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主要负责人员模拟试题二
-
企业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 正确
- 错误
-
所有的支护坑木都应进行防腐处理。
- 正确
- 错误
-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在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之前进行的。
- 正确
- 错误
-
地下矿山高温矿床或有自然发火危险的采区,不宜选用矿用阻燃电缆。
- 正确
- 错误
-
对顶板节理发育的巷道,要采用密集棚架支护,顶柱要平行于节理的主要方向安置。
- 正确
- 错误
-
矿山企业是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责任主体,必须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领导在井下现场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 正确
- 错误
-
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实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级发证。
- 正确
- 错误
-
制定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正确
- 错误
-
排土场址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建筑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生活水源的下游。
- 正确
- 错误
-
尾矿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尾矿库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 正确
- 错误
-
保护接地是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电线盒外壳等与埋在地下的接地装置用金属导线连接起来,使泄露电流导入大地防止人员触电的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尾矿库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及施工监理等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 正确
- 错误
-
有心、血管器质疾病者,可以从事接尘作业或井下作业。
- 正确
- 错误
-
在同一张地址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的区域表示该区域越平坦。
- 正确
- 错误
-
敷设在竖井内的电缆,应和竖井深度相一致,中间不准有接头。如竖井太深,应将电缆接头部分设置在中段水平巷道内。
- 正确
- 错误
-
当矿石有黏结性或围岩不稳固时,矿石可采用竖井、斜井下放或用无轨自行设备经斜坡道直接将矿石运往地表。
- 正确
- 错误
-
邮寄民用爆炸物品时,应注明爆炸物品的特性、数量以及出现险情时的处置方法。
- 正确
- 错误
-
只准用锋利快刀切割已接上雷管或插入炸药的导爆索。
- 正确
- 错误
-
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井下爆破作业时,应慎用导爆管爆炸法。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 正确
- 错误
-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 正确
- 错误
-
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大理岩的个体工商户,共有职工12人。采石场是露天大理岩矿山,边坡顶部存在裂隙未被及时发现,2009年7月17日晚,该矿区下了一场暴雨,经过大雨对边坡冲击后,致使岩石松动,7月18日上午8点30分,该矿5名工人在边坡下方作业时,发生塌方,塌方体掩埋造成4人死亡。根据上述事实,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边坡失稳坍塌。
- 正确
- 错误
-
岩石的脆性越大就越容易被爆破所破碎。
- 正确
- 错误
-
通过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影响和可疑征象。
- 正确
- 错误
-
井下火源无法扑灭时,应封闭火区。
- 正确
- 错误
-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目前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 正确
- 错误
-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
- 正确
- 错误
-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正确
- 错误
-
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当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尾矿库按入库尾矿量计算,三等及三等以上尾矿库每吨1元,四等及五等尾矿库每吨1.5元。
- 正确
- 错误
-
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 正确
- 错误
-
装药时炸药的压装密度越大,装药量就越多,爆炸威力就越大。
- 正确
- 错误
-
在恢复被淹井巷过程中,应十分注意通风工作,防止积存的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 正确
- 错误
-
尾矿库应当每4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正确
- 错误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 正确
- 错误
-
矽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病后即使调离矽尘作业环境,病情仍会继续发展。
- 正确
- 错误
-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 正确
- 错误
-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和()工作结合开展。
- A.重大危险源评估、现状安全评价
- B.应急救援演练
- C.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压入式通风时,局扇应设在主风流巷道的上风侧,局扇离独头巷道口不得小于()m。
- A.5
- B.10
- C.20
-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保护企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负()。
- A.全面责任
- B.部分责任
- C.直接责任
-
应急救援预案的支持附件部分不包含以下()内容。
- A.危险分析附件
- B.通信联络附件
- C.标准操作程序
-
自由面是指被爆岩石()。
- A.与空气的接触面
- B.上部表面
- C.爆破方向表面
-
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矿山企业的()对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全面负责。
- A.主要负责人
- B.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
- C.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
发生冒顶片帮事故时,救援人员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
- A.迅速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 B.探明冒顶片帮的范围和被埋现场的基本情况
- C.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
-
塑料导爆管内壁敷有一层薄薄的()。
- A.高威力炸药
- B.高威力炸药与铝粉的混合物
- C.黑火药
-
岩石的稳固性分为()。
- A.极不稳固、不稳固两级
- B.中等稳固、稳固两
- C.极不稳固、不稳固、中等稳固、稳固、极稳固五级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A.30,14
- B.30,10
- C.30,7
-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
- A.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 B.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 C.安全生产责任制
-
地下矿山应建立、健全出入井登记和检查制度,下列()项人员进入井下应当登记。
- A.下井作业人员
- B.外来参观人员
- C.所有下井人员
-
某年10月17日19时,某铜矿风钻工张某单独一人在-109凿岩坑道打眼,邻近的2号人行通风小井在-108m标高的工作面已打完炮眼正在作放炮准备。在放炮前爆破工按照规定通知了张避炮,但张不愿停机避炮继续作业,爆破工只好叮嘱他要注意一下,于是开始点炮。次日早班,支柱工到2号人行通风井架设梯子时,发现小井平台上方一侧有穿孔透亮,便顺着穿孔进入-109凿岩坑道,发现张某倒在中深孔凿岩机架巷道一侧已经死亡。事后查明,在确定从-125m至-100m的通风小井位置时,设计者企图把通风井与-109m水平凿岩巷道之邻近端保持2.2m的间距,认为不会穿透,实际上仅有1m间距,设计者在作图前没有认真进行坐标计算,确定小井位置时,也没有将小井与邻近井巷作投影复合,以致在施工图上忽略了安全措施,造成这起严重事故。根据上述事实,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
-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 C.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销售
-
采掘工作面、出矿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间,照明电压应不超过()V。
- A.220
- B.36
- C.110
-
某年4月27日夜班,井下巷道掘进施工单位在放当班第二次炮的时候,作业人员认为更深夜静、不会有人进入工作面,爆破员张某和工人孙某留下连线放炮,其余人员去推矿车。孙、张二人连好炮线没有进行站岗警戒就准备放炮,此时瓦检员陈某从联络巷进入迎头,刚走到离迎头17m处,孙、张二人便通电放炮,炸起的煤块飞起击中陈某脸部,造成轻伤。根据上述事实,在以下的选择项中,不是爆破作业的要求所规定的是()。
- A.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
- B.进行爆破作业必须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指挥
- C.爆破后,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
中厚矿体的厚度为()。
- A.5m以下
- B.5m
- C.15m
-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 A.合同工
- B.临时工
- C.特种作业人员
-
“三同时”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 A.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B.同时结算
- C.同时检修
-
井底主要泵房的出口应不少于()个。
- A.2
- B.3
- C.4
-
提升机司机、提升机信号工、矿仓卸矿工之间,应装设()联络装置。
- A.通讯
- B.报警
- C.声光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