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加氢工艺作业初训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按照《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规定》(CB13690---1992),危险化学品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的条件和要求是( )。

    •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 B.经企业培训合格
    • C.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D.经质监部门培训合格
  3. 标准的节流件有( )。

    • A.标准孔板
    • B.标准喷嘴
    • C.标准文丘里管
    • D.标准节流阀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 )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实行审批制度。

    • A.生产
    • B.运输
    • C.经营
    • D.储存
  5. 自动控制系统按其基本结构形式可分为( )类。

    • A.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 B.左右自动控制系统
    • C.开环自动控制系统.
    • D.上下自动控制系统
  6. 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包括( )形式。

    • A.发散震荡过程
    • B.非震荡发散过程
    • C.等幅震荡过程
    • D.衰减和非衰减
  7. 两个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小于500米可以做为同一个生产单元进行危险源辨识。

    • 正确
    • 错误
  8.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压运人员可以不经过培训专门的安全培训。

    • 正确
    • 错误
  9. 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 正确
    • 错误
  10. 工人操作机械时穿着的“三紧”工作服是指袖口紧、领口紧、下摆紧。

    • 正确
    • 错误
  11.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是指容器在使用中或试压时发生破裂,使压力瞬时降至等于外界压力事故。

    • 正确
    • 错误
  12.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3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 正确
    • 错误
  13. 事故发生后一时无法判断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的,可待查清以后再进行报告。

    • 正确
    • 错误
  14. 发生工伤事故后单位立即向劳动部门报告,如单位不报告,职工成职工家属应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保护现场。以便有关人员调查确认,抢救伤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程度。

    • 正确
    • 错误
  15.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不及格的,允许补考2次。经补考仍不及格的,重新参加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

    • 正确
    • 错误
  16. 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时,应该紧急停炉。

    • 正确
    • 错误
  17. 第一级报警值应设置在阈限值【硫化氢含量30mg/m3(20ppm)】,达到此浓度时启动报警,提示现场作业人员硫化氢的浓度超过阈限值,应采取相应措施。

    • 正确
    • 错误
  18. 锅炉正常停炉的次序应该是先停止送风,减弱燃烧,随之停止燃料供应。

    • 正确
    • 错误
  19. 装有安全阀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高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 正确
    • 错误
  20. 若吸入硫化氢1000毫克/立方米/数秒之内,很快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 正确
    • 错误
  21. 高处跌落是指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5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 正确
    • 错误
  22.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A)、(B)类火灾。

    • 正确
    • 错误
  23.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 正确
    • 错误
  24. 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 正确
    • 错误
  25. 限制烃类油料等在管道中的最大流速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 正确
    • 错误
  26. 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 正确
    • 错误
  27. 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 正确
    • 错误
  28.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 正确
    • 错误
  29.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 正确
    • 错误
  30. 室外消防栓是供消防车,清洗马路、公共绿化的供水设备。

    • 正确
    • 错误
  31. 用二氧化碳扑救室内火灾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然后人再进入这是为了以防窒息。

    • 正确
    • 错误
  32. ( )反应是在设定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原料中的硫、氮、氧、氯、金属等化合物和烯烃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杂质脱除,使原料油得到精制。

    • A.加氢裂化
    • B.加氢精制
    • C.加氢异构化
    • D.加氢饱和
  33. 反应产物在( )中进行油气分离。

    • A.低压分离器
    • B.高压分离器
    • C.循环氢入口分液罐
    • D.汽提塔
  34. 爆破帽是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一种,爆破帽为中间具有一薄弱断面的厚壁短管,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 )容器。

    • A.中压
    • B.高压
    • C.超高压
    • D.低压
  35. 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 )的安全措施。

    • A.直接接触电击
    • B.间接接触电击
    • C.静电电击
    • D.电磁伤害
  36. 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的是( )。

    • A.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 B.球形储罐
    • C.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 D.移动式压力容器
  37. 劳动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 )。

    • A.停止其原工作
    • B.解除劳动合同
    • C.另行安排工作
  38. 怀孕( )的女职工,企业要给予工间休息,一般不安排夜班劳动。

    • A.五个月
    • B.七个月
    • C.八个月
  39. 生产经营单位对( )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 A.事故频发场所
    • B.重大事故隐患
    • C.重大危险源
  40. 《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 )。

    • A.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 B.枪支弹药
    • C.高压气瓶、手持电动工具
  41.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 )的职业健康体检。

    • A.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 B.上岗前
    • C.在岗期间
  42. 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 )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 )V安全电压。

    • A.12;6
    • B.36;24
    • C.42;24
    • D.36;12
  43. 电流为( )时,称为最小致命电流。

    • A.50mA
    • B.100mA
    • C.150mA
  44.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

    • A.爆炸极限
    • B.爆炸浓度极限
    • C.爆炸上限
    • D.爆炸下限
  45.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

    • A.爆炸
    • B.蒸发
    • C.闪燃
  4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 A.100~200℃
    • B.200~300℃
    • C.7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