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井通风选择题专项练习(1)
- 
				
根据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和()等。
- A.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检测结果
 - B.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C.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
 
 - 
				
轴承与轴颈采用热装配,轴承应放在( )。
- A.木柴火上加热
 - B.油中加热
 - C.炭火上加热
 
 - 
				
《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 )%。
- A.0.0005
 - B.0.5
 - C.0.00066
 
 - 
				
胸外心脏按压法是抢救()伤员的有效方法。
- A.休克
 - B.呼吸停止
 - C.心脏骤停
 
 - 
				
()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 A.密闭毒源
 - B.通风
 - C.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
 
 - 
				
消音弯头能降低噪声( )dB。
- A.15-20
 - B.10-15
 - C.5-10
 
 - 
				
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时,为了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条件许可时,风筒选用直径要( )。
- A.尽量大
 - B.尽量小
 - C.适中
 
 - 
				
企业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 )。
- A.小
 - B.相等
 - C.大
 
 -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井下缺点是( )。
- A.安装检查、管理不方便,易遭受井下灾害破坏
 - B.漏风少,密闭工程量较少
 - C.安装检查方便、管理不方便,易遭受井下灾害破坏
 
 - 
				
开凿在岩石里的绕道式风桥能通过较大的风量,一般( )m3/s。
- A.≤20
 - B.>20
 - C.≤10
 
 - 
				
永久风门的构筑数量要求是()。
- A.风门至少一道,矿井和采区进回风之间的风门应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至少一道
 - B.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矿井和采区进回风之间的风门应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至少一道
 - C.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矿井和采区进回风之间,每组风门应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不少于两道
 
 - 
				
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实行专用变压器供电和( )供电。
- A.专用开关
 - B.专用线路
 - C.前后5m
 
 - 
				
主通风机C级仪表按规定时间校验的要求是( )。
- A.每年一次
 - B.半年一次
 - C.使用前鉴定一次
 
 - 
				
离心式风机挖补及更换叶片、防磨头、防磨板后均应对叶轮进行测量及找静平衡,其径向摆动允许值为()。
- A.3mm-6mm
 - B.6mm-7mm
 - C.7mm-8mm
 
 - 
				
密闭施工前现场检查人员应该是()。
- A.专人
 - B.搬运工
 - C.采掘工
 
 - 
				
局部电击伤的伤口进行早期清创处理,( )以防止腐烂、感染。
- A.创面不宜露,不宜包扎
 - B.创面宜露,宜包扎
 - C.创面宜露,不宜包扎
 
 - 
				
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 )℃以下。
- A.18
 - B.0
 - C.10
 
 - 
				
为了降低井下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及有害气体浓度,保证含氧量,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满足作业人员的正常呼吸要求,必须通过( )。
- A.矿井供风
 - B.矿井排水
 - C.矿井通风
 
 - 
				
每个矿井至少有()个独立的能行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 A.一
 - B.二
 - C.三
 
 - 
				
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 )1/3处。
- A.上
 - B.中
 - C.下
 
 -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 A.危险
 - B.危险度
 - C.危险源
 
 -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 )。
- A.仅引起局部冻伤,不产生全身性影响
 - B.引起局部冻伤,产生全身性影响
 - C.引起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 
				
( )℃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 A.29
 - B.32
 - C.37
 
 - 
				
拆除挡风墙位置支架时,若顶板破碎,应( )。
- A.快速先拆棚
 - B.快速先拆腿
 - C.先用托棚或探梁托住,再拆棚腿
 
 - 
				
人工呼吸不适用于下列( )情况的现场急救。
- A.触电休克
 - B.溺水
 - C.有毒气体窒息
 
 - 
				
人的体温是稳定的,保持( )℃。
- A.36.0-36.5
 - B.36.5-37
 - C.37-37.5
 
 - 
				
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少于( )min的自救器,并按入井总人数的10%配备备用自救器。
- A.20
 - B.30
 - C.40
 
 - 
				
矿井需风量计算时,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供给新鲜风量()m3/min/人。
- A.≥3
 - B.≥4
 - C.<3
 
 - 
				
人体新陈代谢热总是不停地产生,而且与下列( )项有关。
- A.人体所处状态
 - B.人体的活动状况
 - C.人体所处环境条件
 
 - 
				
人们常说“三废”是指( )。
- A.废矿、废水、废气
 - B.废渣、废水、废气
 - C.废料、废水、废气
 
 - 
				
当井巷的净断面面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则摩擦风阻将减少到原来的( )。
- A.1/3
 - B.1/27
 - C.1/9
 
 - 
				
《安全规程》要求采掘作业地点温度≤28℃时,风速应该为( )m/s。
- A.≤0.3
 - B.0.5-1.0
 - C.0.3-0.5
 
 -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A.醒目位置
 - B.矿长办公室
 - C.矿区内
 
 -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 A.在半小时内
 - B.在1小时内
 - C.立即
 
 - 
				
休息时的需氧量是( )。
- A.0.25L/min
 - B.0.5L/min
 - C.1-3L/min
 
 -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A.3000万元以上8000万元以下
 - B.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 C.8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 
				
《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氧化硫的浓度不得超过( )%。
- A.0.0005
 - B.0.75
 - C.0.00066
 
 -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
- A.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 B.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 
				
当身上的衣服烧着后,以下灭火方法中,( )做法是正确的。
- A.快速奔跑呼救
 - B.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 C.用手扑打火焰
 
 - 
				
岩层恒温带在地表以下,一般在( )m深度的地带。
- A.20-30
 - B.小于20
 - C.大于30
 
 - 
				
人的体温是稳定的,保持()℃。
- A.36.0-36.5
 - B.36.5-37
 - C.37-37.5
 
 - 
				
对永久性风门的风门墙体除材质外要求、严密不漏风外,对厚度的要求是( )m。
- A.≧0.3
 - B.≧0.4
 - C.≧0.5
 
 - 
				
个体防护是指人体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吸入粉尘的一项( )措施。
- A.防护
 - B.补救
 - C.有效
 
 -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保护女职工的要求,并规定了成年妇女禁忌从事的作业。下列作业,成年妇女可以从事的是( )作业。
- A.金属矿山井下
 - B.负重质量超过25kg的间断搬运
 - C.高温工作环境下的
 
 - 
				
主通风机电机轴承必须有超温报警装置,试验频次的要求是()。
- A.每月一次
 - B.每周一次
 - C.二周一次
 
 - 
				
当身上的衣服烧着后,以下灭火方法中,()做法是正确的。
- A.快速奔跑呼救
 - B.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 C.用手扑打火焰
 
 - 
				
为降低井巷摩擦阻力,对于服务年限较长的主要巷道应尽可能采用( )。
- A.圆形
 - B.拱形
 - C.矩形
 
 - 
				
矿山企业工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时,有权( )。
- A.要求立即停止作业
 - B.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 C.提出解决的建议
 
 - 
				
《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
- A.0.0005
 - B.0.5
 - C.0.00066
 
 - 
				
(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 A.用人单位
 - B.医疗卫生机构
 - C.地方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