸
    • C.15寸
    • D.16寸
  61. 胭横纹至外踝尖为

    • A.18寸
    • B.19寸
    • C.15寸
    • D.16寸
  62. 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为

    • A.8寸
    • B.9寸
    • C.12寸
    • D.16寸
  63.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

    • A.8寸
    • B.9寸
    • C.12寸
    • D.16寸
  64. 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

    • A.前头痛
    • B.后头痛
    • C.侧头痛
    • D.颠顶痛
  65. 足厥阴肝经可以治疗

    • A.前头痛
    • B.后头痛
    • C.侧头痛
    • D.颠顶痛
  66. 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治疗

    • A.前头痛
    • B.后头痛
    • C.侧头痛
    • D.颠顶痛
  67.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

    • A.18寸
    • B.12寸
    • C.14寸
    • D.16寸
  68. 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

    • A.前头痛
    • B.后头痛
    • C.侧头痛
    • D.颠顶痛
  69.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 A.18寸
    • B.12寸
    • C.14寸
    • D.16寸
  70. 喘证之痰热郁肺证,治宜当选

    • A.五磨饮子
    • B.六磨汤
    • C.桑白皮汤
    • D.麻杏甘石汤
  71. 喘证之肺气郁痹证,治宜当选

    • A.五磨饮子
    • B.六磨汤
    • C.桑白皮汤
    • D.麻杏甘石汤
  72. 虚热型肺痿,治宜选用

    • A.麦门冬汤
    • B.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 C.生姜甘草汤
    • D.清燥救肺汤
  73. 虚寒型肺痿,治宜选用

    • A.麦门冬汤
    • B.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 C.生姜甘草汤
    • D.清燥救肺汤
  74. 治疗肺阴虚型虚劳的主方为

    • A.清燥救肺汤
    • B.月华丸
    • C.百合固金汤
    • D.沙参麦冬汤
  75. 治疗肺阴亏损型肺痨,宜选用

    • A.清燥救肺汤
    • B.月华丸
    • C.百合固金汤
    • D.沙参麦冬汤
  76. 咳嗽之肺阴亏耗证,治宜当选

    • A.百合固金汤
    • B.月华丸
    • C.桑白皮汤
    • D.沙参麦冬汤
  77. 肺痨之肺阴亏损证,治宜当选

    • A.百合固金汤
    • B.月华丸
    • C.桑白皮汤
    • D.沙参麦冬汤
  78. 肺胀之痰热郁肺证的治法是

    • A.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 B.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 C.涤痰开窍,熄风止痉
    • 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79. 吸收最快、药效发挥最迅速、便于携带的剂型是

    • A.汤剂
    • B.散剂
    • C.丸剂
    • D.煎膏
  80. 肺胀之痰浊壅肺证的治法是

    • A.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 B.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 C.涤痰开窍,熄风止痉
    • 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81. 制作简便,吸收快,较节省药材的剂型是

    • A.汤剂
    • B.散剂
    • C.丸剂
    • D.煎膏
  82.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并可防止药病格拒的药物是

    • A.反佐药
    • B.臣药
    • C.佐助药
    • D.佐制药
  83.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烈性的药物是

    • A.反佐药
    • B.臣药
    • C.佐助药
    • D.佐制药
  84. 疮疡初起而有恶寒发热者,适宜于

    • A.汗法
    • B.下法
    • C.和法
    • D.清法
  85. 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适宜于

    • A.汗法
    • B.下法
    • C.和法
    • D.清法
  86. “八阵”论述于

    • A.《伤寒明理论》
    • B.《景岳全书》
    • C.《医学心悟》
    • D.《医学入门》
  87. “八法”论述于

    • A.《伤寒明理论》
    • B.《景岳全书》
    • C.《医学心悟》
    • D.《医学入门》
  88. “七方”名称明确于

    • A.《黄帝内经》
    • B.《神农本草经》
    • C.《伤寒杂病论》
    • D.《伤寒明理论》
  89.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 A.《五十二病方》
    • B.《医方考》
    • C.《伤寒杂病论》
    • D.《刘洲子鬼遗方》
  90. “七方”理论源于

    • A.《黄帝内经》
    • B.《神农本草经》
    • C.《伤寒杂病论》
    • D.《伤寒明理论》
  91. 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 B.《医方考》
    • C.《伤寒杂病论》
    • D.《刘洲子鬼遗方》
  92. 以上属于体征的是

