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10
-
第 38 题
-
第 37 题
-
第 36 题 拿破仑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他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
第 34 题
-
第 35 题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
第 32 题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
- A.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B.倍加珍惜国家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 C.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最大光荣
- D.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和民族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
第 33 题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
- A.讲法律
- B.讲证据
- C.讲法理
- D.讲程序
-
第 31 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主要有
-
第 30 题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热潮,为纠正当时存在的一些“左”的错误,毛泽东提出在土地改革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 A.地主不分田
- B.富农分坏田
- C.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
- D.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
第 29 题 英国通过下列条约割去了我国的香港及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与昂船洲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中葡会议草约》
- D.《马关条约》
-
第 27 题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下列协议,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
- A.政府组织协议
- B.国民大会协议
- C.和平建国纲领和宪法草案
- D.军事问题协议
-
第 28 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
-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
第 26 题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
- A.意识就是存在
-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C.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
第 25 题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C.有利于调动全国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D.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
第 24 题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 A.民事主体违反合同的
- B.民事主体不履行其他义务的
- C.民事主体由于过错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的
- D.民事主体没有过错的,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
第 23 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
-
第 22 题 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到
- A.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的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 B.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国内产业提升、技术进步要有充分的认识
- C.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 D.正确处理好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
-
第 21 题 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
- A.以对客体反映为基础
- 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
- 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建构
- 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
-
第 19 题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
第 20 题 个人品德的特点是
- A.实践性
- B.综合性
- C.稳定性
- D.集体性
-
第 18 题 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句话指出了
- A.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 B.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
第 16 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第 17 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经济工作中
- A.“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 B.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义经济制度
- C.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 D.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
第 15 题 我国逐步形成的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序列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第 13 题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
- A.原始创新能力
- B.集成创新能创新能力
-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 D.自主创新能力
-
第 14 题 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恰恰不在于工业资本的统治,而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这段话说明
- A.工业资本在垄断阶段不再带来剩余价值
- B.借贷资本在垄断阶段成为职能资本
- C.金融资本成为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
- D.资本融通过程生产剩余价值
-
第 12 题 近代中国新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
- A.它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
- 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 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
- 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
-
第 10 题 我国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 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 B.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 C.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 D.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
第 11 题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 A.调节功能
- B.辩论功能
- C.激励功能
- D.导向功能
-
第 7 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第 8 题 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
- C.社会分工的存在
- D.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
第 9 题 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
- A.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 B.努力寻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 C.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
- D.正确把握公有制的范畴
-
第 6 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第 5 题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
- A.民族团结
- B.民族平等
- C.各民族共同繁荣
- D.民族区域自治
-
第 3 题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的
- A.自愿原则
- B.公平原则
- C.平等原则
- D.诚实信用原则
-
第 4 题 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
第 2 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最根本的)和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的是 (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B.树立共同理想
-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 1 题 唯心主义产生的最初根源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