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心理学考研模拟题1(知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 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它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

  3. 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

  4. 如果某人一只眼睛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他还能利用( )线索来进行深度知觉

    • A.调节
    • B.对象重叠
    • C.相对高度
    • D.运动视差
  5. 举例说明陈霖的拓扑实验和他的观点。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
    • B.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 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 D.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
  7. 大小错觉主要包括( )

    • A.缪勒一莱耶错觉
    • B.潘佐错觉
    • C.垂直一水平错觉
    • D.贾斯特罗错觉
  8. 下列对人的听觉定向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 B.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 C.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的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 D.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混淆
  9.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它的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
    • B.高频率的波长小于头部,在传递途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
    • C.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小于头宽,它的传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大
    • D.高频率的波长大于头部,在传递途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不明显
  10.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 B.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慢
    • C.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
    • D.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11. 空间知觉包括( )

    • 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
    • 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
    • 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
  12. 知觉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主要有( )

    • A.觉察
    • B.分辨
    • C.确认
    • D.整合
  13. 电影、电视都是按( )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 A.运动后效
    • B.动景知觉
    • C.诱发运动
    • D.自主运动
  14. 当我们判断远近不同的山时,能够很容易根据颜色浓淡来进行区分,这是( )

    • A.线条透视
    • B.辐合
    • C.空气透视
    • D.结构透视
  15. 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因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

    • A.运动知觉
    • B.动景知觉
    • C.诱发运动
    • D.自主运动
  16.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

    • A.运动知觉
    • B.动景知觉
    • C.诱发运动
    • D.自主运动
  17.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度方面,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 B.触觉最好,听觉次之,视觉最差
    • C.视觉最好,触觉次之,听觉最差
    • D.视觉最好,听觉次之,触觉最差
  18. 当观察者移动时,发现视野中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 )

    • A.空气透视
    • B.纹理梯度
    • C.运动视差
    • D.双眼视差
  19. 当距离超过(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不起作用

    • A.1100
    • B.1200
    • C.1300
    • D.1400
  20. 看风景照片中的景物,画面中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显得远些。这种知觉的线索是( )

    • A.对象重叠
    • B.线条透视
    • C.相对高度
    • D.纹理梯度
  21. ( )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 A.对象重叠
    • B.线条透视
    • C.相对高度
    • D.纹理梯度
  22.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这种知觉线索叫( )

    • A.对象重叠
    • B.线条透视
    • C.相对高度
    • D.纹理梯度
  23. 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深度或距离知觉
    • D.方向定位
  24. 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深度或距离知觉
    • D.方向定位
  25. 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

    • A.接近律
    • B.相似律
    • C.连续律
    • D.多因律
  26. 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

    • A.接近律
    • B.相似律
    • C.连续律
    • D.多因律
  27. 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恒常性
    • D.整体性
  2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
    • 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
    • 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
    • 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
  29. 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30. 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恒常性
    • D.整体性
  31. 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恒常性
    • D.整体性
  32. 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

    • A.大小错觉
    • B.方向错觉
    • C.线条弯曲错觉
    • D.线段长短错觉
  33. 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叫( )

    • A.运动后效
    • B.动景知觉
    • C.诱发运动
    • D.自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