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GCT考试《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专家预测试卷(七)
-
从全文来看,对“双刃剑”内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绘制出基因图谱和基因歧视
- B.科学带来进步同时出现道德问题
- C.基因解码为生物和医药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
- D.破解了基因图谱却无法认识基因彼此之间的关系
-
第⑦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的含义是:
- A.有关基因的知识是无限的,医生和公众不可能完全掌握。
- B.有关基因的知识很丰富,有些没有必要让医生和公众掌握。
- C.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基因知识医生和公众永远也不可能了解。
- D.教育医生和公众,有些基因知识的运用不能突破伦理道德等约束。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以往的治病方式将可能因之而改变。
- B.和元素周期表一样,基因解码也将对新世纪的科学革命发挥巨大的作用。
- C.人的社会属性较基因本身更重要,因为人类不是各种基因简单相加的产物。
- D.目前道德学家担忧的是社会会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基因图谱与人生宣判
①日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_______地撞到一起。
②一则令人高兴,六国科学家联合宣布,继去年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之后,他们又绘制出了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现。
③另一则令人悲伤,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被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停止对雇员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是美国_______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
④诚如人们时下习惯于用“双刃剑”来描述全球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样,基因技术发展,同样也未逃出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相互冲突的困局,而上述两则新闻,正是这一困局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⑤毫无疑问,人类基因图谱的_______绘制,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如果说19世纪的科学家用元素周期表描述世界,为20世纪的科学革命铺平道路,那么现在的基因解码一定会在21世纪掀起生物和医药领域里的革命。
⑥科学家们已在着手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而以往的治病方式也可能将因之而改变。人类将能以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来衡量人体的健康,毋须等到真正患病。
⑦正因如此,有人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道德家们则更忧虑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所以,有科学家呼吁,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毕竟,人不只是一堆基因那样简单,换句话说,人类绝非各种基因加起来的产物。基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人体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⑧尽管人类已破解了基因图谱,但现在距离认识基因彼此之间的关系仍很______。人体内有1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有数万个基因,它们彼此间发生怎样的作用,产生怎样的结果,人类恐怕永远也都不会知道。
文中画线处应填入的一组恰当词语是:
- A.不约而同 首例 精细 遥远
- B.不约而同 先例 精确 渺茫
- C.不期而遇 首例 精确 遥远
- D.不期而遇 先例 精细 渺茫
-
第④段中作者用“双刃剑”一词要描述的对象是:
- A.全球面临的诸多问题
- B.发展中的基因技术
- C.基因图谱的出现
- D.目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
-
下面对第三自然段文意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
- B.竞技运动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
- C.必须提高竞技运动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
- D.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使人们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
本文第四自然段有两大层次,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对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 B.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 C.改变竞技运动中不协调的现象。
- D.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就将文化艺术与体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历届奥委会主席也都反复强调文化艺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文化艺术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的重要因素,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中,灵与肉逐渐变得对立起来。体育的生物功能常常为人们所强调,而它的文化艺术功能却为人们所忽视。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表明,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多年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而精神文化却相对贫乏,由此使竞技运动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出现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使竞技运动论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要减少竞技运动中这些不协调的现象,回到促进身心均衡发展的轨道,就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使人们得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①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②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类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③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④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⑤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⑥这些文化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对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灵与肉逐渐变得对立起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
- B.是对体育的文化艺术功能的忽视
- C.不符合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
- D.违背了人类应当和谐相处的原则
-
竞技运动中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 B.长期以来社会上滋长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
- C.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相对贫乏
- D.竞技运动逐渐论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
-
过去园林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离不开,除昆曲外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作者在别的文章里有介绍,不属于这个内容的一项是:
- A.旧时文人在园林中举办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
- B.苏州网师园清新有韵味,用北宋晏几道《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来形容正合适。
- C.《牡丹亭》唱词中“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表现出来的场景,曲尽了园林中人们兴游移情之妙。
- D.造园既为修身养性,更重教育后代,以园林意境感染人,以清雅的文化生活培养人。
-
对原文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的特点使中国园林的意境像一首诗、一幅画,蕴味无穷。
- B.园林构造的曲折变化正与昆曲宛转的节奏相契合。