    • A.恶寒发热
    • B.腰膝酸软
    • C.膀胱湿热
    • D.面色苍白
  93. 以上属于症状的是

    • A.恶寒发热
    • B.腰膝酸软
    • C.膀胱湿热
    • D.面色苍白
  94. 以上属于病名的是

    • A.妊娠恶阻
    • B.腰膝酸软
    • C.膀胱湿热
    • D.面色苍白
  95. 我国最早的外科专著是

    • A.《备急千金要方》
    • B.《肘后备急方》
    • C.《刘涓子鬼遗方》
    • D.《备急千金翼方》
  96. 以上属于证名的是

    • A.妊娠恶阻
    • B.腰膝酸软
    • C.膀胱湿热
    • D.面色苍白
  97. 能够初步诊断天花和麻疹等传染病,并有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的书是

    • A.《备急千金要方》
    • B.《肘后备急方》
    • C.《刘涓子鬼遗方》
    • D.《备急千金翼方》
  98. 《濒湖脉学》载脉数是

    • A.载脉27利
    • B.载脉21种
    • C.载脉24利
    • D.载脉29种
  99. 南方阳热潮湿之地易生挛痹是因

    • A.其民乐野处而乳
    • B.其民嗜酸而食腐
    • C.民食鱼而嗜咸
    • D.民华食而脂肥
  100. 《诊家枢要》载脉数是

    • A.载脉27利
    • B.载脉21种
    • C.载脉24利
    • D.载脉29种
  101. 通过《医贯》提示要重视“命门之火”在养生、老年病、慢性病的作用的是

    • A.刘完素
    • B.朱震亨
    • C.张景岳
    • D.张锡纯
  102. 东方之人易得痈疡是因

    • A.其民乐野处而乳
    • B.其民嗜酸而食腐
    • C.民食鱼而嗜咸
    • D.民华食而脂肥
  103.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提出者是

    • A.刘完素
    • B.朱震亨
    • C.张景岳
    • D.张锡纯
  104. 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提出者是

    • A.刘完素
    • B.朱震亨
    • C.张景岳
    • D.张锡纯
  105. 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是

    • A.刘完素
    • B.朱震亨
    • C.张景岳
    • D.张锡纯
  106. 明确了“治寒以热药”的是

    • A.《难经》
    • B.《黄帝内经》
    • C.《本经》
    • D.《伤寒杂病论》
  107. 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是

    • A.《难经》
    • B.《黄帝内经》
    • C.《本经》
    • D.《伤寒杂病论》
  108.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富后贫”可致

    • A.“脱卫”病
    • B.“脱营”病
    • C.“失精”病
    • D.“气郁”病
  109. 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甚是在

    • A.夜
    • B.昼
    • C.夕
    • D.旦
  110.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

    • A.“脱卫”病
    • B.“脱营”病
    • C.“失精”病
    • D.“气郁”病
  111. 手三阴经可以共同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眼病
    • D.胸部病
  112. 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慧是在

    • A.夜
    • B.昼
    • C.夕
    • D.旦
  113. 胫骨内侧髁至内髁尖为

    • A.12寸
    • B.13寸
    • C.14寸
    • D.15寸
  114. 髌底至髌尖的骨度分寸为

    • A.1寸
    • B.1.5寸
    • C.2寸
    • D.3寸
  115. 手阳明大肠经一般不治疗

    • A.前头病
    • B.口鼻病
    • C.齿病
    • D.胸部病
  116.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可以共同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目病
    • D.耳病
  117.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共同主治

    • A.神志病
    • B.热病
    • C.目病
    • D.脾胃病
  118. 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

    • A.心中
    • B.胸腹
    • C.肺中
    • D.腹中
  119. 十二经脉是结合哪些内容来命名的

    • A.脏腑、阴阳、五行
    • B.脏腑、手足、阴阳
    • C.脏腑、手足、五行
    • D.手足、五行、阴阳
  120. 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 A.腹部病
    • B.胸部病
    • C.神志病
    • D.肺病
  121. 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9寸
    • B.12寸
    • C.14寸
    • D.16寸
  122. 全身经穴数目是

    • A.359
    • B.365
    • C.349
    • D.361
  123. 骨度分寸为6寸的是

    • A.两乳之间
    • B.两肩胛内缘之间
    • C.两肩胛冈之间
    • D.两肩胛下角之间
  124. 任督二脉腧穴都可以治疗

    • A.热病
    • B.头面病
    • C.前阴病
    • D.妇科病
  125.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9寸
    • B.12寸
    • C.8寸
    • D.16寸
  126. 《证治汇补》强调肺胀的辨证首当区分

