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检查员培训模拟考试试题(2)
-
高档普采工作面内严禁混用不同型号的支柱。
- 正确
- 错误
-
液压泵站压力表要准确可靠,误差不超过±O.5MPa。
- 正确
- 错误
-
液压支架的移架区内不准有人作业、停留或穿越。
- 正确
- 错误
-
液压支架升架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与顶板接触严密。
- 正确
- 错误
-
作业规程审批后,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贯彻,考试不及格者不准上岗作业。
- 正确
- 错误
-
倾斜煤层中液压支架的移架顺序是由上而下。
- 正确
- 错误
-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他人员则不必。
- 正确
- 错误
-
煤矿安全检查是保护安全生产,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需要。
- 正确
- 错误
-
不定期检查是不定时、不定点、不通知或通知的临时性抽查。
- 正确
- 错误
-
底板松软时,支柱要穿柱鞋。
- 正确
- 错误
-
分析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常按以下原因进行分析()。
- A.文化程度
- B.三违
- C.工程质量
- D.安全措施
- E.安全设施不全或失效
-
下列事故中,()不统计到本企业的伤亡事故总数中,需列表统计上报备案。
- A.本企业支援或承包外单位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单位统计报告
- B.企业外组织的安全检查、培训、科研、学习、参观等活动发生的伤亡事故
- C.职工在生产岗位因突发疾病造成的伤亡事故
- D.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事故,如冰雹、地震、龙卷风等
-
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是对伤亡事故处理的内容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
- A.警告
- B.记过
- C.记大过
- D.降级
- E.撤职
- F.留用察看
- G.开除
- H.拘留
-
隔离式自救器有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两种。它们可以防护下列()有害气体。
- A.硫化氢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二氧化氮
-
在现场救护出血伤员时,需迅速采用暂时止血方法,以免失血过多导致伤员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 A.敷料压迫伤口止血法
- B.指压止血法
- C.屈肢止血法
- D.止血带止血法
-
为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灾区,在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时,必须制定有效的、可靠的措施。相应的编制原则有()。
- A.通知和引导灾区人员撤出的措施
- B.控制风流措施
- C.为灾区人员创造自救条件
- D.确定救灾人员的避灾路线
-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以后,要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拟订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 A.追查领导
- B.查明原因
- C.分清责任
- D.进行罚款
-
下列选项中,()是属于在使用避难硐室时应注意的正确说法。
- A.在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一定要在避难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
- B.有规律的敲打管道、铁轨或岩石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援助
- C.使硐门敞开,以便救护队寻找
-
在突发事故现场出现的危重伤员,需要通过复苏术进行心跳、呼吸的抢救。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判定复苏是有效的。
- A.颈动脉出现搏动
- B.面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 C.瞳孔由大缩小
- D.复苏有效时,可见眼睑反射恢复
- E.自主呼吸出现
-
按照GB6442—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事故调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进行事故现场处理。下列选项中,()属于事故现场处理的主要内容。
- A.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 B.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 C.做好现场标志
- D.将事故现场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
煤矿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可分为()。
- A.轻伤
- B.重残
- C.重伤
- D.昏迷
- E.死亡
-
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是()。
- A.顶板事故
- B.矿井水灾
- C.矿井火灾
- D.瓦斯爆炸
- E.煤尘爆炸
-
煤矿井下供电应做到的内容中包括()。
- A.“三无”
- B.“四有”
- C.“三齐”
- D.“两全”
- E.“五坚持”
-
矿井防灭火方面的要求包括()。
- A.井下消防系统应每隔1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 B.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
- C.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
- D.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
- E.在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在采区要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防火设计
-
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要求包括()。
- A.煤矿应有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 B.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近10年最高洪水位
- C.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 D.探水后掘进中,掘到批准位置时,最后O.3m停止爆破
