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安全生产负责人金属非金属技能训练试题练习含答案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使用未经考试合格的人员上岗造成事故的领导者不负领导责任。

    • 正确
    • 错误
  2.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 正确
    • 错误
  3. 设备台账不应包括: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功率、制造厂、出厂时间及原值和启用时间等。

    • 正确
    • 错误
  4. 采石场内,各种设备的仪表和指示装置一定要要醒目、直观、易于辨认。

    • 正确
    • 错误
  5. 从业人员有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 正确
    • 错误
  6.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 正确
    • 错误
  7. 非煤矿矿山企业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 正确
    • 错误
  8.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 正确
    • 错误
  9. 采石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应该由维修工人负责,每天进行例行养护。

    • 正确
    • 错误
  10. 露天采石场工作帮随开采工作的推进而不断变化。

    • 正确
    • 错误
  11.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 正确
    • 错误
  12. 已经超期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只可以偶尔使用。

    • 正确
    • 错误
  13. 小型露天采石场应当制定完善的防洪措施。对开采境界上方汇水影响安全的,应当设置截水沟。

    • 正确
    • 错误
  14.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正确
    • 错误
  15. 挖掘机作业时任何人不得在悬臂和铲斗下面及附近停留。

    • 正确
    • 错误
  16. 尾矿库应当每4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正确
    • 错误
  17. 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不需要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 正确
    • 错误
  18. 发包单位可以视情况将外包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

    • 正确
    • 错误
  19. 在露天矿开采中,最终边坡角越大,剥岩量减少的越多,故增大边坡角是合理的。

    • 正确
    • 错误
  20. 预案编制的“事故风险描述”部分是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 正确
    • 错误
  21. 岩石的坚固性越大凿岩速度越慢,炸药消耗量越大。

    • 正确
    • 错误
  22. 生产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正确
    • 错误
  23.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责任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正确
    • 错误
  24. 为了提高产量,某采石场采用夜晚爆破,白天碎石加工的两班作业法,使企业效益大大提高。

    • 正确
    • 错误
  25. 采石场设备都比较简单,在设备安装后,只要运转正常后即可以交付使用。

    • 正确
    • 错误
  26.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

    • A.3
    • B.2
    • C.1
  27. 应急救援预案的支持附件部分不包含以下()内容。

    • A.危险分析附件
    • B.通信联络附件
    • C.标准操作程序
  28. 露天矿破碎场、排土场等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源,应位于工业场地和居民区的()。

    •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 B.中等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9. 凿岩台车在台阶边缘行走时,台车外侧突出边缘至台阶边缘最小距离为()m。

    • A.1
    • B.1.5
    • C.2.0
  30. 在进行应急策划时,应当列出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作为预案的制定、应急工作的依据和授权。应急策划包括()、资源分析和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

    • A.培训
    • B.危险分析
    • C.演练
  31. 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岩层结构
    • B.岩性
    • C.地下水的流动性
  32. 地下矿山企业()应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急演练,并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 A.每月
    • B.每季度
    • C.每年
  33.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矿山企业应当组织()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 A.专家
    • B.安监部门
    • C.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4. 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都列出。

    •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 B.不安全因素
    • C.管理缺陷的次数
  35.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 A.系统分析
    •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 C.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36.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减少和控制(),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 A.危害,事故
    • B.有害,事故
    • C.危险,事故
  37. 关于应急预案的修订,()项表述错误。

    • A.结合实际进行修订
    • B.实现可持续改建
    • C.保持固定性,无需修订
  38. 负责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是()。

    • A.卫生部门
    • B.环保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9. 安全文化建设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的总和。

    • A.物质财产和精神财富
    • B.安全知识和文化建设
    • C.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40. 小型采石场浅孔爆破(未形成台阶工作面),个别飞散物的最小安全允许距离为()m。

    • A.300
    • B.200
    • C.100
  41.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

    • A.吊销营业执照
    • B.关闭
    • C.取缔或罚款
  42. 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是()。

    • A.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 B.建立机构、培训骨干、制定计划、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 C.宣传教育、建立机构、培训骨干、制定计划、努力实践
  43. 劳动场所飞扬的石棉尘主要对人体的()器官有危害。

    • A.胃部
    • B.手部
    • C.肺部
  44. 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在()地层中不易发生滑坡。

    • A.第四系粘性土与黄土
    • B.泥质岩的变质岩系
    • C.不易风化且无软弱结构面的岩石
  45. 矿山是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主体,每班必须有矿领导带班下井,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 A.责任
    • B.执行
    • C.考核
  46. 在矿山,负责验收、保管、发放、统计爆破器材,并保持完备记录的是()。

    • A.爆破员
    • B.保管员
    • C.安全员
  47. 除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 A.省级
    • B.设区的市级
    • C.县级
  48. 在露天爆破中,通常以()对人员的安全距离来划定爆破安全警戒范围。

    • A.空气冲击波
    • B.爆破产生的震动
    • C.爆破飞石
  49.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 B.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50. 常规安全检查通常是对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检查。检查结果取决于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了尽量减少检查人员个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 A.安全检查表法
    • B.事故树分析
    • C.人的可靠性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