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是毛泽东由来已久的夙愿。还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进而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使国家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毛泽东及时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他一方面为“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另一方面他也深知,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要真正实现工业化,必然是任重而道远,“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而我们已作了的工作.还只是向这个方向刚才开步走。”——摘编自《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考和论述》,作者:安建设 材料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经过6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工业化总体上仍处于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目标,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需要工业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一定增速,更要求增强工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引领和支撑。尽管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工业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四化同步"是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又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是扩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农业现代化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四化同步”,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重点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把握“四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上落实“四化同步"要求,牢牢把握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坚持以工业化创造供给、信息化引领提升,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2012年12月28日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哪些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结合材料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有哪些?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观点有( )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 B.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 C.1987年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等观点
-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 )
-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 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中,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观点有( )
-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C.没有什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两者具有共性
-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
- A.全力开发西部资源为东部发达地区使用
- B.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C.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 D.西部地区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具体是指( )
- A.新型工业化道路
- B.信息化道路
- C.城镇化道路
- D.农业现代化道路
-
下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的是( )
- 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
- 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
- C.信息机构提供信息的信息收入
- D.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
-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实地将这部分公有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之内( )
- A.有助于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 B.有助于更大胆地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 C.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
- A.自主创新
- B.重点跨越
- C.支撑发展
- D.引领未来
-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
-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C.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
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
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
- 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 C.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 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 B.自然垄断的行业
- C.提供一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
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实行股份制有利于( )
- A.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
- B.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 C.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D.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变
-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在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是指( )
- A.国有经济
- B.集体经济
-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 D.中外合作合资经济
-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具有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 A.在企业地位上,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B.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平等竞争
- C.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D.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宏观调控力度更大
-
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
- A.深化改革
- B.扩大开放
- C.提高改革水平
- D.科学发展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 )
- A.创新发展上来
- B.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 C.绿色发展上来
- D.和平发展上来
-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 A.城乡发展一体化
- B.科技创新
- C.体制改革
- D.政策扶持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 A.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C.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系
- D.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 )
- A.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B.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D.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
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 )
- A.节约资源
-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C.限制开发
- D.降低消耗
-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
- A.私营经济
- B.个体经济
- C.集体经济
- D.股份制经济
-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进入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 )
-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B.绿色科技
-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D.遵循自然规律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 A.生产发展
- B.生活宽裕
- C.乡风文明
- D.管理民主
-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 )
- A.科技
- B.人才
- C.教育
- D.改革
-
党的十七大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B.科教兴国战略
-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D.发展循环经济
-
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B.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 C.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
-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
-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
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 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增强综合国力
-
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 )
- A.企业的中方员工多少
- B.企业从事的行业
- C.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 D.企业融资规模大小
-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
- A.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 B.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都起主导作用
-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D.公有制经济在各产业部门都起主导作用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属于( )
- A.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C.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
- D.逐步向公有制经济过渡的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 A.不同的资源配置
-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方针的是( )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B.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