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职业鉴定考前强化训练九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爆破片一般应与容器的液相空间相连。

    • 正确
    • 错误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应当认定为工伤。

    • 正确
    • 错误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等场所、区域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 正确
    • 错误
  4. 从消除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在允许增湿的生产场所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适宜。

    • 正确
    • 错误
  5.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资料。

    • 正确
    • 错误
  6. 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仰角不应超过45°。

    • 正确
    • 错误
  7. 2005年7月19日,某地一化工有限公司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

    • 正确
    • 错误
  8. 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 正确
    • 错误
  9.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 正确
    • 错误
  10. 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

    • 正确
    • 错误
  11. 四氯化碳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均可作为消防器材。

    • 正确
    • 错误
  12. 由于着火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如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

    • 正确
    • 错误
  1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域、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场所、区域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 正确
    • 错误
  14. 专项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不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 正确
    • 错误
  15.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但无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 正确
    • 错误
  16. 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应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

    • 正确
    • 错误
  17.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蔓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

    • 正确
    • 错误
  18. 为保证爆炸品储存和运输的安全,必须根据各种爆炸品的性能或敏感程度严格分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

    • 正确
    • 错误
  19. 绝缘体上较大的静电泄漏主要是其表面泄漏。

    • 正确
    • 错误
  20. 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亦能引起着火或爆炸。

    • 正确
    • 错误
  21. 自燃物品着火不需氧气。

    • 正确
    • 错误
  22.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正确
    • 错误
  23. 液氯生产所用的设备发生泄漏是氯碱企业常见的隐患之一。

    • 正确
    • 错误
  24. 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可直接在其本体上焊割。

    • 正确
    • 错误
  25. 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治理,但不必登记、建档。

    • 正确
    • 错误
  26.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管理规定。

    • 正确
    • 错误
  27. 在进行登高作业时,石棉瓦、玻璃钢瓦上应垫上脚手板。

    • 正确
    • 错误
  28. 抽加盲板允许带压进行。

    • 正确
    • 错误
  29.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部门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等工作。

    • 正确
    • 错误
  30.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

    • A.备案、评审、审查、竣工验收
    • B.许可、评审、检验、竣工验收
    • C.备案、审核、审查、竣工验收
  31.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 正确
    • 错误
  32. 以下几种静电放电形式中()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燃能力很强,危险性很大。

    • A.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
    • B.传播型刷形放电和电晕放电
    • C.火花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
  33. 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应储存于()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34. 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定期检查和适时修订。

    • A.天气情况
    • B.实际情况
    • C.当前情况
  3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如果情况紧急,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A.企业生产主管部门
    • B.公安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6. 最常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是将焊件进行焊后()。

    • A.酸处理
    • B.热处理
    • C.冷处理
  3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

    • A.完整
    • B.详细
    • C.全面
  38.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 A.刑事责任
    • B.民事责任
    • C.行政处罚
  39. 雷电放电具有()的特点。

    • A.电流大、电压高
    • B.电流小、电压高
    • C.电流大、电压低
  40.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 A.应急救援预案
    • B.应急救援组织
    • C.应急救援体系
  41. 企业要全面建立健全(),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预报预警工作,做到早防御、早响应、早处置。

    • A.安全生产动态监控
    • B.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
    • C.预报预警机制
  42. 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 A.省
    • B.市
    • C.县
  43.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水压试验的压力为公称工作压力的()倍。

    • A.1.2
    • B.1.3
    • C.1.5
  44. 锅炉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 B.分解爆炸
    • C.化学爆炸
  45. 发电机起火时,不能用()灭火。

    • A.喷雾水
    • B.二氧化碳
    • C.干粉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 A.主要负责人
    • B.技术人员
    • C.从业人员
  47.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

    • A.行业准入的充分条件
    • B.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
    • C.行业准入的唯一条件
  48. ()即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演、观摩等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系统安全。

    • A.演练工作安全保障
    • B.安全防护措施
    • C.系统安全
  49.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地()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 A.人民检察院
    • B.安全监督管理局
    • C.公安机关
  50. 应急演练结束后,组织应急演练的部门(单位)应根据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演练工作)进行()。

    • A.评估
    • B.总结
    • C.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