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职业鉴定考前强化训练十
-
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时,应顺风撤离。
- 正确
- 错误
-
现场处置方案中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应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等。
- 正确
- 错误
-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
- 正确
- 错误
-
发证机关对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 正确
- 错误
-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 正确
- 错误
-
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
- 正确
- 错误
-
用人单位未建立或者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 正确
- 错误
-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
- 正确
- 错误
-
在职业病目录中,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正确
- 错误
-
工作场所内危害物质不能控制在一定区域内,这时应采用全面通风的方式。
- 正确
- 错误
-
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只要按照职业卫生要求设置了有效通风装置,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可以不分开。
- 正确
- 错误
-
应急救援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救援组织应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 正确
- 错误
-
危险废物的分类及储存是以安全性及相容性为准则。同时危险废物的卸载、传送及储存区必须配置适当的检测及安全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中此图形为爆炸品的安全标志。
- 正确
- 错误
-
剧毒品和爆炸品管理一样也应严格按照“五双管理制度”执行。
- 正确
- 错误
-
输送生产用有毒物料,腐蚀性介质和污水等的管道不得穿越居民住宅区或人员集中的生产管理区。
- 正确
- 错误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 正确
- 错误
-
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 正确
- 错误
-
产生静电最常见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
- 正确
- 错误
-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点是压力大、温度高。
- 正确
- 错误
-
某化工厂大检修前,由某单位安装处在装置东面17m外空地上对新制成的重叠式换热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换热器每台有40个螺孔,在试验时换热器B装了13个螺栓,换热器A装了17个螺栓。试压环比原封头法兰厚4.7cm,试压环装上后仍用原螺栓。螺栓与螺母装配时两头不均匀。试压过程中,换热器(B)试压环紧固螺栓拉断,螺母脱落,管束与壳体分离。重4t的管束向前冲出8m,把前方黄河牌载有空气压缩机的汽车大梁撞弯,冲入车底,整台汽车被横推移位2~3m;重2t的壳体向相反方向冲出,与管束分离后飞出38.5m,碰到地桩停止;换热器A、B连接支座螺栓剪断,连接法兰短管拉断,重6t的换热器A受壳体断开短管处喷出气体的反作用推力,整个向东南方向移位8m左右,并转向170°。现场共有9人,4人不幸死亡。根据上述情况,请判断,该厂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关于“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时,各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的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 正确
- 错误
-
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 正确
- 错误
-
充气保养适用于停炉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锅炉。
- 正确
- 错误
-
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泵的填料函或机械密封周围,宜设置安全护罩。
- 正确
- 错误
-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公布。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作出补充规定。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同时审批
- B.同时规划
- C.同时设计
-
无关人员可以搭乘装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运输车辆。
- 正确
- 错误
-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的原则。
- A.企业申请、两级发证、属地监管
- B.企业申请、三级发证、属地管理
- C.企业申请、政府批准
-
不属于燃烧三要素的是()。
- A.点火源
- B.可燃性物质
- C.阻燃性物质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同时报告本级()。
- A.工会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政府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 A.备案时间
- B.修订情况
- C.演练情况
-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承担。
- A.用人单位
- B.当地政府
- C.患者本人
-
应急演练()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 A.总指挥
- B.总导演
- C.安全总监
-
屏护装置把()同外界隔离开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
- A.绝缘体
- B.带电体
- C.电器
-
下列对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危害知情权和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 B.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 C.要求单位安排职业病患者回家疗养
-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 A.均无变化
- B.有的改变
- C.根本变化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
- A.综合应急预案
- B.专项应急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进行抗震设防。
- A.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 B.地区地震设防要求
- C.抗震减灾法
-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规定,个人携带易制毒化学品不符合()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没收易制毒化学品,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 A.品种、数量
- B.规格、包装
- C.质量、价格
-
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
- A.0652777778
- B.0520833333
- C.1:10:100
-
爆炸性气体化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 B.最小引燃电流
- C.引燃温度
-
()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 A.综合演练
- B.单项演练
- C.现场演练
-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三大附件为压力表、安全阀和()。
- A.温度计
- B.水位计
- C.烟气氧含量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