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培训试卷(1)
-
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井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 正确
- 错误
-
油管道和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 正确
- 错误
-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带、使用,也可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物品的发放。
- 正确
- 错误
-
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普通起重机。
- 正确
- 错误
-
渣口泥套漏煤气时,不用先点燃煤气。
- 正确
- 错误
-
有未凝结残留物的铁水,钢水罐,不应卧放。
- 正确
- 错误
-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组织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个人卫生防护、保健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
- 正确
- 错误
-
新砌或维修后的钢包,不应经烘烤干燥方可使用。
- 正确
- 错误
-
进入烘干设备作业,应预先切断煤气,并赶净设备内残存的煤气。
- 正确
- 错误
-
煤气设施的放散管可以共用。
- 正确
- 错误
-
检修之前,应有专人对电、煤气、蒸汽、氧气、氮气等要害部位及安全设施进行确认,并办理有关检修、动火审批手续。
- 正确
- 错误
-
高炉重力除尘器,其荒煤气入口的切断装置,应采用远距离操作。
- 正确
- 错误
-
烧结球团煤气加压站和煤气区域的岗位,应设置监测煤气泄漏显示、报警、处理应急和防护装置。
- 正确
- 错误
-
铸铁机运转时,人员应远离正在铸铁的铁口罐。
- 正确
- 错误
-
原、燃料卸料车在矿槽、焦槽卸料区间的运行速度,不应超过2m/s,运行时可以没有声光报警信号。
- 正确
- 错误
-
在一类煤气作业场所及有泄漏煤气危险的平台、工作间等,均宜设置方向相对的两个出入口。
- 正确
- 错误
-
职工无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 正确
- 错误
-
开炉送风后,大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应大于5~8kPa,中小高炉的炉顶压力应大于3~5kPa,并作煤气爆发试验,确认不会产生爆炸,方可接通煤气系统;
- 正确
- 错误
-
不应用吊物撞击其他物体或设备脱模操作除外;吊物上不应有人。
- 正确
- 错误
-
在高压电气设备及高压线路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须填写工作票。
- 正确
- 错误
-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不必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 正确
- 错误
-
排水器的满流管口应设漏斗;排水器装有给水管的,应通过漏斗给水。
- 正确
- 错误
-
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 mg/m324 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 正确
- 错误
-
氧气管道使用前应进行清扫、脱脂除锈。
- 正确
- 错误
-
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 正确
- 错误
-
喷吹煤粉操作值班室不用与用氮设备及管路严格分开。
- 正确
- 错误
-
氧枪、副枪驱动,应设有事故电源直流驱动采用蓄电池,交流驱动采用UPS电源,供事故断电时,将氧枪、副枪提出炉口。
- 正确
- 错误
-
高压设备的辅助安全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台、绝缘垫、绝缘靴等。
- 正确
- 错误
-
起重机夜晚工作时,作业区应有良好的照明。
- 正确
- 错误
-
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管道的隔断装置不应使用带铜质部件装置。
- 正确
- 错误
-
更换开口机钻头或钻杆时,不应切断动力源。
- 正确
- 错误
-
煤气、乙炔等可燃气体管线,应设吹扫用的蒸汽或氮气吹扫接头;吹扫管线应防止气体串通。
- 正确
- 错误
-
从热煤气发生炉引出的煤气管道应有隔断装置,如采用盘形阀,其操作绞盘应设在煤气发生炉附近便于操作的位置,阀门前应设有放散管。
- 正确
- 错误
-
单人值班时可以进行高压设备的清扫、检修工作或拆、装接地线工作。
- 正确
- 错误
-
班组长结合当日的具体生产检修任务召开班前会,安全员负责记录。
- 正确
- 错误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当于()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A.半小时
- B.1小时
- C.2小时
- D.4小时
-
固定平台或安全通道,防护栏杆应不低于()m。
- A.0.9
- B.1.2
- C.1.5
- D.1.05
-
下列控制措施中不属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
- A.佩戴防尘护具
- B.湿式作业
- C.密闭-通风-除尘
- D.改革工艺过程
-
距地面或作业平台基准面()以上,即为高空作业
- A.1m
- B.2m
- C.3m
- D.4m
-
以下数据中与焦炉煤气中甲烷含量最接近的是()
- A.6~8%
- B.22~26%
- C.56~60%
- D.2%
-
进入竖炉炉内作业应遵循以下准则:待竖炉排空,冷却()小时后,方可进入炉内作业。
- A.4
- B.3
- C.2
-
焦炉煤气中的CO含量在(),相对浓度较低,但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 A.6~8%
- B.24~28%
- C.50~60%
- D.2%
-
钢锭(坯)堆放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工吊挂钢锭不大于()m
- A.2.5
- B.2
- C.3
- D.1.9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封存的设施、设备、器材,应当在()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其他临时控制措施应当在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解除。
- A.10
- B.12
- C.15
- D.32
-
转炉炉帽.炉壳.溜渣板和炉下档渣板及基础墙上的粘渣,应经常清理,确保其厚度不超()米.
- A.0.1
- B.0.2
- C.0.3
- D.0.5
-
炉外精炼向钢包喂丝时,线圈周围多少米内不准有人().
- A.3
- B.4
- C.5
-
氧煤喷吹时,应保证风口的氧气压力比热负压力大0.05MPa,且氮气压力不小于()MPa否则,应停止喷吹。
- A.0.05
- B.0.01
- C.0.1
- D.0.6
-
热电偶应对整个炉底进行自动、连续测温,其结果应正确显示于中控室(值班室)。采用强制通风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不宜高于()℃
- A.500
- B.250
- C.350
- D.400
-
生产经营单位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A.特种作业人员
- B.一般从业人员
- C.班组长
- D.车间主任
-
班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方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知识
- A.技能
- B.技术
- C.逃生
- D.自救和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