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氧化工艺作业上机考试题(1)精编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生产装置产生的固废物就是危险废物。

    • 正确
    • 错误
  2. 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以防静电危害。

    • 正确
    • 错误
  3.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 正确
    • 错误
  4. 国家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不必奖励。

    • 正确
    • 错误
  5. 泵体的温度太高,将会导致输送介质在泵体内发生汽蚀现象。

    • 正确
    • 错误
  6. 阀门的填料应经常更换。

    • 正确
    • 错误
  7. 常见法兰的密封面可分为双凸面和凹凸面。

    • 正确
    • 错误
  8. 一般来说,管道中介质压力在16MPa一下的属于低压管道。

    • 正确
    • 错误
  9. 用洗油吸收芳烃属于化学吸收。

    • 正确
    • 错误
  10. 吸声材料对于高频噪声是很有用的,对于低频噪声就不太有效了。

    • 正确
    • 错误
  11. 企业未经批准,可以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

    • 正确
    • 错误
  12. 在触电急救中,采用心脏复苏法救治包括: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挤压法。

    • 正确
    • 错误
  13. 安全帽带要系紧,防止因松动而降低抗冲能力。

    • 正确
    • 错误
  14. 用人单位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 正确
    • 错误
  15. 对于负压系统的玻璃液面计来说,当玻璃管内有气泡出现时,说明玻璃液面计底部有漏点。

    • 正确
    • 错误
  16. 电路中产生电能的设备是电容。

    • 正确
    • 错误
  17. 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

    • 正确
    • 错误
  18. 石化行业污染的特点之一是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

    • 正确
    • 错误
  19. 滤毒罐分大、中、小三种形式,分别适用于毒气体积浓度不大于2%、1%和0.5%的场合。

    • 正确
    • 错误
  20. 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

    • 正确
    • 错误
  21. 烟尘的颗粒直径在0.1μm以下。

    • 正确
    • 错误
  22.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后,再进行评审或者论证。

    • 正确
    • 错误
  23.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

    • 正确
    • 错误
  24. 化工装置出现氢气泄漏着火时,由于火焰的颜色很淡,因此在光线明亮处不易察觉。

    • 正确
    • 错误
  25. 平衡水分是能被干燥除去的水分。

    • 正确
    • 错误
  26.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就是要采用少废无废技术即采用低能耗、高消耗、无污染的技术。

    • 正确
    • 错误
  27. 从事科研、设计等工作的人员不会形成职业病。

    • 正确
    • 错误
  28. 一般通过提高结晶器的压力来提高结晶器的操作温度。

    • 正确
    • 错误
  29. 铁系催化剂的中毒可分为暂时中毒、永久性中毒。

    • 正确
    • 错误
  30. 负压系统的高温离心泵运行时,如果密封水漏入泵壳内,会造成离心泵气缚。

    • 正确
    • 错误
  3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 正确
    • 错误
  32. 二氧化碳的伤害途径为呼吸道吸入。.

    • 正确
    • 错误
  33. 由于夏天气温高,物料不会结冰,因此开泵前不需要进行盘车。

    • 正确
    • 错误
  34. 安全护目镜用于预防高能量的飞溅物和灰尘。

    • 正确
    • 错误
  35. 醋酸是浅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 正确
    • 错误
  36.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毒物质或有毒产品,以及生产中产生的有毒废气、废液、废渣引起的中毒。

    • 正确
    • 错误
  37. 由于羰基的极性较大,使分子间产生吸引力,所以醛酮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类或醚类的沸点要低。

    • 正确
    • 错误
  38.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 正确
    • 错误
  39. 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烯烃直接加成醇的反应叫做烯烃间接水合法。

    • 正确
    • 错误
  40. 机泵清理卫生时,转动的部件应小心擦拭。

    • 正确
    • 错误
  41. 压力容器是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容器。

    • 正确
    • 错误
  42. 热电阻通常都由电阻体、绝缘体、保护管和接线盒四部分组成。

    • 正确
    • 错误
  43. 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中加入氮气会使爆炸极限的范围变窄。

    • 正确
    • 错误
  44. 油罐发生火灾时,并不是所有油品都会产生沸腾突溢。

    • 正确
    • 错误
  45. 管子与管件的连接,只能采用螺旋连接。

    • 正确
    • 错误
  46. 润滑油的润滑作用是指减少两个相对运动的金属表面的摩擦。

    • 正确
    • 错误
  47. 低毒物质进入人体所引发的病变称慢性中毒。

    • 正确
    • 错误
  48. 一般液体密度越小其闪点越高,自燃点越低。

    • 正确
    • 错误
  49. 处置液化气泄漏时需戴好棉布手套,防止手部擦伤。

    • 正确
    • 错误
  50. 润滑脂的作用与润滑油一样,也能起润滑金属表面,减少摩擦的作用。

    • 正确
    • 错误
  51. 60°C,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正确
    • 错误
  52.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用可燃气环境爆炸危险度(%LEL)表示,其含义是环境中可燃气的含量占爆炸下限的百分数。

    • 正确
    • 错误
  53. 聚四氟乙烯是白色或淡灰色固体,在200℃~300℃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稳定性超过一切塑料,固有“塑料王”之称。

    • 正确
    • 错误
  54. 可燃气体检测仪宜安装于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的场所,且周围留有不小于5米的净空。

    • 正确
    • 错误
  55. 二氧化碳的伤害途径为消化道食入。

    • 正确
    • 错误
  56. 蒸发操作中除去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 正确
    • 错误
  57.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 正确
    • 错误
  58. 1bar=106Pa.

