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危化品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重点突破)1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 正确
- 错误
-
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单位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正确
- 错误
-
装卸毒害品人员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每次作业完毕,应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
- 正确
- 错误
-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船和其它运输工具内允许搭乘无关人员。
- 正确
- 错误
-
在操作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企业应在经营店面和仓库,针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 正确
- 错误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应当认定为工伤。
- 正确
- 错误
-
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正确
- 错误
-
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不得出借、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 正确
- 错误
-
在职业危害识别过程中,生产中使用的全部化学品、中间产物和产品均需要进行职业卫生检测。
- 正确
- 错误
-
从事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 正确
- 错误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 正确
- 错误
-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 正确
- 错误
-
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正确
- 错误
-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等。
- 正确
- 错误
-
用人单位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 正确
- 错误
-
加油站邻近单位发生火灾时,可继续营业但应向上级报告。
- 正确
- 错误
-
采样器内剩余的油样及洗刷采样器的油品必须倒回罐内。
- 正确
- 错误
-
电火花就是指事故火花。
- 正确
- 错误
-
工频交流电流的频率越高,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越大。
- 正确
- 错误
-
静电电击是瞬间冲击性的电击。
- 正确
- 错误
-
每种材料对不同的介质、甚至对同一介质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的耐腐蚀性是不一样的。
- 正确
- 错误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 正确
- 错误
-
锅炉水循环的停滞会造成受热面过热、鼓包、管子涨粗甚至爆管事故。
- 正确
- 错误
-
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对储存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可直接排入大气。
- 正确
- 错误
-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对于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 A.有权要求复印件
- B.有权带走原件
- C.无权要求复印件
-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
- A.安全警示标志
- B.标志
- C.警告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 )。
- A.进行调离
- B.妥善安置
- C.进行岗位轮换
-
自燃物品是指( )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 A.闪点
- B.熔点
- C.自燃点
-
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 )。
- A.用沙土灭火
- B.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 C.用水灭火
-
压力容器一般应于投用满( )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
- A.二
- B.一
- C.三
-
下列物品中,( )可以与氧气瓶同车运输。
- A.可燃气体气瓶
- B.油脂
- C.氮气瓶
-
人本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不是人本原理中的原则。
- A.动力原则
- B.安全第一原则
- C.能级原则
-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备案。
- A.公安机关
- B.质检部门
- C.环保部门
-
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帖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 )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 A.完全一致
- B.主要内容相同
- C.相符
-
安全设施“三同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 )保障措施。
- A.事前
- B.事中
- C.事后
-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 )。
- A.造成人员死伤
- B.能量的不正常作用
- C.造成经济损失
-
在一定条件下,压力越高,可燃物的自燃点( )。
- A.愈高
- B.愈低
- C.不受影响
-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 A.管理不善
- B.危险
- C.事故
-
爆炸品、易燃气体、剧毒品用警示词为( )。
- A.危险
- B.警告
- C.注意
-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就是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等。
- A.地方标准
- B.国家标准
- C.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
-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图形为“骷髅头和交叉骨形”,标示危险化学品为( )。
- A.有毒品
- B.腐蚀品
- C.爆炸品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的目的、原则、类型、内容和( )。
- A.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 B.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
- C.专项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积聚和存放在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转移至( )。
- A.安全地带
- B.居民区域
- C.生产地点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 )的方针。
- A.劳动保护
- B.组织管理
- C.安全生产管理
-
任何( )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 A.单位
- B.私营企业
- C.集体所有制企业
-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
- A.泄险区
- B.救护车
- C.医务室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托运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 A.承运单位
- B.托运单位
- C.托运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企业对建筑消防设施( )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 A.每年
- B.每月
- C.每周
-
职业性多发病是指由于( )中存在诸多因素所致的病损,或虽然原为非职业性疾病,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使之加剧或发病率增高。
- A.日常生活
- B.休息场所
- C.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