    • A.阴阳
    • B.气血
    • C.寒热
    • D.虚实
  127. 经外奇穴是指

    • A.经脉以外的穴位
    • B.经穴以外的穴位
    • C.经穴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
    • D.十二经脉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
  128. 肺痈之名首见于

    • A.《黄帝内经素问》
    • B.《备急千金要方》
    • C.《杂病源流犀烛》
    • D.《金匮要略》
  129. 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

    • A.恶寒的轻与重
    • B.发热的轻与重
    • C.咽喉肿痛与否
    • D.有无流行性
  130. 肺胀之痰浊壅肺证的治法是

    • A.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 B.宣肺化痰,止咳定喘
    • C.宣肺定喘,健脾益气
    • D.健脾化痰,宣肺定喘
  131. 患者咳呛气急,痰少质粘,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证属

    • A.肺阴亏耗证
    • B.虚火灼肺证
    • C.气阴耗伤证
    • D.阴阳虚损证
  132.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痈成痈期的症状表现

    • A.身热转甚,时时振寒
    • B.咳吐浊痰,呈黄绿色
    • C.有时咳血,痰血相兼
    • D.舌苔黄腻,脉滑数
  133. 患者身热甚,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吐浊痰,呈黄绿色,喉间有腥味,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 A.清热化痰,宣肺理气
    • B.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 C.清热解毒,排脓解毒
    • D.清热化痰,解毒排脓
  134. 哪位医家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 A.刘河问
    • B.朱丹溪
    • C.叶天士
    • D.张景岳
  135. 患者喘逆上气,胸胀或痛,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痛,身热烦闷,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或滑。治宜选用

    • A.麻杏甘石汤
    • B.小青龙汤
    • C.三子养亲汤
    • D.桑白皮汤
  136. 冷哮证发作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A.射干麻黄汤
    • B.厚朴麻黄汤
    • C.越婢加半夏汤
    • D.定喘汤
  137. 患者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无力,气短息促,动则喘甚,甚则持续喘哮,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治宜选用

    • A.金水六君煎
    • B.六君子汤
    • C.平喘固本汤
    • D.金匮肾气丸
  138. 患者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 A.加减泻白散
    • B.麦门冬汤
    • C.清燥救肺汤
    • D.沙参麦冬汤
  139. 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 A.邪实与正虚
    • B.外感与内伤
    • C.新感与久病
    • D.风热与风寒
  140. 首次提出将咳嗽分为外感、伤寒两大类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 B.喻嘉言
    • C.徐灵胎
    • D.叶天士
  141. 患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 A.加减葳蕤汤
    • B.参苏饮
    • C.人参败毒散
    • D.葱白七味饮
  142. 感冒病名出自哪本医学著作

    • A.《仁斋直指方》
    • B.《时病论》
    • C.《温热经纬》
    • D.《类证治裁》
  143. 不属于“八法”的是

    • A.汗、下
    • B.消、叶
    • C.清、温
    • D.补、攻
  144. 关于方剂配伍的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
    • B.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 C.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 D.控制多功用单昧药的发挥方向
  145. “左归丸”出自于

    • A.刘完素《宣明论方》
    • B.张景岳《景岳全书》
    • C.李东垣《脾胃论》
    • D.朱丹溪《丹溪心法》
  146. 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著作是

    • A.《伤寒明理论》
    • B.《景岳全书》
    • C.《伤寒杂病论》
    • D.《黄帝内经》
  147. 以下不属于“下法”的是

    • A.逐水
    • B.润下
    • C.温下
    • D.分消上下
  148. 记载了用青蒿一握取汁服,以治疟疾,为现代青蒿素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的著作是

    • A.《外台秘要》
    • B.《肘后备急方》
    • C.《伤寒明理论》
    • D.《证治准绳》
  149. 有“方书之祖”之称的是

    • A.《千金方》
    • B.《五十二病方》
    • C.《伤寒杂病论》
    • D.《黄帝内经》
  150. 不属于“佐药”作用的是

    • A.调和方中诸药作用
    • B.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 C.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 D.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151. 《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

    • A.唐慎微
    • B.王肯堂
    • C.王焘
    • D.成戊己
  152. 慢性病不适合运用的剂型是

    • A.茶剂
    • B.丸剂
    • C.汤剂
    • D.膏剂
  153. 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 A.药味加减的变化
    • B.立法的变化
    • C.药量增减的变化
    • D.剂型更换的变化
  154. 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
    • B.固方之制,固其泄也
    • 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 D.用散者,散其实也
  155. 水肿,且腰以上肿甚者,宜选用的治法是

