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职业鉴定强化训练十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往往危害大、损失大、扑救困难,因此从事爆炸品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爆炸品的性能、危险特性和不同爆炸品的特殊要求。

    • 正确
    • 错误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正确
    • 错误
  3. 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

    • 正确
    • 错误
  4. 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

    • 正确
    • 错误
  5.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

    • 正确
    • 错误
  6. 对储存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可直接排入大气。

    • 正确
    • 错误
  7.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乙烯临界量为30t。

    • 正确
    • 错误
  8. 存放过放射性物品的地方,单位如果存放其他物品,单位应当指派专人负责进行彻底清洗。

    • 正确
    • 错误
  9. 危险化学品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 正确
    • 错误
  10. 工频交流电流的频率越高,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越大。

    • 正确
    • 错误
  11. 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杜绝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 正确
    • 错误
  12.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 正确
    • 错误
  13. 爆炸品仓库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一般库温度控制在15℃以下。

    • 正确
    • 错误
  14.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燃固体,其火灾危险性为丁类。

    • 正确
    • 错误
  15.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统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应该按照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发给从业人员资金由其自行购买。

    • 正确
    • 错误
  16.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 正确
    • 错误
  17. 危险化学品仓库按其使用性质和经营规模分为大型仓库、中型仓库和小型仓库。

    • 正确
    • 错误
  18. 液体着火时,应设法堵截流散的液体,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 正确
    • 错误
  19. MLD叫最小致死剂量,是指毒物毒性导致个别实验动物死亡的最低剂量。

    • 正确
    • 错误
  20. 电流持续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使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 正确
    • 错误
  21. 应急预案中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 正确
    • 错误
  22.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 正确
    • 错误
  23. 某厂油污法兰损坏需维修。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在液面上的100cm处需对法兰进行更换,班长乙决定采用对接焊接方式。电焊工内去办理动火票,钳工甲见焊工丙办理动火手续迟迟没回,便开始焊接,结果发生油气爆炸,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根据上述事实,电焊工不是特殊工种,不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 正确
    • 错误
  24. 装卸易燃液体需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带铁钉鞋。

    • 正确
    • 错误
  25.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 正确
    • 错误
  26.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各单位应有专人管理并按规定长期保存。

    • 正确
    • 错误
  27. 剧毒物品的仓库应使用密闭措施。

    • 正确
    • 错误
  28.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 正确
    • 错误
  29. 化学品安全标签里用UNNo.表示中国危险货物编号。

    • 正确
    • 错误
  30.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 正确
    • 错误
  31.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

    • 正确
    • 错误
  32.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 正确
    • 错误
  33. 在危险品的管理中,干的或未浸湿的二硝基苯酚被列为易燃固体管理。

    • 正确
    • 错误
  34. 为防止易燃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和火灾,贮存和使用易燃液体的区域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 正确
    • 错误
  35. 危险化学品零售业务的店面应与繁华商业区或居民人口稠密区保持()m以上距离。

    • A.200
    • B.300
    • C.500
  36.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第三类可以用于()。

    • A.制毒的主要原料
    • B.制毒的辅助原料
    • C.制毒的化学配剂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国务院()部门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A.安监
    • B.环保
    • C.公安
  38. 《安全生产法》中三同时的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安全设施、主体工程
    • B.安全卫生设施、基础工程
    • C.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基础设施
  3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费的缴纳,以下正确的是()。

    • A.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
    • B.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缴纳
    • C.国家承担主要部分,用人单位次之,个人再次之
  4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 A.承运人
    • B.托运人
    • C.运输单位
  41.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三项即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气体。

    • A.有毒
    • B.助燃
    • C.窒息
  42. 某地一化工建材公司主要经营丙烯酸、稀释剂、二甲苯、铁红等化工原料。2006年6月19日,店内储存的二甲苯溶剂泄漏,形成的爆炸混合气体与员工取暖使用煤炉处的明火接触,发生爆燃引发火灾。过火面积60㎡。根据上述情况,该单位的()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 A.主要负责人
    • B.负责人
    • C.安全管理人员
  43. 危险化学品零售业务的店面经营面积(不含库房)应不少于()㎡。

    • A.20
    • B.40
    • C.60
  44.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原则。运用此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

    • A.反馈
    • B.封闭
    • C.整分合
  45. 一般情况下,压力容器的构件不允许发生()变形。

    • A.弹性
    • B.塑性
    • C.刚性
  4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A.10人以上
    • B.20人以下
    • C.10人以下
  47. 为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危害,取样和检测人员必须站在()方向操作。

    • A.上风
    • B.下风
    • C.风的左侧
  48.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指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的过程。

    • A.数量
    • B.性质
    • C.严重性
  49. 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并应符合GB13690一1992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悬挂最高等级危险品的性能标志。

    • A.明显的标志
    • B.专业人员
    • C.说明
  50.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就是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等。

    • A.国家标准
    • B.地方标准
    • C.技术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