- E.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
瓦斯管理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
- A.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O%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 B.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瓦斯超限
- C.严禁带电移挪电气设备
- D.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 E.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5%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
炮掘工作面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
- A.巷道内管线吊挂整齐规范
- B.空气净化喷雾装置运行良好
- C.必须坚持“一炮三检制”
- D.发爆不响静候3min
- E.尽量不要干打眼
-
斜巷(上、下山)运输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
- A.信号工和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 B.上、下车场挂车时,余绳不得超过2.0m
- C.兼作行人的斜巷人行道宽度不小于O.5m
- D.做到“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 E.上部车场必须有可靠的挡车装置
-
机掘工作面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
- A.局部通风机应有消音装置
- B.瓦斯监测探头安装的位置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 C.巷壁和棚子保持直线,偏差不大于±O.2m
- D.锚杆外露部分不得大于0.10m
- E.掘进机切割顺序和轨迹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
煤炭企业伤亡事故按企业分为()等事故进行统计。
- A.煤炭生产
- B.基本建设
- C.地质勘探
- D.火工
- E.机械制造
-
某矿一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附近发生瓦斯爆炸,调查中发现瓦斯检查工没有按规定检查该处的瓦斯,但该瓦斯检查工已因事故死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
- A.通风区区长
- B.矿总工程师
- C.该瓦斯检查工
- D.主管瓦斯的通风区副区长
-
高档机采和普采工作面安全出口宽度不得小于()。
- A.0.6m
- B.0.7m
- C.O.8m
- D.1.0m
-
高档机采和普采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不得低于()。
- A.1.5m
- B.1.6m
- C.1.8m
- D.2.0m
-
某矿井3号煤层属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在进行开采设计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有关规定,不能选用的开采方法是()。
- A.炮采
- B.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 C.水力采煤法
- D.风镐落煤采煤法
-
某采煤工作面,安全检查工李某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有瓦斯突出迹象,便建议采煤机司机张某暂停作业、进行监测和处理。张某为完成生产任务,又心存侥幸,继续进行作业。恰遇采煤机截割坚硬夹层,产生火花,导致局部瓦斯爆炸,造成2名工人严重受伤事故发生。经分析,本次事故是一起()事故,安检工李某负()责任。
- A.误操作,无
- B.违反规程,纠正不力
- C.偶然,无
-
巷道中同一侧敷设的高、低压电缆间距应大于()。
- A.0.1m
- B.0.05m
- C.0.3m
-
某矿属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按相关规定,应对采空区采取预防性灌浆、充填、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但据长期未发火实践,1103采煤工作面未采取相应地防止自然发火措施。安全检查工王某提出了意见,但未予采纳。后该工作面发生了自然发火现象,幸亏抢救及时,未使事故蔓延扩大。问上述火灾防治在()中有相应规定。
- A.煤矿安全规程
- B.安全生产法
- C.矿山安全法
- D.煤炭法
- E.无
-
过滤式自救器主要用于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中毒的呼吸装置。
- A.硫化氢
- B.二氧化碳
- C.一氧化碳
-
排放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汇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
- A.1.0%
- B.2.0%
- C.1.5%
-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 A.1.0%
- B.1.5%
- C.2.0%
- D.2.5%
-
不属于“三先三后”救护原则的是()。
- A.先复苏、后搬运
- B.先止血、后搬运
- C.先固定、后搬运
- D.先包扎、后搬运
-
井下电气设备在检查、修理、搬移时,应由两人协同工作,相互监护,检修前必须首先()。
- A.切断电源
- B.切断负荷
- C.切断熔断器
-
能隔断风流的一组通风设施是()。
- A.风门、风桥
- B.风门、风窗
- C.风门、风墙
- D.风桥、风障
-
矿井瓦斯等级,是根据矿井()划分的。
- A.相对瓦斯涌出量
- B.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
- C.绝对瓦斯涌出量
- D.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
-
爆破地点附近()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 A.10m
- B.15m
- C.20m
- D.30m
-
采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太长可导致肌体坏死。
- A.1h
- B.2h
- C.3h
- D.4h
-
移动式和()式电气设备都应使用专用的不延燃橡套电缆。
- A.落地
- B.悬挂
- C.手持
-
煤矿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 A.10m
- B.20m
- C.50m
-
()区域爆破后30min,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 A.顶板冒落
- B.冲击地压
- C.煤与瓦斯突出
-
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乘坐人员间距不得小于()。
- A.2m
- B.4m
- C.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