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重氮化工艺)取证培训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空呼器面罩内压力始终高于大气压力。

    • 正确
    • 错误
  2. 除具有防护围栏或落料管槽外,严禁抛掷物料。

    • 正确
    • 错误
  3. 危险化学品企业改变工艺技术都必须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 正确
    • 错误
  4. 用火作业人员未佩戴护目镜导致的烫伤,事故直接责任人为用火作业人员。

    • 正确
    • 错误
  5. 培训与演练属于保障机制基本要素。

    • 正确
    • 错误
  6. 消防给水管道包括高压管道、临时高压管道和低压管道。

    • 正确
    • 错误
  7. 演练结束后发现不足应及时进行纠正。

    • 正确
    • 错误
  8. 氢氧化钠泄漏应当隔离泄漏区,设立警示标志。

    • 正确
    • 错误
  9. 水蒸气清洁适于密闭空间内水蒸气挥发性物质的清洁。

    • 正确
    • 错误
  10. 废气中氮氧化物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 正确
    • 错误
  11. 资料参阅提示语是化学品安全标签所必须包含的内容。

    • 正确
    • 错误
  12. 操作人员在巡检过程中路过装置框架,听到框架正上方有物体坠落的响声,急忙抬头看。

    • 正确
    • 错误
  13. 应急预案就是应急演练方案,可随时修改。

    • 正确
    • 错误
  14. 连续操作法重氮化反应时转化的反应速率小于重氮盐的分解速率。

    • 正确
    • 错误
  15. 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是储存物质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且存储量较大。

    • 正确
    • 错误
  16. 生活污水可作为清净下水处理。

    • 正确
    • 错误
  17. 重氮化反应温度过高,会加速重氮化合物的分解。

    • 正确
    • 错误
  18. 含苯胺及衍生物的废水采用苯甲酸二丁酯萃取。

    • 正确
    • 错误
  19. 纺织物类防护服洗后三级穿透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

    • 正确
    • 错误
  20. 废渣可燃物浓度越高,燃烧热值越高。

    • 正确
    • 错误
  21. 压力容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 正确
    • 错误
  22. 用石棉毯灭火的方法属于窒息灭火法。

    • 正确
    • 错误
  23. 二级重大危险源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浓度等信息的不间断监测、显示和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等功能。

    • 正确
    • 错误
  24. 扑救汽油、柴油等易燃液体火灾,化学泡沫灭火剂比较有效。

    • 正确
    • 错误
  25. 设备是可以达到完全密闭的。

    • 正确
    • 错误
  26. 亚硝酸钠的灭火剂主要为雾状水和砂土。

    • 正确
    • 错误
  27. 连续操作法由于反应过程的连续性,可较大地提高重氮化反应的温度以增加反应速率。

    • 正确
    • 错误
  28. 重氮化过程的工艺物料含有可燃物,因此应避免泄漏物料周围用火。

    • 正确
    • 错误
  2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不定期组织演练。

    • 正确
    • 错误
  30. 重氮化废渣经焚烧后废气可直接达标排放。

    • 正确
    • 错误
  31. 盐酸的急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 正确
    • 错误
  32. 应急演练为本单位的事,不能通知相邻单位。

    • 正确
    • 错误
  33. 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只需提交应急预案电子文档。

    • 正确
    • 错误
  34.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 正确
    • 错误
  35. 所有灭火器必须锁在固定物体上。

    • 正确
    • 错误
  36. 铀中毒在职业病目录中属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 正确
    • 错误
  37. 可以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 正确
    • 错误
  38. 连续操作法进行重氮化反应,因重氮化温度较高,故此法又称为高温管道重氮化反应。

    • 正确
    • 错误
  39. 为安全起见,停用管线在5年前与易燃物料管线断开。现可直接对停用管线进行用火作业。

    • 正确
    • 错误
  40. 夜间人员麻痹大意操作是引发火灾的一个因素。

    • 正确
    • 错误
  41. 用火作业过程中,用火人闻到有异味,发现车间人员在对附近设备进行物料处理,继续进行作业。

    • 正确
    • 错误
  42. 盐酸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 正确
    • 错误
  4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建设单位不得进行施工,应当进行整改后重新申请审核。

    • 正确
    • 错误
  44. 同时具备两个以上作用的压力容器,应按其压力等级归类。

    • 正确
    • 错误
  45. 闪燃是液体可燃物重要特征之一。

    • 正确
    • 错误
  46. 受限空间作业,仅对设备作业部位进行氧气和有毒物监测,如进行用火作业,需进行可燃气体监测。

    • 正确
    • 错误
  47. 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萃取剂。

    • 正确
    • 错误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 正确
    • 错误
  49. 个人可以购买除农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 正确
    • 错误
  50. 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的要求。

    • 正确
    • 错误
  51. 企业防毒器具的维修、校验、更换、气瓶充装不属于气防站的工作。

    • 正确
    • 错误
  52. 灭火器设置得当可有效防止火灾发生。

    • 正确
    • 错误
  53. 吸附法适用于处理危害大的低浓度有害气体。

    • 正确
    • 错误
  54. 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的设备和设施,也包括有关建筑物和构筑物。

