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高分突破试卷(二)
-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要
- A.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 B.依法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
- C.继续开展涉藏、涉疆的外交斗争
- D.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
-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
- 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等于它自身价值
- 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 D.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企分开
-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系统方法、模型化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是
- 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辩证思维方法
- B.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方法为前提
-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前提
- 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法
-
党提出了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
- A.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总路线的提出提供了物质基础
- B.从低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出现成为提出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 C.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为总路线的提出提供了重要依据
- D.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朝鲜战争的停战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
- A.一种科学的理论
- B.现实的运动
- C.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 D.人们追求的社会理想
-
下面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 A.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 C.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
-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述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D.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 B.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C.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 D.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
以下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内容有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 B.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 C.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 D.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是
- A.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 B.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
- C.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 D.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
- A.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 B.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 C.既有拥护共产党的一面又和国民党藕断丝连
- D.既有私有经济的积极性又有公私合营的积极性
-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遵守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继承性
- B.基础性
- C.广泛性
- D.简明性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一部分的实现共同富裕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 B.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
立法公正的主要表现是
- A.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
- B.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 C.法律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 D.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
-
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政治法律思想
- B.道德
- C.哲学
- D.宗教
-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是新中国建立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政治基础
- B.中华民族团结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先导
-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期间,中国开展的局部抗战有
- A.淞沪抗战
- B.长城抗战
- C.察哈尔抗战
- D.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
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 A.一定是唯物主义
- B.一定是辩证法
- C.可能是唯物主义
- D.可能是唯心主义
-
评价性认识与知识性认识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
- B.前者的认识结果不以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后者的认识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
- C.前者以“善”和“美”的认识为目的,后者以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
- D.后者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前者则因人而异,无标准可言。
-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 A.兴办近代企业
- B.建立新式陆军
- C.创办新式学堂
- D.建立新式海军
-
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 A.诱导作用
- B.指导作用
- C.激发作用
- D.解释作用
-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的显著特点是
- A.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 B.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 C.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D.突出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把握
-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
- A.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 D.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
-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
- B.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 C.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 D.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包括
- A.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新时期
- D.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到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
- A.生产关系是~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其主要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 B.自愿原则
- C.罪刑相当原则
-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
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设想,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在我国能得以实现,是因为
- A.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
- B.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 D.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D.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是
- A.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 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C.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
- D.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批评
-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各占三分之一的人员分别是
- A.蒋介石集团中的部分亲英美派
- 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 C.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 D.共产党员
-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不仅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与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法律的首要目的在于
- A.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 B.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实现法律权利和义务
- C.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 D.评价人们的行为合法不合法
-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观点有
- A.批驳“速胜论”、“亡国论”
- B.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 C.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 D.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
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是
- A.所有权
- B.用益物权
- C.担保权
- D.财产权
-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分配问题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
- A.兼顾效率和公平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 C.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
- A.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 D.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
解放战争时期,吹晌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并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
- A.抗暴运动
- B.“一二?一”运动
- 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 D.“五?二O”运动
-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
- A.基石
- B.基础
- C.前提
- D.根本出发点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正式提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 C.“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于是
- A.大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 B.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 C.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 D.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C.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 A.价值
- B.认识
- C.实践
- D.事物
-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的平分土地的原则是
- A.平均地权
-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C.“均贫富”、“等贵贱”
- D.“均平”、“均田”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
- A.依法治国
- B.党的领导
- C.公平正义
- D.执法为民
-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本人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C.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多种类型。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
- A.职业理想
- B.社会理想
- C.生活理想
- D.道德理想
-
唐代思想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成功源于勤奋
- B.做事要严谨
- C.求学要务实
- D.发展要创新
-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B.国营经济
-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D.合作社经济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 B.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 C.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 D.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
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五大
- B.中共六大
- C.八七会议
- D.古田会议
-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客观性
- B.是否具有强制性
- C.是否具有稳定性
- 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
-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 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C.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D.约束不法行为
-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封建社会的地租形式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变化属于
- A.单纯的量变
- B.根本性的质变
-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主要影响是
- A.从和平斗争转向武装斗争
- B.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 C.从民主主义者立即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D.从城市武装起义转向农村包围城市
-
道德修养的实质是
- A.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 B.努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 C.向道德模范学习
- D.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
-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l5年的艰苦谈判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银行
-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人权组织
-
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关键是
- A.正确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 B.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 C.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 D.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是
- A.第一国际
- B.国际工人协会
- C.共产主义者同盟
- D.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