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专家命题预测试卷(3)
-
第 38 题
请回答:
结合材料,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
第 37 题
-
第 36 题
-
第 35 题
请回答:
运刚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我们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和取得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和重要意义。
-
第 32 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第 33 题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 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
- C.物质就是自然界
- D.物质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
第 34 题
-
第 30 题 国家垄断经济主义的重要形式有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 C.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
第 31 题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
第 28 题 法律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法律的证据的特征是
- A.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 B.证据要具有保密性
- C.证据要具有客观性
- D.证据要具有关联性
-
第 29 题 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诉讼中调解,下列属于诉讼外调解的是
- A.刑事调解
- B.人民调解
- C.行政调解
- D.司法调解
-
第 26 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
- A.学有所教
- B.劳有所得
- C.病有所医
- 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第 27 题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
- 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 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
- 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
-
第 24 题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两者的关系是
-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 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 C.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 D.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
-
第 23 题 困民革命时期陈独秀的“两次革命论”,其错误在于
- A.抹杀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 B.没有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 C.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 D.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割裂开来
-
第 22 题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这是因为它
-
第 21 题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正足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一论断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 B.自然界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 C.认识是反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 D.自然界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
第 20 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 B.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 C.认清基本国情
- 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动摇
-
第 18 题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 C.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 D.国家负责任
-
第 17 题 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就是不断
- A.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 B.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 C.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 D.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
第 19 题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
-
第 30 题 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
- B.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活动
- C.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活动
- D.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活动
-
第 29 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是 ( )
-
第 26 题 以下属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 A.爱护公物
- B.文明礼貌
- C.奉献社会
- D.尊老爱幼
-
第 27 题 对待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这种对待中外文化态度的根本哲学依据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B.辩证的否定原理
-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 D.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第 28 题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足
-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B.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第 24 题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四洲志》
- D.《海国图志》
-
第 25 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
- A.法定代理人
- B.代理人
- C.父母
- D.直系亲属
-
第 22 题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实质在于
- A.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B.是不是坚持改革开放
- C.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
- D.是不是坚持科学发展
-
第 23 题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C.《论联合政府》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第 19 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 B.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 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 D.资产阶级国家始终推行炮舰政策
-
第 20 题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流通阶段
-
第 21 题 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是
-
第 17 题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属于
-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彻底唯心主义的观点
-
第 18 题 在抗日相持阶段,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 B.百团大战
- C.忻口战役
- D.豫湘桂战役
-
第 15 题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
-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第 16 题 1947年6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其意图是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C.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 D.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
第 13 题 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是董
- A.“一月革命”
- B.“二月抗争”
- C.“三支两军”
- D.“林彪事件”
-
第 12 题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有两类现象
-
第 14 题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
-
第 10 题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指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C.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 D.领导阶级
-
第 11 题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晶在价值上是
- A.国民收入
- B.国民生产总值
- C.国内生产总值
- D.社会总价值
-
第 8 题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 9 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B.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第 6 题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
- A.“二次革命”
- B.护国战争
- C.护法运动
- D.广州起义
-
第 7 题 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是
- A.法律
- B.道德
- C.习惯
- D.风俗
-
第 5 题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第 4 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作为一切发展前提的是
-
第 3 题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 B.魏源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第 1 题 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是法律的
- A.强制作用
- B.预测作用
- C.评价作用
- D.教育作用
-
第 2 题 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种认识偏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