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练习题(11)
-
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为
- A.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影响的肃清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 B.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
- D.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需要一个过程
-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已经出现的道德的历史类型有
- A.原始社会的道德
- B.奴隶社会的道德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 C.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 D.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共产主义是
- A.一种理想
- B.一种学说
- C.一种制度
- D.一种实践
-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与传播
- C.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
- A.法律案的提出
- B.法律案的审议
- C.法律案的通过
- D.法律的公布
-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 B.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挥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
- C.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 D.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创造红军新时期的武装起义有
- A.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湘南起义
- D.广州起义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
- A.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C.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D.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基本内容是
- A.党的自身建设
- B.土地革命
- C.武装斗争
- D.根据地建设
-
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践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物质活动
- 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
- C.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活动
-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 A.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 B.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 C.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目标是
-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B.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
- C.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 D.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原因有
- A.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 B.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 C.它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 D.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
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A.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体现
- B.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 C.是个人和他人的利益关系
- D.仅是两个自然主体之间的关系
-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议的召开
-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
- A.用和平赎买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 C.采取自愿、互助合作的途径
- D.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三种形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借贷资本输出
- B.国家资本输出
- C.商品资本输出
- D.生产资本输出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原因是
- A.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C.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 D.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准确把握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
- B.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 D.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
-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中,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的法律运行环节有
- A.法律制定
- B.法律遵守
- C.法律执行
- D.法律适用
-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以下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有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C.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D.城市和农村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
1931年初,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的内容有
- A.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 C.限制富农
- D.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
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准确判断,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
-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B.改造传统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 C.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时期
- D.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实现共产主义是
- A.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 B.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 C.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 D.合乎规律与合乎目的的统一
-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
-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 B.公有经济的积极性
- C.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 D.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
20世纪新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
- C.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做到
- A.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C.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 D.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内在统一性体现在
- A.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先导,与时俱进中体现出解放思想
-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都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的和归宿
- D.与时俱进集中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时代要求和创新意义
-
通过20世纪40年代前期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范围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该思想路线包括
- A.群众路线
- B.理论联系实际
- C.实事求是
- D.一切从实际出发
-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 B.社会分工的出现
-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D.货币转化为资本
-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 C.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
-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
列宁领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 A.探索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B.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
- C.找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科学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D.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多数是
- A.官办
- B.民办
- C.官商合办
- D.官督商办
-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 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十月革命的胜利
- D.剩余价值的发现
-
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C.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 D.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 A.体力劳动
- B.具体劳动
- C.抽象劳动
- D.脑力劳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 A.本质体现
- B.本质要求
- C.本质属性
- D.主体部分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 C.提倡科学精神,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 D.为工农大众服务、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
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
- A.遵义会议
-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C.瓦窑堡会议
- D.洛川会议
-
在民主革命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或阶层,但其多数可以归入
- A.工人阶级范畴
- B.民族资产阶级范畴
- C.小资产阶级范畴
- D.资产阶级范畴
-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 A.理论创新
- B.科技创新
- C.制度创新
- D.文化创新
-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 B.护国战争的爆发
- C.辛亥革命的失败
- D.护法运动的失败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 A.自由民主
- B.公平正义
- C.社会稳定
- D.以人为本
-
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
- A.积极发展
- B.自愿互利
- C.稳步前进
- D.逐步过渡
-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
- 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 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
-
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的会议是
- A.国民党五全大会
- B.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 D.国民党六全大会
-
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 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
恋爱道德要求中,体现了爱情本质的是
- A.尊重人格平等
- B.自觉承担责任
- C.文明相亲相爱
- D.诚实守信
-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 A.血缘关系
- B.父母子女关系
- C.夫妻关系
- D.经济利益关系
-
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生产关系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环境得以治理
- C.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 D.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 A.统筹兼顾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发展
-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 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
- 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 C.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 D.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
“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
- 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
-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 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 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是
- A.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
- B.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 C.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自决
- D.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奠定在两大理论基石之上的,这两大理论基石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C.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
-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