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同等学力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论述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2. 一组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65分,标准差为5分,则分数在60~65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

    • A.15.8%
    • B.34.1%
    • C.50.0%
    • D.68.3%
  3. 运用方差分析做统计检验,要求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 A.分类变量、分类变量
    • B.连续变量、分类变量
    • C.分类变量、连续变量
    • D.连续变量、连续变量
  4. 以下统计量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 A.全距
    • B.方差
    • C.标准差
    • D.平均数
  5. 艾里克森认为2-4岁儿童的主要心理冲突是( )。

    • A.信任对怀疑
    • B.自主对羞怯
    • C.主动对内疚
    • D.勤奋对自卑
  6. 各种自我表现策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

    • A.印象形成
    • B.印象管理
    • C.社会促进
    • D.社会惰化
  7. 根据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情绪产生的中心位于

    • A.内脏
    • B.丘脑
    • C.杏仁核
    • D.外周神经系统
  8. 一列等距正态变量的测量数据,另一列二分名义变量的资料,若两列变量线性相关,应使用()计算其相关系数。

    • A.积差相关
    • B.点二列相关
    • C.二列相关
    •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9. 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指( )。

    • A.容易形成第一印象
    • B.对于形成最近印象
    •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
  10. 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变更______________:

    • A.教学方法
    • B.表达方式
    • C.概念的本质属性
    • D.概念正例的无关特征
  11. 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这属于总体印象形成中的__________ 。

    • A.加法模式
    • B.乘法模式
    • C.平均模式
    • D.加权平均模式
  12. "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 )提出的。

    • A.鲁利亚
    • B.维果斯基
    • C.达维多夫
    • D.列昂节夫
  13.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 。

    • A.口唇期
    • B.肛门期
    • C.潜伏期
    • D.前生殖器期
  14. 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展的“前生殖器期”,其年龄范围大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15. 每位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属于__________。

    • A.被试间设计
    • B.被试内设计
    • C.独立组设计
    • D.完全随机设计
  16. “支架式教学”所依据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联结理论
    • B.信息加工理论
    • C.人本主义理论
    • D.建构主义理论
  17. 对于等距数据的运算,通常__________。

    • A.不可加减乘除
    • B.可加减乘除
    • C.可乘除,不可加减
    • D.可加减,不可乘除
  18. 将一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的是()。

    • A.众数
    • B.中数
    • C.算术平均数
    • D.几何平均数
  19. 在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或思维中尚不具有的特点是:( )

    • A.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形成
    • B.在动作层面上区分手段和目的
    • C.初步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 D.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20. 系统误差对测验的影响可以表述为:( )

    • A.影响信度不影响效度
    • B.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
    • C.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
    • D.既不影响信度也不影响效度
  21.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体现了意志行动中的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多重趋避冲突
  22.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 A.试误
    • B.顿悟
    • C.强化
    • D.模仿
  23. 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用于研究儿童的___________。

    • A.依恋
    • B.道德认知
    • C.自我
    • D.观点采择
  24. 如果一个测验间隔两个月后再施测于同一个群体,两次结果高度一致,可以肯定该测验是( )

    • A.可信的
    • B.有效的
    • C.统计上显著的
    • D.可推广的
  25.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___________。

    • A.感觉
    • B.知觉
    • C.记忆
    • D.注意
  26. 对同一班级学生的某项特殊能力进行两次评定,已知评定分数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两次评定结果的差异时,应采用__________。

    • A.中数检验法
    • B.秩和检验法
    • C.符号检验法
    • D.t检验
  27. 对一项3×3实验设计,正确的陈述是

    • A.有3个自变量
    • B.有3个因变量
    • C.有9种实验处理
    • D.有6个被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