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煤矿安全检查作业初训试卷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1次,用后就报废。

    • 正确
    • 错误
  2. 自燃事故属于责任事故中的一种。

    • 正确
    • 错误
  3. 劳动者本人可以自行购买劳动防护用品。

    • 正确
    • 错误
  4. 在冬季,经领导批准,井下个别硐室可采用灯泡取暖,但不准用电炉取暖。

    • 正确
    • 错误
  5.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违法所造成的对社会和受害者的危害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 正确
    • 错误
  6. 行政处罚由国家特别授权的机关依法追究、强制执行,其他机关和组织无权进行处罚。

    • 正确
    • 错误
  7. 从业人员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 正确
    • 错误
  8. 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 正确
    • 错误
  9. 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从业人员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的权利。

    • 正确
    • 错误
  10. 安全生产立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 正确
    • 错误
  11.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三证制度,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

    • 正确
    • 错误
  12. 煤矿企业可以有偿为每位职工发放煤矿职工安全手册。

    • 正确
    • 错误
  13. 某乡办小井瓦斯检查工王某,自2005年8月下旬起,已测知井下瓦斯浓度日趋上升,但未及时报告处理。9月2日,井下爆破时,王某又没有检查瓦斯,结果爆破引起瓦斯爆炸,死伤多人,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 正确
    • 错误
  14.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 正确
    • 错误
  15. 2004年12月18日,蹬钩工龙某在井下1203工作面作业时,擅自开动绞车,使下放的两节重车撞到停在空车道上的车斗,将掘进区爆破工庄某挤死,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 正确
    • 错误
  16.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生产是目的,安全是前提,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 正确
    • 错误
  17. 煤炭生产是一项比较危险的生产活动,企业在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时,必须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经双方签字后方可生效,否则将视为无效合同。

    • 正确
    • 错误
  18. 安全警示标志,能及时提醒从业人员注意危险,防止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因此对其设置应越多越好。

    • 正确
    • 错误
  19. 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落实,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 正确
    • 错误
  20.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 A.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B.地方政府
    •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本单位负责人
  21. 矿产资源的开采,不论开采规模的大小,在安全和物质保证上都必须立足于保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

    • 正确
    • 错误
  22. 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在从业人员方面应具备()条件。

    • A.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 B.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 C.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 D.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 E.医疗保障
  23.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

    • A.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B.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C.服从管理
    • D.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E.尊敬同事
  24.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的权利。

    • A.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 B.对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 C.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 D.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
    • E.生产安全事故中受到损害时获得赔偿
    • F.参与事故调查
  25. 煤矿职工安全手册应载明()等。

    • A.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 B.重大安全隐患
    • C.应急保护措施和方法
    • D.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和受理部门
  26. 煤矿的()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A.通风
    • B.防瓦斯
    • C.防煤尘
    • D.防水火
    • E.环境卫生
  27.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

    • A.安全责任制
    • B.安全第一
    • C.预防为主
    • D.监督检查
    • E.综合治理
  28. 事故调查处理中坚持的原则是()。

    •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 B.责任人员没有处理不放过
    • C.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D.资金不到位不放过
    • E.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9. 在混合气体中,当氧气浓度低于()时,瓦斯就失去爆炸的可能性。

    • A.18%
    • B.17%
    • C.13%
    • D.12%
  30. 煤矿进行采矿作业,不得采用可能危及相邻煤矿生产安全的()等危险方法。

    • A.决水
    • B.高落式采煤
    • C.爆破
    • D.巷道掘进
    • E.贯通巷道
  31. 属于规章的是()。

    • A.煤矿安全规程
    • B.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 C.以省政府令颁布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32. 煤矿井下要求()以上的电气设备必须设有良好的保护接地。

    • A.24V
    • B.36V
    • C.50V
  33. 刚发出的矿灯最低限度应能正常持续使用()。

    • A.llh
    • B.12h
    • C.16h
    • D.18h
  34. 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监测,采掘工作面每()月测定()。

    • A.2个;1次
    • B.3个;1次
    • C.4个;1次
  35. 在高瓦斯矿井、瓦斯喷出区域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都应实行"三专供电",即专用线路、专用开关和()。

    • A.专用变压器
    • B.专用电源
    • C.专用电动机
  36. 过滤式自救器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气体。

    • A.一氧化碳
    • B.二氧化碳
    • C.硫化氢
    • D.所有气体
  37. 靠近掘进工作面迎头()长度以内的支架,爆破前必须加固。

    • A.5m
    • B.10m
    • C.15m
    • D.20m
  38. 恢复通风前,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O.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 A.10m
    • B.15m
    • C.20m
    • D.25m
  39. 在含爆炸性煤尘的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时,煤尘不能爆炸。

    • A.12%
    • B.15%
    • C.18%
  40. 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

    • A.采煤工作面
    • B.岩巷掘进工作面
    • C.石门揭煤掘进工作面
  41. 由于瓦斯具有()的特性,所以可将瓦斯作为民用燃料。

    • A.可燃烧
    • B.无毒
    • C.无色、无味
  42. 油料火灾不宜用()灭火。

    • A.水
    • B.沙子
    • C.干粉
  43. 井下()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 A.严禁
    • B.可以
    • C.寒冷时才能
  44. 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中,()占主要地位。

    • A.人的因素
    • B.物的因素
    • C.不可测知的因素
  45.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 A.26℃
    • B.30℃
    • C.34℃
    • D.40℃
  46. 煤矿井下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 A.3m/s
    • B.4m/s
    • C.5m/s
    • D.6m/s
  47. 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通往地面。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48. H2S气体的气味有()。

    • A.臭鸡蛋味
    • B.酸味
    • C.苦味
    • D.甜味
  49. 矿用防爆标志符号"d"为()设备。

    • A.增安型
    • B.隔爆型
    • C.本质安全型
    • D.充砂型
  50. 井下风门每组不得少于()道,必须能自动关闭,严禁同时敞开。

    • A.1
    • B.2
    • C.3
    •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