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种防突工考试题库答案(1)
-
在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避灾人员在撤离灾区时佩戴的自救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
- 正确
- 错误
-
执行区域防空措施并经效果检验有效后,在工作面采掘过程中预测有突出危险,应采取局部防空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区域预抽煤层瓦斯时,要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到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
- 正确
- 错误
-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可以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 正确
- 错误
-
煤突然倾出时有大量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一般有瓦斯逆流现象。
- 正确
- 错误
-
在突出煤层中,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 正确
- 错误
-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地点必须高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所内,爆破地点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
- 正确
- 错误
-
突出主要发生在地质构造带或局部地质构造区。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状况较差的原因较多,但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
- 正确
- 错误
-
煤矿企业使用的设备、器材、火工品和安全仪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正确
- 错误
-
煤矿企业、矿井的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防突工作的监督检查。
- 正确
- 错误
-
开拓后区域预测所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
- 正确
- 错误
-
防突钻孔的方位、仰俯角要精准,孔口位置可小范围调整。
- 正确
- 错误
-
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①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②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③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 正确
- 错误
-
绝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在落煤时,尤其在爆破煤时。
- 正确
- 错误
-
开采保护层后,被保护层的地压减小,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下降,使得在卸压区范围内开采被保护层时,不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 正确
- 错误
-
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
- 正确
- 错误
-
K1的物理意义是:煤样自煤体脱落暴露于大气之中解吸第一分钟内,每克煤样的瓦斯解吸问题,单位为Ml/(min1/2?g)。
- 正确
- 错误
-
GLY系列矿用流量传感器必须是垂直于地面安装的。
- 正确
- 错误
-
揭煤工作面距突出煤层法向距离不大于5m,且没有消除突出危险时不能施工。
- 正确
- 错误
-
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包括( )或其他经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
- A.预抽瓦斯
- B.排放钻孔
- C.水力冲孔
- D.金属骨架
- E.煤体固化
-
( )的突出危险性预测按照石门揭煤工作面的各项要求和方法执行。
- A.立井揭煤工作面
- B.采煤工作面
- C.煤巷掘进工作面
- D.斜井揭煤工作面
-
煤层突出危险预测中单项指标包括( )。
- A.煤层瓦斯压力p
- B.瓦斯放散初速度△p
- C.煤的坚固性系数f
- D.煤的破坏类型
-
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可根据残余瓦斯压力指标或残余瓦斯含量指标进行检验。符合( )的为突出危险区域。
- A.残余瓦斯压力大于0.74MPa
- B.残余瓦斯含量大于8m3/t
- C.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
- D.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
-
采用R值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当所有钻孔的R值有( )时,该工作面可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 A.R<6
- B.R>6
- C.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
- D.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
WTC瓦斯突出参数仪接煤样具体操作步骤(以预测8m为例),( )。
- A.开始打钻,打钻到7 m人时候开始接煤样同时启动秒表,打钻排出的煤样用专用的口袋包装。
- B.打钻到第8m的时候,停止接煤样,用WTC专用煤筛在装煤样的口袋里取出部分煤样,经过筛选取中间层煤样装进小煤样罐,用毛刷刷平。
- C.把小煤样罐平放在大煤样罐里面,盖上煤样罐,拧紧煤样罐大端盖,等候秒表时间到2min时拧紧小端盖,同时停秒表,按WTC仪器采样键开始采样
-
V型锥流量传感器接入中心站软件显示值有( )。
- A.纯瓦斯流量
- B.混合气体流量
- C.工况流量
- D.累计流量
-
煤层中瓦斯成分由浅部到深部有规律地逐渐变化,这种现象就是煤层瓦斯的分带现象。煤层瓦斯分带一般从浅部到深部可划分为( )。
- A.氮气一二氧化碳带
- B.氮气带
- C.氮气一甲烷带
- D.甲烷带
-
防突工作应当做到( )。
- A.多措并举
- B.可保必保
- C.应抽尽抽
- D.效果达标
-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应适当加大法向距离)前进行。
- A.2m
- B.3m
- C.5m
- D.7m
-
采掘工作面防突技术措施编写内容包括有( )。
- A.工作面概况和瓦斯地质
- B.突出危险性预测
- C.防突技术措施
- D.安全防护措施
- E.岗位责任制
-
对石门和其他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所有用钻孔方式检验的方法中检验孔数均不得少于()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
- A.1
- B.3
- C.5
-
对突出煤层,在开采煤层群时首先开采的煤层应能使相邻的突出煤层消除突出危险,首先开采的煤层为()。
- A.保护层
- B.被保护层
- C.单一煤层
-
防治冲击低压措施中,()发生冲击地压时的撤人路线。。
- A.不必规定
- B.可以规定
- C.必须规定
-
等容式瓦斯解吸仪(测定K1)的压力范围为(),误差±2%。
- A.0~3kPα
- B.0~5kPα
- C.0~10kPα
- D.0~15kPα
-
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两类。
- A.预抽煤层瓦斯
- B.松动爆破
- C.水力冲孔
- D.煤层注水
-
一般情况下,采煤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
- A.2m
- B.3m
- C.5m
- D.7m
-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超前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时,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巷道两侧轮廓线外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为()。
- A.5m
- B.15m
- C.10m
- D.8m
-
瓦斯地质资料和防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必须以全面、()、可靠的数据作为现场资料,避免造成判断失误。
- A.预测
- B.真实
- C.估计
-
()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 A.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
- B.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 C.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 D.所有矿井
-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在构造破坏带()进行区域验证。
- A.不
- B.连续
- C.间隔较长时间
-
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
- A.7m
- B.5m
- C.10m
-
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可选择突出危险程度()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但采掘前必须按规定的要求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
- A.很大
- B.大
- C.中等
- D.较小
-
煤矿井下如果温度超过()、相对湿度超过80%,则表明井下出现热害。
- A.30℃
- B.36℃
- C.40℃
-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中,()是突出的诱发因素。
- A.地应力
- B.高压瓦斯
- C.采掘活动
-
在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中突出危险性最大的,治理难度最高,要求最严的是()最作业。
- A.井巷石门揭穿突出煤层
- B.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
- C.突出煤层煤巷掘进
-
采区避难所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至少能满足()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
- A.10
- B.15
- C.20
-
钻探接近老空水时,应当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指班,随时检查()。
- A.老孔水量
- B.空气成分
- C.钻探进度
-
石门和立井揭煤工作面金属骨架措施适用于()煤层,用以增加工作面周围煤体的强度。
- A.坚硬
- B.中硬
- C.松软
-
对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时,应当沿采煤工作面每隔()布置1个检验钻孔,深度应当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
- A.5~10m
- B.10~15m
- C.15~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