- C.文化水平和心理情绪的原因导致现在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
- D.文章把昆曲比做橄榄,有反对通过改变橄榄的口味(即让昆曲降格)来迎合现在的青年的意思。
-
从全文看,不能证明园与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一项是:
- A.明、清以前园林尚未成熟,因而昆曲也没有盛行。
- B.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造花厅或水阁兼作唱曲之所。
- C.“苏州园林”的拍摄和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都是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的。
- D.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请作者去讲中国园林,提高学生戏剧外的修养。
-
对第一二段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渔的身份说明园林与文学的意境是完全一致的。
- B.俞平伯、朱自清的不少文学作品与园林艺术有关。
- C.昆曲重在以婉约含蓄移人,正是中国园林精神的所在。
- D.国外的昆曲热不久将会继其中国园林热后而出现。
-
选出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有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 B.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 C.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 D.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一代的歌。
-
园林美与昆曲美
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扛南,园与曲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且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面园境又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以临
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花厅、水阁都是兼作唱曲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濯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厅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笑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
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从前拍摄“苏州园林”,及前年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我都建议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的。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厅榭、水阁,都是最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的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小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遣”的“观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如今国外自从“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很可能昆曲热,不久也便会到来的。
昆曲之美,不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我记得在“文化革命前”,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有声有色。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点吧!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且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如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一种“崩擦擦”,而是十分宛转的节奏。现在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崩擦擦”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作美学教育才是。
文章第一段最后说“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这里的“此”指的是:
- A.园与曲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 B.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厅水边的曲会
- C.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
- D.同在清华任教
-
本文所表达的中心是:
- A.歌颂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 B.说明新一代替代老一代是历史的必然。
- C.歌颂老一代退居二线,培养新一代以完成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 D.歌颂了新一代生机勃发,敢想敢于的创新精神。
-
从全文看,最后一句“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这里“思考”的内容是什么?
- A.老叶的牺牲精神
- B.老一代甘做“落叶”的崇高精神。
- C.新一代充满了希望
- D.大自然的伟大
-
第(7)段独句成段,在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
- A.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 C.揭示老叶的象征意义。
- D.抒发对老叶的赞美之情。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落叶
(1)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这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2)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振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有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3)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4)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悉悉,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挨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5)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报春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6)而这时,走在无论哪一个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一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7)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8)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9)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10)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对第一段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
- B.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
- C.南国落叶在春,北国落叶在秋。
- D.由南国落叶的时节引出北国落叶的时节。
-
某甲在攀登高山后,有头晕呕吐的症状,主要原因是:
- A.心生恐惧
- B.食物不足
- C.氧气不足
- D.温度太低
-
下列世界奇迹中_______位于伊拉克。
- A.金字塔
- B.空中花园
- C.宙斯神像
- D.太阳神像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的是______和_____的关系。
- A.整体局部
- B.量变质变
- C.认识实践
- D.内因外因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了_______的哲学道理。
-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_______为公示方法。
- A.交付
- B.占有
- C.登记
- D.公告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_______在他的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 A.魏源《海国图志》
-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C.容闳《西学东渐记》
- D.洪仁玕资政新篇》
-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顷……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不早于
- A.1949年
- B.1966年
- C.1976年
- D.1978年
-
