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职业鉴定模拟卷七
-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 正确
- 错误
-
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 正确
- 错误
-
爆炸品主要具有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等特性。
- 正确
- 错误
-
散装储存是将物品装于小型容器或包件中储存;整装储存是物品不带外包装的净货储存。
- 正确
- 错误
-
保护零线线径不应低于相线的二分之一。
- 正确
- 错误
-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确保不发生事故。
- 正确
- 错误
-
在爆炸危险场所,绝缘导线可以明敷设。
- 正确
- 错误
-
2006年4月19日,某树脂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某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月20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
- 正确
- 错误
-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应急预案不需要修订。
- 正确
- 错误
-
火花放电释放的能量小。
- 正确
- 错误
-
堆放各种爆炸品时,要求做到牢固、稳妥、整齐,防止倒垛,便于运输。爆炸品的包装箱宜直接在地面上放置,防止倒塌。
- 正确
- 错误
-
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是储存物质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且存储量较大。
- 正确
- 错误
-
应急救援过程中,为避免毒害物持续造成危害,应对化学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及时进行洗消。
- 正确
- 错误
-
购买某种危险化学品进行分装(包括充装)或者加入非危险化学品的溶剂进行稀释,然后销售或者使用的,不适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 正确
- 错误
-
职业禁忌症,如Ⅰ期及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的患者,均不得从事高温作业。
- 正确
- 错误
-
气瓶实行固定单位充装制度,气瓶充装单位只充装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不得为任何其它单位和个人充装气瓶。
- 正确
- 错误
-
盐酸发生泄漏时,应立即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 正确
- 错误
-
装置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发现人员应立即向该装置当班人员报告。
- 正确
- 错误
-
闪点是表示易燃易爆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 正确
- 错误
-
重大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如可能威胁到企业外周边的居民,指挥部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将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 正确
- 错误
-
2011年1月某公司1催化装置稳定单元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轻伤,事故未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重沸器壳程下部入口管线上的低点排凝阀,因固定阀杆螺母压盖的焊点开裂,阀门闸板失去固定,阀门失效,脱乙烷汽油泄漏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喷射产生静电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石油化工装置可能存在的点火源除了静电外,还包括明火、电火花、高温表面等。
- 正确
- 错误
-
运行电气设备操作必须由两个人执行,由工级较低的人担任监护,工级较高者进行操作。
- 正确
- 错误
-
某公司新建一个大型储罐,罐体内壁须涂刷耐腐涂料,为了节省,施工单位更换防腐漆稀料,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替代。罐体内只有两个人工出口,无通风设施。使用普通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刷漆防腐作业接近尾声时,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根据上述情况,请判断,在贮罐内进行涂装作业过程中,不能使用普通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
- 正确
- 错误
-
某地一化工建材公司主要经营丙烯酸、稀释剂、二甲苯、铁红等化工原料。2006年6月19日,店内储存的二甲苯溶剂泄漏,形成的爆炸混合气体与员工取暖使用煤炉处的明火接触,发生爆燃引发火灾。过火面积60㎡。根据上述情况,该单位的()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 A.主要负责人
- B.负责人
- C.安全管理人员
-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 正确
- 错误
-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易制毒化学品分为()类。
- A.二
- B.三
- C.四
-
()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 A.综合应急预案
- B.专项应急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当操作人员的皮肤溅上烧碱,应()。
- A.立即用硼酸溶液冲洗
- B.立即用大量盐酸冲洗
- C.无需处理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公安机关
-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 A.安全技术措施
- B.安全管理方案
- C.安全保障方案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社会援助队伍到达企业时,指挥部要派人员引导并告知()。
- A.生产注意事项
- B.安全注意事项
- C.安全规章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 A.查清事故原因
- B.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 C.科学严谨
-
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
- A.符合标准
- B.穿戴舒适
- C.外形美观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的有毒物品。
- A.省级标准
- B.国家标准
- C.企业标准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
- A.高毒作业区域内
- B.一般毒物作业区域内
- C.黄色警示区域内
-
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系统供电。
- A.TT
- B.TN-S
- C.IT
-
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 A.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环境污染
- B.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及环境污染
- C.火灾、爆炸、感染、腐蚀及环境污染
-
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属于化学因素。
- A.病毒
- B.真菌
- C.有毒物质
-
下面不属于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的为()。
- A.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和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
- B.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 C.Ⅰ期及Ⅰ期以上高血压
-
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
- A.统筹安排
- B.随时安排
- C.定期安排
-
要努力形成()体系,确保应对各种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且救援复杂、难度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装备和物资需要。
- A.应急救援体系
- B.应急管理体系
- C.多层次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
-
所有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企业都要依法按照相关标准建立()救援队。
- A.专业应急
- B.兼职
- C.志愿
-
下列()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 A.闪点
- B.凝固点
- C.自燃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和管理能力。
- A.生产经营
- B.安全技术
- C.安全生产知识
-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 A.应急原则
- B.应急预案
- C.应急体系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备案
- B.审查
- C.审核
-
()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 A.各级工会组织
- B.用人单位
-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 A.预防、遏制
- B.预防、减少
- C.预防、控制
-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灭火器提到距燃烧物5m左右处放下进行灭火
- B.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和金属连接线
- C.使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