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过氧化工艺作业人员培训模拟考试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组应急演练工作。

    • 正确
    • 错误
  2. 车间配备的防毒器具应用专柜存放,专人专锁封存并设置明显标识。

    • 正确
    • 错误
  3. 一切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 正确
    • 错误
  4. 使用的电气线路须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

    • 正确
    • 错误
  5. 为防止易燃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和火灾,贮存和使用易燃液体的区域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 正确
    • 错误
  6. 过氧化物一般分为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两大类,前者通常由金属元素或氢元素与过氧基组合而成,后者通常由有机物与过氧基组合而成。

    • 正确
    • 错误
  7. 进入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 正确
    • 错误
  8. 烟雾较浓时,被困人员应用湿毛巾堵住嘴鼻,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烟区。

    • 正确
    • 错误
  9. 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法人负责制”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 正确
    • 错误
  10. 仓库可以设置办公室、休息室,但不准住人,更不准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

    • 正确
    • 错误
  11. 眼化学灼伤,不要急于送医院,应当首先在现场迅速用清水及生理盐水给予长时间的彻底冲洗。

    • 正确
    • 错误
  12. 氧气的危险特性就在于和可燃物,尤其是可燃性粉尘、气体(蒸气)、液滴等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通常称为爆炸极限),且有点火源或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引起爆炸。

    • 正确
    • 错误
  13. 乙炔发生器或回火防止器内的水冻结时,应用火焰烘烤溶化。

    • 正确
    • 错误
  14.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 正确
    • 错误
  15. 滤毒罐的外壳有灰色和棕色,灰色适用于氨气、棕色适用于氯气。

    • 正确
    • 错误
  16. 异丙苯的氧化反应是一种非催化自动氧化反应。

    • 正确
    • 错误
  17. 泄爆管和安全泄放装置是过氧化反应系统重要的安全控制措施。

    • 正确
    • 错误
  18. 防冲击安全头盔可防止头部遭受猛烈撞击,供高速车辆驾驶者使用。

    • 正确
    • 错误
  19.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正确
    • 错误
  20. 粉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不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 正确
    • 错误
  21. 由于化工生产中的易燃炸、高温、高压等特点,灭火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顺利扑灭,而且还会引起更大损失。

    • 正确
    • 错误
  22. 爆炸极限是衡量物质爆炸危险的一个数据,其范围愈窄,意味着危险性愈大。

    • 正确
    • 错误
  23. 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不能随意丢放,应放在废纸箱内。

    • 正确
    • 错误
  24.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 正确
    • 错误
  25. 对大气固定污染源进行监测时要求是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

    • 正确
    • 错误
  26. 安全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 B.树立全局观
    • C.提高科技水平
  27.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 A.事故隐患信息
    • B.安全监控信息
    • C.应急处理信息
  28. 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措施的目的是()。

    • A.消除氧化剂
    • B.控制可燃物
    • C.降低车间温度
  29. 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生产的()部分。

    • A.重要
    • B.主要
    • C.核心
  30. 条例规定有关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

    • A.事先通知
    • B.出示通知书
    • C.出示证件
  31.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构成。

    • A.属地为主
    • B.公众动员
    • C.分级响应
  32. 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 A.燃爆
    • B.爆燃
    • C.殉爆
  33. 以下不属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定权利的是()。

    • A.安全生产批评权
    • B.调整岗位权
    • C.安全生产建议权
  34. 设计合理的外部罩要求在控制点的风速()控制风速。

    • A.小于
    • B.小于或等于
    • C.大于或等于
  35.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民事法律责任及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 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
    • C.未经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6. 高度易燃液体()小于23℃的易燃液体。

    • A.闪点
    • B.着火点
    • C.燃点
  37. 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

    •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C.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38. 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 A.还原性物品
    • B.惰性气体
    • C.腐蚀性液体
  39.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指的烟囱有效源高度是()。

    • A.烟气抬升高度和烟囱几何高度之和
    • B.烟囱几何高度
    • C.烟囱几何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差
  40.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和胸外心脏挤压。

    • A.按摩
    • B.点穴
    • C.人工呼吸
  41. 在火灾情况下,疏散仓库内的危险化学品时,对已疏散至安全位置的危险品,要加以看管并()。

    • A.分类存放
    • B.标识存放
    • C.冷却保护
  42. 磷烧伤可用()涂抹。

    • A.碳酸氢钠
    • B.碳酸钠
    • C.氢氧化钠
  43. 酸雨是在降水过程中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的吸收后造成的,其pH值低于()。

    • A.5.6
    • B.6
    • C.7
  44. 遇重、特大生产事故,有众多伤员需送往医院时,应()。

    • A.先重伤,后轻伤
    • B.轻伤重伤同等对待
    • C.先轻伤后重伤
  45. 当火势不断扩大,到场灭火力量又严重不足,并随时有爆炸危险时,指挥员应果断做出()决定。

    • A.撤离火场,停止进攻
    • B.组织战斗员疏散储罐
    • C.迅速从火场内部撤出
  46. 事故责任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 A.间接责任
    • B.主要责任
    • C.一般责任
  47. 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全面通风
    • B.局部送风
    • C.局部排风
  48. 法律关系的三大部分是指()。

    • A.主体、客体和内容
    • B.物、行为和精神
    • C.主体、客体和行为
  49. 生产经营单位对()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 A.事故频发场所
    • B.重大事故隐患
    • C.重大危险源
  50.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类型,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导致。

    • A.无操作规程
    • B.对工人培训不到位
    • C.人的不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