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液体危险装卸管理人员考核题库(专业考点)1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可以横穿危险区域。
- 正确
- 错误
-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 正确
- 错误
-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 正确
- 错误
-
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一安排。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正确
- 错误
-
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需要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与考核。
- 正确
- 错误
-
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
- 正确
- 错误
-
化学品安全标签指的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 正确
- 错误
-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要求,集装箱、成组货物的安全标签应位于四个侧面。
- 正确
- 错误
-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不燃烧物品,其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 正确
- 错误
-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半年。
- 正确
- 错误
-
一般说来,液体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自燃点也越高,故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小。
- 正确
- 错误
-
爆炸品不包括以爆炸物质为原料制成的成品。
- 正确
- 错误
-
氧化性物质的危险性是通过与其他物质作用或自身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表现出来的。
- 正确
- 错误
-
氧化剂的特点是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
- 正确
- 错误
-
爆炸品与其他非爆炸品严禁混储混运,点火器材、起爆器材与炸药、爆炸性药品以及发射药、烟火等其他爆炸品可以共同储存和运输。
- 正确
- 错误
-
与氧化剂相比,有机过氧化物更危险。
- 正确
- 错误
-
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 正确
- 错误
-
有些自燃物品遇火或受潮后能分解引起自燃或爆炸。
- 正确
- 错误
-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氧化剂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
- 正确
- 错误
-
加油站邻近单位发生火灾时,可继续营业但应向上级报告。
- 正确
- 错误
-
存在高毒作业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可进行施工操作。
- 正确
- 错误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 正确
- 错误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容器内部有()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
- A.温度
- B.压力
- C.杂质
-
由于小量毒物长期地进入机体所致,毒性反应不明显而不为人所重视,随着毒物的蓄积和毒性作用的累积而引起的严重伤害,称为()中毒。
- A.急性
- B.慢性
- C.亚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易燃易爆性商品应储存于()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 A.不得低于二级
- B.二级
- C.不得低于三级
-
一般情况下杂质会()静电的趋势。
- A.降低
- B.增加
- C.不影响
-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年检验一次。
- A.1
- B.3
- C.5
-
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监控,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采取有效防范和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扩大。
- A.预警信息
- B.启动预案信息
- C.新闻信息
-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将有关()纳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内容之中。
- A.应急预案内容
- B.应急演练内容
- C.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内容
-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管理。
- A.规划
- B.计划
- C.特殊
-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得购买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 A.医疗单位
- B.个人
- C.科研单位
-
安全技术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来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
- A.物的
- B.人的
- C.环境的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
- A.3人以上10人以下
- B.10人以上30人以下
- C.10人以上60人以下
-
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
- A.个体防护
- B.避难
- C.救援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仓储经营的企业异地重建的,应当()办理经营许可证。
- A.不需
- B.重新申请
- C.事后重新申请
-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必须具备适合储存方式的设施: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这种储存方式属于()储存方式。
- A.隔离
- B.隔开
- C.分开
-
已经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不再具备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其经营许可证。
- A.吊销
- B.暂扣
- C.没收
-
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 A.自热自燃
- B.闪燃
- C.受热自燃
-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为()项易燃液体。
- A.三
- B.二
- C.四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区域内。
- A.高毒作业
- B.一般毒物作业
- C.黄色警示
-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 A.有的改变
- B.均无变化
- C.根本变化
-
乙烯着火应使用的灭火剂()。
- A.水
- B.砂土
- C.雾状水
-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 A.安全警示标志
- B.标志
- C.警告
-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
- A.毕业证书
- B.工作证
- C.资格证书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撤离前应及时指导危险区的群众做好()防护。
- A.躯体全面
- B.头部
- C.个人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A.10人以上
- B.20人以下
- C.10人以下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社会援助队伍到达企业时,指挥部要派人员引导并告知()。
- A.生产注意事项
- B.安全注意事项
- C.安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