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职业鉴定模拟卷二
-
进行焊接时可以用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
- 正确
- 错误
-
在职业危害检测时,若气体和粉尘同时存在,可用串联方式采样。
- 正确
- 错误
-
生产单位出厂的危险化学品,其包装上必须加贴标准的安全标签,出厂的非危险化学品可以没有标志。
- 正确
- 错误
-
毒物和粉尘的识别关键在于生产物料的确认和工艺过程的调查分析。
- 正确
- 错误
-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 正确
- 错误
-
压力容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 正确
- 错误
-
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易燃易爆类物品库房。
- 正确
- 错误
-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不定期检查、检测。
- 正确
- 错误
-
应急救援过程中,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品种类、数量,事故性质,危险范围等。
- 正确
- 错误
-
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确认危险品用完后即可撕下相应的安全标签。
- 正确
- 错误
-
锅炉工作压力越低,汽、水重度差越小压力越高,汽、水重度差越大。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正确
- 错误
-
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 正确
- 错误
-
雨天穿用的胶鞋,在进行电工作业时也可暂作绝缘鞋使用。
- 正确
- 错误
-
三级重大危险源,根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和火灾报警装置。
- 正确
- 错误
-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 正确
- 错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企业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 正确
- 错误
-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劳动者承担。
- 正确
- 错误
-
进入装置区安全帽戴在头上即可,无需系好下颌系带。
- 正确
- 错误
-
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组织与职责主要包括: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决定。
- 正确
- 错误
-
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 正确
- 错误
-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 正确
- 错误
-
企业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实施()。
- A.不间断的监控
- B.全面管理
- C.不间断检测
-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爆炸品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 正确
- 错误
-
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中,工会行使()的职能。
- A.国家监察
- B.行政管理
- C.群众监督
-
对电气开关及正常运行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应远离或采用隔墙存放可燃物质的地点,最小距离应大于()m。
- A.3
- B.5
- C.8
-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减少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 A.突发事件
- B.火灾爆炸事件
- C.中毒事件
-
未焊透是焊缝存在的一个缺口,因而往往是()破坏的起裂点,也会导致疲劳破坏。
- A.弹性
- B.脆性
- C.刚性
-
下列安全泄放装置中开启排放后容器和装置不能继续使用,需要停止运行的是易熔塞和()。
- A.爆破片
- B.安全阀
- C.疏水器
-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 A.安全生产教育
- B.安全技术培训
-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
- A.职业健康检查
- B.培训
- C.身体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
根据《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规定,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Ⅲ级是()。
- A.轻度危害作业
- B.中毒危害作业
- C.重度危害作业
-
某韩国独资制鞋有限公司,2004年7月22日至8月7日,接连出现3例含苯化学物及汽油中毒患者(经职业病医院确诊)。3名女性中毒者都是在该公司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手工刷胶的操作工。有关人员到工作现场调查确认:(1)在长70m、宽12m的车间内,并列2条流水线,有近百名工人进行手工刷胶作业;(2)车间内有硫化罐、烘干箱、热烤板等热源,但无降温、通风设施,室温高达37.2℃。(3)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按要求使用溶剂汽油,改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学物含量较高。
- A.许可
- B.审定
- C.特殊
-
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的为()。
- A.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C.省级地方人民政府
-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规定,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运输前向()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 A.目的地
- B.运出地
- C.产地
-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第三类指可以用于()。
- A.制毒的主要原料
- B.制毒的辅助原料
- C.制毒的化学配剂
-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置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 A.基本要求和程序
- B.基本要求
- C.程序
-
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的火焰以及防止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是()。
- A.紧急切断阀
- B.安全阀
- C.阻火器
-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 A.单位安全管理不严
- B.用户方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
- C.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
- A.张贴中文说明书
- B.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 C.设置安全注意事项
-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A.15
- B.20
- C.30
-
酒精燃烧火灾是()类火灾。
- A.A
- B.B
- C.C
-
救援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 A.本单位
- B.周边单位
- C.其它单位
-
安全技术说明书中,一种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害性时,要()。
- A.表述其主或次危害性
- B.综合表述其主、次危害性
- C.只要表述其主要危害性即可
-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标准。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 A.危险
- B.有毒
- C.职业中毒危害
-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中,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分为()类。
- A.2
- B.3
- 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