    • 正确
    • 错误
  55.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正确
    • 错误
  56. 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划定禁火区域。

    • 正确
    • 错误
  57.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 正确
    • 错误
  58. 静电放电是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正确
    • 错误
  59. 长管呼吸器不适用于处理危害大的高浓度有害气体。

    • 正确
    • 错误
  60. 职工甲在巡检过程中安全帽脱落,属于劳保穿戴不规范。

    • 正确
    • 错误
  61. 事故应急预案是一个由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构成的三级文件体系。

    • 正确
    • 错误
  62.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四级为最高级别。

    • 正确
    • 错误
  63. 程控机泵盘车时应避开程序运行期间,同时将机泵切出程序。

    • 正确
    • 错误
  64. 化学反应发热是化工生产中一种典型的着火源。

    • 正确
    • 错误
  65. 车间将一废旧不明容器进行动火改造,因长期敞口存放,不需进行动火分析。

    • 正确
    • 错误
  66. 浓硫酸与亚硝酸钠生成亚硝酸硫酸。

    • 正确
    • 错误
  67.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 正确
    • 错误
  68. 皮肤接触盐酸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正确
    • 错误
  69. 职业卫生调查是识别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实施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 正确
    • 错误
  70. ()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 A.应急准备
    • B.应急响应
    • C.应急救援
  71. 接触电阻过大虽发热,但不易引起绝缘材料燃烧。

    • 正确
    • 错误
  7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 A.1
    • B.2
    • C.24
  73. 防毒面具是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周围大气隔离,由()控制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入清洁空气供人体呼吸。

    • A.气管
    • B.鼻腔
    • C.肺部
  74.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企业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 B.予以警告
    • C.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75.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

    • A.警戒线
    • B.明显的标志
    • C.密封保护
  76. 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

    • A.应急预案
    • B.处置方案
    • C.处理方案
  7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

    • A.进行调离
    • B.妥善安置
    • C.进行岗位轮换
  78.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未经()的,不得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 A.同意
    • B.许可
    • C.安全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79. 干粉灭火剂灭火过程需要()喷洒。

    • A.人工自然
    • B.加压气体作用下
    • C.机器自然
  80. 多数有机含氮化合物高温下分解为()。

    • A.氮气
    • B.氮氧化物
    • C.氨气
  81. 危险化学品企业向发证机关提出变更申请时,并提交建设项目()等相关文件、资料。

    • A.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 B.竣工验收
    • C.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8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部门决定。

    • A.质监
    • B.公安
    • C.安监
  83. 亚硝酸钠操作注意事项为()。

    • A.敞开式操作
    • B.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 C.在人员密集处操作
  84. 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为()地方人民政府。

    • A.县级以上
    • B.省级
    • C.设区的市级
  85.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应当及时向()通报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情况。

    • A.同级公安机关、环境保护部门
    • B.上级公安机关、环境保护部门
    • C.下级公安机关、环境保护部门
  86. 氢氧化钠的熔点为()℃。

    • A.381.4
    • B.256.2
    • C.318.4
  87.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位
    • B.下风位
    • C.无一定位置
  88. 重氮化产生的废渣主要为()。

    • A.无机盐沉淀物
    • B.氮氧有机物
    • C.有机物自聚物
  89. 巡回检查查看器壁温度是否超温,一般不超过()℃。

    • A.150
    • B.200
    • C.250
  90.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中,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分为()类。

    • A.2
    • B.3
    • C.4
  91. 受限空间作业须()人以上监护。

    • A.1
    • B.2
    • C.3
  92. 亚硝酸钠需要现用现配,是因为()。

    • A.为避免亚硝酸钠损失
    • B.亚硝酸钠更新鲜
    • C.亚硝酸钠活性更强
  93. 受限空间现场至少有()人监护,周围发生异常时可迅速组织撤离现场。

    • A.1
    • B.2
    • C.4
  9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人保管制度。

    • A.一
    • B.三
    • C.双
  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感温报警器、()报警器、感光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报警器。

    • A.感烟
    • B.手动
    • C.自动
  96. 关键设备三级检查与监控是()自查与监控、车间巡查、企业检查。

    • A.主操
    • B.班长
    • C.岗位
  97. 参加危险化学品管道焊接、防腐、无损检测作业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

    • A.操作资格证书
    • B.健康查体证明
    • C.工作经验
  98. ()灭火器不需要颠倒使用。

    • A.酸碱
    • B.泡沫
    • C.干粉
  99. 在化工生产中,凡是易产生撞击或摩擦的部件,应采用()。

    • A.相同的金属
    • B.不同的金属
    • C.无明确规定
  100. 在重氮化过程中至反应终止时,要始终保持反应介质对刚果红试纸呈()性。

    • A.中
    • B.碱
    • C.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