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过氧化工艺作业考试选择题专项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国内过氧化氢稀品浓度通常要求不低于()%。 

    • A.27.5
    • B.30
    • C.50
  2. 从业人员发现(),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 A.事故隐患
    • B.重大危险源
    • C.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
  3. 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的罚款。

    •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4. 在卧室内听到外面发生火灾的报警后,如感觉房门发热,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迅速打开房门,快速冲出逃生
    • B.尽量用衣物等封堵门缝,设法从窗户逃生或等待救援
    • C.躲藏到壁橱中以避烟气
  5.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构成。

    • A.属地为主
    • B.公众动员
    • C.分级响应
  6. ()是利用气体燃烧的火焰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

    • A.气焊
    • B.气割
    • C.电焊
  7.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据()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 A.“三同时”
    • B.“四不放过”
    • C.“五同时”
  8. 当身上衣物着火时,下列处置措施中不当的是()。

    • A.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灭火焰
    • B.跳入就近的水池
    • C.奔跑
  9. 高度易燃液体()小于23℃的易燃液体。

    • A.闪点
    • B.着火点
    • C.燃点
  10. 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逃生。

    • A.着火相反的方向
    • B.人员多的方向
    • C.安全出口的方向
  11. 不适宜做调节流体流量及输送含颗粒物料的阀门是()。

    • A.旋塞阀
    • B.截止阀
    • C.闸阀
  12. 目标管理为每个成员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完成这些责任和任务规定了时间、数量、质量等具体要求,是()的管理方法。

    • A.以人为中心
    • B.以人为中心与以工作为中心相统一
    • C.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为中心
  13. ()人员不属于新《消防法》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

    • A.电焊作业人员
    • B.气焊作业的人员
    • C.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
  14.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 A.生产安全事故
    • B.火灾、交通事故
    • C.重大、特大事故
  15.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 A.自愿
    • B.有义务
    • C.没有义务
  16. 以下工种不属于特种作业的是()。

    • A.锅炉作业
    • B.金属焊接、切割
    • C.锻造
  17. 毛细血管出血,应使用以下()进行止血。

    • A.普通包扎法
    • B.指压包扎法
    • C.对破口处进行消毒
  18.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

    • A.劳动防护用品
    • B.劳动防护用具
    • C.安全防护工具
  1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

    • A.易燃液体
    • B.爆炸品
    • C.剧毒化学品
  20. 氧化钙灼伤时,应用()洗涤。

    • A.乙酸
    • B.硼酸
    • C.植物油
  21. 粉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堆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遇到新的点火源再次发生爆炸的现象称为()。

    • A.二次爆炸
    • B.爆炸感应
    • C.气固两相流反应
  22. 处理化学品液体时应用()保护面部。

    • A.太阳镜
    • B.头盔
    • C.防护面罩
  23.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导致事故发生的()。

    • A.潜藏着的祸患
    • B.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 C.人、机、环境的危险性
  24.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理。

    • A.委托负责
    • B.全面负责
    • C.统一协调
  25. 扑救电气火灾,首先应做的是()。

    • A.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B.切断电源
    • C.扑灭明火
  26.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 A.责令改正
    • B.予以警告
    • C.拒绝执行
  27.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火花和电弧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弧的引燃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电弧的温度最高可达()℃以上。

    • A.2000
    • B.6000
    • C.8000
  28. 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A.消除可燃物
    • B.消除氧化剂
    • C.消除着火源
  29. 发生火灾时()。

    •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 B.只能开门
    • C.只能开窗
  30. 为严格规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A.安全生产程序
    • B.安全生产人员
    • C.安全生产条件
  31.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制度。

    • A.专人保管
    • B.一把手亲自负责
    • C.双人收发、双人保管
  32.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
    • B.主要负责人
    • 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3. 某化工厂发生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情节严重的,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B.行政拘留
    • C.警告并记过
  34. 下列使用电梯的事项,不正确的是()。

    • A.按安全警示标志操作
    • B.7岁以下儿童可以独立使用电梯
    • C.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使用载人电梯运载货物
  35. 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能造成的危险是()。

    • A.中毒
    • B.缺氧
    • C.爆炸
  36. 发现燃气泄漏时不能()。

    •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 B.关闭阀门
    • C.打开门窗
  37.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三个阶段。

    • A.演练通报
    • B.演练总结
    • C.演练评价
  38. 根据《刑法》第135条的规定,可被认定为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犯罪主体的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 B.企业的主要领导
    • C.企业的普通职工
  39. 火警电话、交通事故报警台、急救电话各是()

    • A.119、122、120
    • B.119、120、122
    • C.119、110、122
  40. 下列不宜采用胸外心脏按摩的情况是()。

    • A.心跳停止并有助骨骨折的
    • B.触电后心跳停止的
    • C.心肌梗塞病人
  41. 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做法是错误的是()。

    • A.遮挡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 B.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
    • C.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
  42. 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市区时,中途()。

    • A.可以到加油站加油
    • B.可以把车存在停车场
    • C.不得随便停车
  43. 依据《消防法》,餐馆的火灾自动报警、消火栓等设施应当每()年全面检测一次。

    • A.半
    • B.一
    • C.两
  44.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A.等于
    • B.超过
    • C.等于或者超过
  45.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依据物质的()。

    • A.反应活性及其临界量
    • B.爆炸性及其临界量
    • C.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6.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其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由()支付。

    •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B.用人单位
    • C.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自己负担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管理计划。

    • A.危险废物
    • B.工业废物
    • C.污染防治
  48. 楼内失火第一时间应()。

    • A.从疏散通道逃离
    • B.乘坐电梯逃离
    • C.在现场等待救援
  49. 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A.必要时
    • B.定期
    • C.不定期
  50. 对三级和四级重大危险源,根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和火灾报警装置,具备信息远传和记录等功能,电子数据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天。

    • A.10
    • B.20
    • 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