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习题集(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爆破片不宜用于介质具有剧毒性的设备或压力急剧升高的设备。

    • 正确
    • 错误
  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包括纵向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横向方向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 正确
    • 错误
  3. 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杜绝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 正确
    • 错误
  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

    • 正确
    • 错误
  5. 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应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

    • 正确
    • 错误
  6. 在化学反应中,原料中的有害危险杂质的存在会导致副反应发生和过反应的发生。

    • 正确
    • 错误
  7. 严禁在油气区内使用有色金属进行敲打、撞击作业。

    • 正确
    • 错误
  8. 氧化剂应储存于清洁、阴凉、通风、干燥的厂房内。远离火种、热源,照明设备可以用非防爆的。

    • 正确
    • 错误
  9. 根据演练规模和观摩需要,可编制演练观摩手册。演练观摩手册通常包括应急演练时间、地点、情景描述、安全注意事项等。

    • 正确
    • 错误
  10.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控制危险区域实施要点有实施警戒、清除火源、维护秩序。

    • 正确
    • 错误
  11. 2008年6月,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08年5月,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根据上述事实,为防止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的燃烧爆炸,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流速、保持良好接地、采用静电消散技术等。

    • 正确
    • 错误
  12.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 正确
    • 错误
  13. 从消除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在允许增湿的生产场所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适宜。

    • 正确
    • 错误
  14. 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 正确
    • 错误
  15. 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和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接受技术服务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 正确
    • 错误
  16. 动火分析的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 正确
    • 错误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 正确
    • 错误
  18. 漏电保护装置可以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

    • 正确
    • 错误
  19. 为了方便装卸气瓶,瓶帽及防震圈可以拆掉。

    • 正确
    • 错误
  20. 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所有金属板必须要有绝缘层。

    • 正确
    • 错误
  21. 2018年4月19日,某树脂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某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月20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

    • 正确
    • 错误
  22. 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

    • 正确
    • 错误
  23. 只要做好设备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就可以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 正确
    • 错误
  24. 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从业人员支付。

    • 正确
    • 错误
  25. 进行焊接时可以用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

    • 正确
    • 错误
  26. 气瓶充装和使用人员允许穿化纤服。

    • 正确
    • 错误
  27. 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 正确
    • 错误
  28. 被烷基化的物质大都具有着火爆炸危险。

    • 正确
    • 错误
  29. 保护接地的作用是限制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使其不超出安全范围。

    • 正确
    • 错误
  30.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半年。

    • 正确
    • 错误
  31.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 正确
    • 错误
  3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点是压力大、温度高。

    • 正确
    • 错误
  33. 自燃物品着火不需氧气。

    • 正确
    • 错误
  34.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 正确
    • 错误
  35. 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 正确
    • 错误
  3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无毒,所以不会造成污染
    • B.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污染
    • C.工业废气之一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吸收
  37.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申请仲裁可以向当地的( )。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 C.卫生行政部门
  38. 2018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根据上述事实,导致两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

    • A.氧含量不够,窒息死亡
    • B.甲烷浓度高,窒息死亡
    • C.硫化氢浓度高,中毒死亡
  39. 下列选项中,离心泵汽蚀不会造成( )。

    • A.流量增大
    • B.振动增大
    • C.噪音增大
  40.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 )标准。

    • A.劳动保护
    • B.安全生产
    • C.职业卫生
  41. 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 )。

    • A.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C.民政部门
  42. 电石和石灰是( )。

    • A.易燃固体
    • B.自燃物品
    • C.遇湿易燃物品
  43. 天然气燃烧火灾是( )类火灾。

    • A.A
    • B.B
    • C.C
  44.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辨识各类( )及其原因和机制。

    • A.危险因素
    • B.事故因素
    • C.事故评价
  45. 可能造成特别大事故的危险源称为( )。

    • A.一级重大危险源
    • B.二级重大危险源
    • C.三级重大危险源
  46. 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 )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 A.县
    • B.设区的市级
    • C.省
  47. 对主管部门要求备案的应急演练资料,( )应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

    • A.演练组织部门(单位)
    • B.演练参演单位
    • C.演练评估人员
  48.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 A.1
    • B.2
    • C.3
  49.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等级。

    • A.三
    • B.四
    • C.五
  50.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等。

    • A.物理因素
    • B.生产粉尘
    • C.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