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职业鉴定考核考前冲刺二
-
有毒物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类物质。
- 正确
- 错误
-
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并放出氢气。
- 正确
- 错误
-
易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遇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着火或爆炸,燃烧时其蒸气对人畜有一定的刺激毒害作用。
- 正确
- 错误
-
危险化学品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 正确
- 错误
-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不仅要求用人单位对化学品危险性进行鉴别和分类,建立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度,而且明确提出了职工的义务和权力。
- 正确
- 错误
-
盛装化学品的包装,不必到指定部门检验,但包装要满足有关试验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是化学品经营单位向用户提供基本危害信息的工具。
- 正确
- 错误
-
输送有毒、易燃和易腐蚀物料的机泵,在解体检修之前,必须将泵体内残液放净。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 正确
- 错误
-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规定,国家对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备案证明管理。
- 正确
- 错误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仓储经营的企业异地重建的,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 正确
- 错误
-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 正确
- 错误
-
LC50是指毒物经呼吸道吸入导致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浓度,即半数致死浓度。
- 正确
- 错误
-
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 正确
- 错误
-
严禁将有毒品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混储混运。
- 正确
- 错误
-
剧毒品和爆炸品管理一样也应严格按照“五双管理制度”执行。
- 正确
- 错误
-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 正确
- 错误
-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应将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存放、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 正确
- 错误
-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 正确
- 错误
-
演练书面总结报告不必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
- 正确
- 错误
-
某机械制造厂仪表车间车工班的李某、徐某、陈某和徒工小张、小孟及徐某的妻子饶某,聚集在一间约18㎡的休息室内,用一个5KW的电炉取暖。将门窗紧闭,墙角存放一个盛装15kg汽油的玻璃瓶。玻璃瓶内压力,随着室温升高而加大,先后两次将瓶塞顶出,被徒工小孟先后两次用力塞紧。由于瓶内压力不断增大,把玻璃瓶胀开一道裂缝,汽油慢慢向外渗出,流向电炉。坐在电炉旁的陈某、饶某发现汽油渗出后,立刻用拖布擦拭汽油。在擦拭清理过程中,拖布上的汽油溅到电炉丝上,瞬间电炉就燃烧起来,火焰顺着油迹向汽油瓶烧去。屋内的几个人见事不妙都往门口跑,徐某用力把门打开,因屋内充满汽油蒸气,门一开,屋外充足的氧气使屋内刹那间火光冲天,汽油瓶爆炸。造成3人被烧死,其他人被烧伤,房屋和机床被烧毁,经济损失惨重。根据上述事实,该事故原因是严重违反休息室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规定,汽油瓶受热胀裂,遇火燃烧爆炸,发现危险后处理操作方法错误,缺乏有关汽油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知识,遇险后不会正确处理。
- 正确
- 错误
-
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 正确
- 错误
-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人兼职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 正确
- 错误
-
人可以长期吸入氧气,而且氧气越纯越好。
- 正确
- 错误
-
流经心脏的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电击危险性越大。
- 正确
- 错误
-
2005年6月某职业病防治所接到报告,某电器公司员工杨某由于三氯乙烯中毒导致死亡。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器公司清洗工序设有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该公司已向卫生部门申报存在三氯乙烯职业危害,清洗工序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该单位工人进公司时检查过肝功能,但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没能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经检测清洗房中的三氯乙烯浓度最高为243mg/?。根据以上描述,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 A.书面
- B.电话
- C.书面或电话均可
-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 A.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5千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 A.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 B.编制依据和目的
- C.应急预案管理
-
把易燃液体装入容器时应据()确定合适的装填系数。
- A.时间长短
- B.容积大小
- C.温度变化范围
-
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在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方面的投入政策,管好用好资金,坚持()原则,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 A.节约办事
- B.建设与节约并重
- C.利旧与新建并重
-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审批
- B.规划
- C.设计
-
比较适于扑灭电气设备火灾的是()。
- A.水
- B.二氧化碳
- C.沙石
-
不属于燃烧三要素的是()。
- A.点火源
- B.可燃性物质
- C.阻燃性物质
-
()不得存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 A.电动工具
- B.气瓶
- C.灭火器
-
现场点评是在应急演练(),在演练现场,评估人员或评估组负责人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口头点评。
- A.前
- B.过程中
- C.结束后
-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 C.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
-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级标准。
- A.一
- B.二
- C.三
-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 A.危险化学品污染
- B.光化学污染
- C.生物物种安全环境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 A.卫生行政
- B.安监
- C.公安
-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
-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 B.告知牌
- C.标识
-
经营化学品零售业务的店面经营面积(不含库房)应不少于()㎡。
- A.50
- B.60
- C.100
-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标准。
- A.行业
- B.专业
- C.企业
-
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作业岗位为产生()。
- A.职业病危害的
- B.严重职业病危害的
- C.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在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在作业场所设置()装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 A.摄录
- B.通讯、报警
- C.电器控制
-
固体粉碎和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起电。
- A.接触
- B.破断
- C.电荷迁移
-
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 )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A.生产经营单位
- B.上级领导
- C.车间主任
-
应急救援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 A.本
- B.周边
- C.其它
-
职业病危害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劳动者健康发生损伤称为()。
- A.工伤
- B.职业性损伤
- C.劳动伤害
-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储存物品(易燃易爆性商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难燃烧的物品属()类危险物。
- A.甲
- B.乙
- C.丙
-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后应立即通过敲门、呼叫等方式搜索()人员。
- A.救援
- B.受困
- C.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