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38 题

  2. 第 37 题

  3. 第 36 题

    (1)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有什么本质不同。

    (2)为什么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 第 33 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5. 第 35 题

    (1)如何看待国际金融海啸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

    (2)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6. 第 34 题

  7. 第 32 题 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

    • A.依法成立
    •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 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8. 第 31 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战役有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济南战役
    • C.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9. 第 30 题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就是

  10. 第 29 题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 D.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
  11. 第 28 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

    •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B.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C.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 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第 27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B.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 第 26 题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为两个头痛发热的州官看病,由于病因的不同,开的不同药方是泻药和发散药,服药后病都好了。这一对症下药的典故所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 B.矛盾的特殊性
    • C.从客观实际出发
    • D.从主观愿望出发
  14. 第 24 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对象是

    • A.帝国主义
    • B.封建主义
    • C.官僚资本主义
    • D.资本主义
  15. 第 25 题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断表明改革

    • A.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 B.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 D.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
  16. 第 22 题 一切哲学都是

  17. 第 21 题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或其基本特征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8. 第 23 题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的特征是

  19. 第 20 题 我国的商法主要包括

    • A.公司法
    • B.证券法
    • C.票据法
    • D.保险法
  20. 第 19 题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 A.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B.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C.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D.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1. 第 18 题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 A.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
    • C.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 D.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22. 第 17 题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

    • A.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 B、遵循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选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 D.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3. 第 15 题 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 A.为人民服务
    •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C.承担社会责任
    • D.为什么人服务
  24. 第 14 题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 B.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C.会党
    • D.新军
  25. 第 16 题 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经济发展
    • B.党的领导
    • C.人民当家作主
    • D.法制
  26. 第 13 题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 (  )

    • A.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动力
    • B.工人阶级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
    • C.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 D.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
  27. 第 12 题 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这个著名论断的人是

    • A.毛泽东
    • B.朱德
    • C.周恩来
    • D.方志敏
  28. 第 10 题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

    •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
    •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C.争取较长期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 D.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周边环境
  29. 第 11 题 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平等权
    • B.宗教信仰自由
    • C.人生自由权
    • D.政治权利和自由
  30. 第 8 题 马克思分析和阐述资本主义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的目的在于

    • A.揭示市场机制的缺陷
    • B.保证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
    • C.说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D.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31. 第 9 题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 A.恐怖主义
    • B.南北问题
    • C.霸权主义
    • D.国际旧秩序
  32. 第 7 题 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是

    • A.原因和结果
    • B.必然性和偶然性
    • C.现象和本质
    • D.内容和形式
  33. 第 5 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34. 第 6 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35. 第 2 题 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36. 第 3 题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 B.时代条件不同
    • C.指导思想不同
    • D.革命前途不同
  37. 第 4 题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的控制中心(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治法律制度
    • B.政治法律思想
    • C.国家政权
    • D.政治法律设施
  38. 第 1 题 最初的最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 B.分析与综合
    • C.抽象与具体
    • D.矛盾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