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管理职业测试模拟卷三
-
炮孔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深度小于或等于5m的爆破作业。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重新安排工作。
- 正确
- 错误
-
急性发作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受到超过卫生标准允许值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发生的病变。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标志和定期检验标志集中归档保存,避免丢失。
- 正确
- 错误
-
对永久性岩石高边坡,应综合考虑边坡的重要性、边坡的初始稳定性、支护状况、开挖高度等
- 正确
- 错误
-
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石灰岩的个体工商户,共有职工14人。采石场开采石灰岩,采用中深孔爆破。2009年5月19日晚8时左右,采石场在装岩过程中,发生了边坡坍塌事故,造成1名挖掘机操作工和两名凿岩工死亡。据现场勘查,现场未形成明显的开采台阶,浮土层未超前剥离。据测量,塌方处作业面最大高度约21.5m,塌方区域高约24m,宽度约16m,塌方量约为300m3。现场挖掘机操作室受坍塌岩石冲击,严重受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
- 正确
- 错误
-
弹性大的岩石在爆破时容易破碎。
- 正确
- 错误
-
在潮湿或有水环境中使用的爆破器材,不应作防潮防水处理以免产生拒爆等现象。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 正确
- 错误
-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矿山企业,其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矿山企业的矿长(董事长、总经理)。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文件资料档案,并妥善保存。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大中型露天矿山穿孔设备普遍采用牙轮钻机和潜孔钻机。
- 正确
- 错误
-
对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传动轮和改向轮上的杂物应在输送机运行清除。
- 正确
- 错误
-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的,领导不负领导责任。
- 正确
- 错误
-
矿山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 正确
- 错误
-
露天矿山使用的行灯或移动式电灯的电压,应不高于48V。
- 正确
- 错误
-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心跳存在,应通过摇晃、冷水刺激等手段使其迅速清醒过来。
- 正确
- 错误
-
起爆器材包括进行爆破作业引爆工业炸药的一切点火和起爆工具。
- 正确
- 错误
-
深凹露天矿的采掘设备与矿用自卸汽车的司机驾驶室应配备空气调节装置,不应开窗作业。
- 正确
- 错误
-
爆破设计、安全评估与安全监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作业范围的爆破作业单位承担。
- 正确
- 错误
-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 正确
- 错误
-
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装饰用花岗岩(型材)的村办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2人。采石场开采花岗岩荒料,然后采用桅杆吊装,运至石材加工厂进行切割,最终产品为饰面材料。矿区已经形成凹陷开采凹陷深度18米,2006年8月18日,采石场爆破5分钟后,一名工人去查看爆破效果,被爆破产生的浓烟熏倒,另两人发现后跑过去抢救也被熏倒。3名工人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均因抢救无效死亡。医疗部门鉴定,死因系有毒气体中毒。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爆破后人员可以立即进入爆破区域。
- 正确
- 错误
-
电气开关按钮一般红色表示开机按钮,绿色表示停机按钮。
- 正确
- 错误
-
为防止载重汽车在矿山公路弯道行驶中发生刮碰事故,一般道路曲线部分应按技术规范要求在内侧加宽。
- 正确
- 错误
-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进步。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 A.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
- B.批复制度
- C.责任追究制度
-
安全平台的宽度一般应为()。
- A.与台阶高度相等
- B.1/2台阶高度
- C.1/3台阶高度
-
企业开展应急演习的过程可分为演习准备、演习实施和演习()三个阶段。
- A.讲解
- B.通报
- C.总结
-
露天二次爆破起爆前应把机械设备撤至()。
- A.安全地点
- B.山坳里
- C.山坡处
-
矿山企业安全检查必须由本企业的()亲自组织。
- A.主要负责人
- B.分管安全领导
- C.安全管理部
-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因素。
- A.个人的适应能力
- B.天气及地理环境
- C.噪声强度级和暴露的时间
-
风险是评价系统危险程度的指标,下列有关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风险一定就小
- B.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大,每次后果不严重,风险也可能会很大
- C.单位时间内伤亡的人数是判断风险大小的唯一依据
-
引起尘肺病主要因素是()。
- A.空中的粉尘
- B.空气中的砷汞含量
- C.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的高度。
- A.阻滑部分岩土
- B.不稳定岩土体
- C.挡土墙
-
影响露天边坡失稳的因素是()。
- A.岩体结构条件、地质环境和人为诱发因素
- B.大气降水、风化和地震
- C.剥采比太低
-
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是()。
- A.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 B.建立机构、培训骨干、制定计划、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 C.宣传教育、建立机构、培训骨干、制定计划、努力实践
-
不满足架空索道安全要求的是()。
- A.索道各站都应设有专用的电话和音响信号装置,其中任一种出现故障,均应停止运行
- B.驱动机应同时设置工作制动和紧急制动两套装置,若其中任一套装置出现故障,可以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检修
- C.遇有八级或八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索道运转和线路上的一切作业
-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 B.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
某采石厂位于XX公路133号路桩,开采地点距国道大桥16.7m处。1987年由村办企业转为乡镇企业,王某某承包经营该厂,破碎车间由李某某承包并兼负责人和安全员。1989年7月,由于该采石厂在出事故地点的开采处已经形成明显伞檐,王某某发现李某某在原开采点和出事地点两处之间进行开采,就通知李某某停采,李某某拒不执行,王某某认为李已承包,没有强行制止,8月中旬,在出事地点发生过一次坍塌事故(没有伤人),出现了明显的事故预兆,王某某再次指出出事地点不安全,让李某某转移到别处开采。但李某某不听指挥继续开采,8月29日下午上班后,仍将18名生产人员安排在此处从下部掏采。16时15分进行爆破后,在未检查清理放炮现场的情况下,李某某就令工人开始生产作业,此时工地左上方伞檐岩中一块弧长22.5m,约50?的岩石突然脱落,造成10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的重大伤亡事故。根据上述事实,露天开采应遵循()的开采顺序。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自中间向两边
-
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为正常库),建立标准化体系并良好运行()个月以上的非煤矿山,可成立自评组织机构,自评确定相应等级,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 A.3
- B.6
- C.9
-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其他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 A.直接
- B.协助
- C.全面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 A.7
- B.15
- C.30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
- A.5年内
- B.10年内
- C.终身
-
1、关于起爆器材加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工数量不应超过当班爆破作业用量的2倍
- B.在水孔中使用的起爆药包,孔内应避免电线、导爆管和导爆索接头的存在
- C.加工起爆药柱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进行
-
生产经营单位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处于正常状态,()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 A.不得擅自
- B.根据需要
- C.可以
-
除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 A.省级
- B.设区的市级
- C.县级
-
溜井发生跑矿事故,正确处理方法之一是()。
- A.查明原因立即处理
- B.查明原因待稳定后处理
- C.查明原因后,从溜井下部进入溜井处理
-
尾矿库上游式筑坝法,放矿支管的间距以交线(放矿支管放矿形成扇形体间的交线)与抛落点不大于()cm为宜。
- A.40
- B.20
- C.10
-
AQ2005-2006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级以上尾矿库应设置坝体位移和坝体浸润线观测设施必要时还宜设置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及其浑浊度的观测设施。
- A.1
- B.2
- C.4
-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 A.安全技术
- B.安全原理
- C.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