    • A.汗法
    • B.和法
    • C.托法
    • D.消法
  156. 下列方剂不是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是

    • A.六味地黄丸
    • B.泻白散
    • C.导赤散
    • D.防风通胜散
  157. “十剂”这个名称始见于

    • A.《黄帝内经》
    • B.《伤寒杂病论》
    • C.《伤寒明理论》
    • D.《景岳全书》
  158. 一般而言,丸剂最显著的优点是

    • A.药效持久
    • B.药效发挥迅速
    • C.服用量小
    • D.节省药材
  159. “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理论,最早见于

    • A.《伤寒杂病论》
    • B.《千金方》
    • C.《五十二病方》
    • D.《黄帝内经》
  160. “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一语出自

    • A.《医学心悟》
    • B.《医学源流论》
    • C.《伤寒论》
    • D.《黄帝内经》
  161. 下列属于“八阵”内容的是

    • A.寒热
    • B.表里
    • C.温凉
    • D.补泻
  162. 我国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 A.《刘涓子鬼遗方》
    •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C.《五十二病方》
    • D.《普济方》
  163. 《察病指南》是论述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多少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 A.30
    • B.24
    • C.29
    • D.33
  164. 记录了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的是

    • A.《黄帝内经》
    • B.《诊籍》
    • C.《诸病源候论》
    • D.《寓意草》
  165. 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的是

    • A.《黄帝内经》
    • B.《濒湖脉学》
    • C.《脉经》
    • D.《难经》
  166. 奠定了辩证学的理论基础,全书贯穿了诊病和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的是

    • A.《难经》
    • B.《黄帝内经》
    • C.《脉经》
    • D.《望诊遵经》
  167. 以“十问”来总结概括问诊的医学家是

    • A.张仲景
    • B.李时珍
    • C.张景岳
    • D.叶天士
  168. 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 B.张仲景
    • C.张介宾
    • D.汪宏
  169. 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 A.李东垣
    • B.危亦林
    • C.吴鞠通
    • D.汪宏
  170. 《脉经》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 B.叶天士
    • C.王叔和
    • D.巢元方
  171.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 B.张仲景
    • C.吴鞠通
    • D.汪宏
  172. 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 A.《内经》
    • B.《景岳全书.传忠录》
    • C.《难经》
    • D.《伤寒杂病论》
  173.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 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174.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 A.望色
    • B.诊舌
    • C.切脉
    • D.触诊
  175. 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 A.《伤寒舌鉴》
    • B.《观舌心法》
    • C.《彩图辨舌指南》
    • D.《察舌辨证新法》
  176.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 A.汉代
    • B.隋代
    • C.宋代
    • D.元代
  177. 下列哪项关于刘完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 A.河间学派创始人
    • B.倡导火热论
    • C.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 D.后人称其为“火热派”
  178. 总结了先秦至西汉学经验和理论,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专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 B.《黄帝内经》
    • C.《难经》
    • D.《医宗金鉴》
  179. 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的经典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 B.《黄帝内经》
    • C.《医宗金鉴》
    • D.《景辱全书》
  18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 A.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 B.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 C.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 D.以治病求本为诊治特点
  181.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整体观念
    • B.辨证论治
    • C.知常达变
    • D.阴平阳秘
  182.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

    • A.脱营
    • B.失精
    • C.失神
    • D.痴呆
  183. 辨证论治中,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过程的是

    • A.病
    • B.证
    • C.症
    • D.主诉
  184. “有诸内,必形诸外”反映了“整体观念”中的

    • A.五脏一体观
    • B.形神一体观
    • C.病理上的整体性
    • D.诊治上的整体性
  185. 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 C.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 D.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186. 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的温病学家是

    • A.吴鞠通
    • B.叶香岩
    • C.薛雪
    • D.吴有性
  187. 下列关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 B.分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
    • C.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
    • D.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
  188. 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的著作是

    • A.《千金方》
    • B.《伤寒杂病论》
    • C.《黄帝内经》
    • D.《难经》
  189. 创“戾气”说的温病学家是

    • A.吴鞠通
    • B.叶香岩
    • C.薛雪
    • D.吴有性
  190. 首先阐明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温病学家是

    • A.吴鞠通
    • B.叶香岩
    • C.薛雪
    • D.吴有性
  191. 下列哪一位不是“金元四大家”

    • A.刘守真
    • B.张戴人
    • C.李明之
    • D.张洁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