    • 正确
    • 错误
  59. 流量计按测量方式一般可分为:速度式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三类。

    • 正确
    • 错误
  60. 有毒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皮肤、消化道三种途径进入人体。

    • 正确
    • 错误
  61. 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仪器。

    • 正确
    • 错误
  62. 离心泵出现气缚现象时,可通过关小出口阀的方式来解决。

    • 正确
    • 错误
  63. 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 正确
    • 错误
  64. 工作场所内危害物质不能控制在一定区域内,这时应采用全面通风的方式。

    • 正确
    • 错误
  65. 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 正确
    • 错误
  66.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n℃=(1.8n+32)℉

    • 正确
    • 错误
  67.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是减少烟气排放的有效手段。

    • 正确
    • 错误
  68. 离心式压缩机是有机壳、转子、固定元件、轴承箱等主要部分组成。

    • 正确
    • 错误
  69. 化工废气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特点。

    • 正确
    • 错误
  70. 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监控,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信息,采取有效防范和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扩大。

    • A.启动预案
    • B.新闻
    • C.预警
  71.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统称火灾事故。

    • 正确
    • 错误
  72. 评估报告重点对演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演练目标的实现、参演人员的表现以及()进行评估。

    • A.好人好事
    • B.成功和欠缺之处
    • C.演练中暴露的问题
  73. ()即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演、观摩等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系统安全。

    • A.安全防护措施
    • B.演练工作安全保障
    • C.系统安全
  74. 真空过滤机在(),建好溢流平衡。

    • A.建真空之前
    • B.建真空之后
    • C.建真空过程中
  75. 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以用的灭火器是()。

    • A.二氧化碳
    • B.卤代烷
    • C.泡沫
  76. 下列()属于易燃气体。

    • A.乙炔
    • B.二氧化碳
    • C.氧气
  77. 氨的伤害途径为()。

    • A.呼吸道吸入
    • B.消化道食入
    • C.皮肤接触吸收
  78.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

    • A.进行调离
    • B.妥善安置
    • C.进行岗位轮换
  79. 锅炉严重缺水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 A.缓慢进水
    • B.严禁向锅炉内上水,应该采取紧急停炉措施
    • C.开安全阀快速降压
  80. 长级安全教育对象不包括()。

    • A.临时工
    • B.厂内调动人员
    • C.新调入人员
  81. 下列选项中,离心泵汽蚀不会造成()。

    • A.噪音增大
    • B.振动增大
    • C.流量增大
  82.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

    • A.一
    • B.六
    • C.十二
  83. MY5型手提式1211灭火器的灭火射程在()m。

    • A.2
    • B.3
    • C.4.5
  84. 应急演练()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 A.安全总监
    • B.总导演
    • C.总指挥
  85. HSE管理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 B.不违章作业
    • C.不违反劳动纪律
  86. 离心泵正常运行时,轴承温度应在()℃以下。

    • A.100
    • B.30
    • C.70
  87. 通常的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的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它随()的变化而变化。

    • A.压力、容积
    • B.压力、温度
    • C.温度、容积
  88. 从事酸碱作业人员应穿()工作服。

    • A.棉布
    • B.防静电
    • C.耐酸碱
  89. 下列选项中,出口装有单向阀的是()。

    • A.容器
    • B.离心泵
    • C.热汽喷射器
  90. 环境标准按标准性质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标准。

    • A.临时性
    • B.建议性
    • C.推荐性
  91.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

    • A.着火
    • B.火灾
    • C.闪燃
  92.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 A.减少线路损耗
    • B.防止供电中断
    • C.防止电线过载
  93. 某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是()的多少倍,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是多少摩尔。

    • A.亨利系数
    • B.摩尔体积
    • C.阿佛加德罗常数
  94. 噪声治理的三个优先级顺序是()。

    • A.个人防护、降低生源本身的噪音、控制传播途径
    • B.控制传播途径、降低生源本身的噪音、个人防护
    • C.降低生源本身的噪音、控制传播途径、个人防护
  95.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的细颗粒物(PM2.5)其直径在()。

    • A.10微米以上
    • B.2.5微米以上
    • C.2.5微米以下
  96. 当压力不变,温度升高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

    • A.不变
    • B.增大
    • C.增大或减小
  97. 过滤机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来观察。

    • A.下料灰份
    • B.母液含固量
    • C.进料负荷
  98. 化工用塔设备按内部构件可分为填料塔和()。

    • A.常压力塔
    • B.浮阀塔
    • C.板式塔
  99. 通常,离心泵开泵前关闭出口阀,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入口闯堵塞
    • B.防止泵汽蚀
    • C.防止上电机过载
  100.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安全生产方面的()。

    • A.义务
    • B.工作
    • C.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