参加过辛女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意愿是
①思念故乡
②渴望祖国统一
③两岸统一,人心所向
④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______是唐代著名边塞派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的名句。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是运用了______表现方法。
- A.直抒胸臆
- B.对比反衬
- C.侧面烘托
- D.象征暗示
-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标点符号。
以“北京话”为证,许多外乡人提起它,总把它看作调和稳定的整体,可是多年住在北京的人清楚地感觉到______就解放前的几十年______那时候五方杂糅的程度还不很厉害______说______前后可以分为三种______前是老旗人的话,中是老北京的话,后是文化界______包括学生______的话______前后有小差别,是随着时间变的结果。
- A.,(),:()。
- B.,():,——,。
- C.:,,,:——,,
- D.:——,:,(),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______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吸烟等因素有关。
③人们_____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 A.并且 尚 不但
- B.并且 尚且 不单
- C.而且 尚且 不单
- D.而且 尚 不但
-
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______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 A.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 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 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凭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之艺术力量。
- D.虽说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停止的论点,______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②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______为新事物的性质。
③上写生课的时候我们要______老师怎么用笔。
④他不会唱歌,你______难为他。
- A.失望 变革 留神 何苦
- B.悲观 变化 留心 何苦
- C.失望 变化 留心 何苦
- D.悲观 变革 留神 何必
-
能与下面句子衔接,并运用了比拟手法的一句是:
文章要舍得割爱,______。
- A.方能做到言简意赅,甚至字字珠玑。
- B.方能将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 C.方能将最丰富的思想浓缩,盛入最小的词语的器皿中去。
- D.就像果树要剪去一些枝条,方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
蛇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所以它较不适合生活的环境是:
- A.热带雨林
- B.亚热带森林
- C.温带草原
- D.寒带冻原
-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是:
- A.劳务
- B.非专利技术
- C.土地使用权
- D.机器
-
下列不是农业生产特点的一项是:
- 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B.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 C.农业生产的周期长
- D.资金需要量小
-
某法院受理一起民事案件,在庭审过程中,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法院可以:
- A.驳回起诉
- B.适用拘传
- C.按撤诉处理
- D.缺席判决
-
下列关于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 B.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 C.被许可人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许可人的名称
- D.被许可人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商品产地
-
下列有关《木兰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于徐陵的《玉台新咏》
- B.是五言长篇叙事诗
- C.和《孔雀东南飞》在内容、风格上形成明显对比
- D.叙事明朗畅快,具有北方民族风格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仲春”指夏历二月。
-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旧俗指清明后一天。
- C.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左衽”指衣襟左掩,为当时中原地区以外的风俗。
- D.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菹醢”指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哪个国家?
- A.中国
- B.美国
- C.印度
- D.日本
-
下列文句中与“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 A.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 B.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 C.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
- D.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滕王阁序》是一篇著名的骈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一般来说,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 B.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陈、对偶、用韵等。晚唐诗人杜牧借古讽今,写了《阿房宫赋》,极力描绘秦宫的豪华壮丽,着意揭露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从中引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 C.《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苏轼两次到黄州赤鼻矶(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游览时写的两篇赋。文章充分反映了他谪居黄州,政治上失意,精神上苦闷,却又强自慰藉,以求解脱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 D.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劝;称“初唐四杰”。
-
“春雨断桥人无渡,小舟撑出绿荫来”摘自宋人徐俯的《游春湖》,以下各项都是针对这两句诗写的评语,说得最有道理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句,得益于此二句。
- B.实写春景暗写情。
- C.断桥无渡愁煞人,枉有春雨染绿荫。
- D.与陆放翁“又一村”诗意同工。
-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我并不认识小李,经人介绍才知识他就是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师范大学教授李先生的公子。
- 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 C.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 D.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阵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
- B.院子所以空旷,是为突出一尊高大的棕色的铜像,慈祥的面部闪着光亮,含着微笑,这尊全身立像正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习惯站立的英伟之姿。
- C.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单从现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80多万人就业来说,我们也必须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 D.京剧缺少观众就影响到这个剧种的存亡,这一简单事实说明了创作与欣赏是相互依存的。
-
对下列成语中加点语素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深恶(厌恶)痛绝 一丝不苟(马虎) 犯而不校(计较)
- B.走投(投靠)无蹄 形影相吊(慰问)文(掩饰)过饰非
- C.责无旁贷(推卸) 仗势凌(欺凌)人 荒诞不经(正常)
- D.明哲保身(自身) 下车伊(刚刚)始 依然故(旧的)我
-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意气用事 道貌暗然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B.哀声叹气 适得其反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C.韦编三绝 举棋不定 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 D.无则加勉 无可置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