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眼镜验光员考试巩固卷(5)
-
融像性交叉柱镜是试验性近附加的检查方法之一,需要计算求得被测眼调节幅度。()
- 正确
- 错误
-
视网膜脱离术后,Schiotz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可能偏高。()
- 正确
- 错误
-
将镜片的下边缘截去,利用下睑托住截平的镜片下边缘,使镜片处于稳定的轴方位,称为动力性稳定法。()
- 正确
- 错误
-
远视眼的幼儿是否出现内斜视取决于患儿的融像性集合储备力。()
- 正确
- 错误
-
裂隙灯在使用前要检查裂隙像方位调整是否良好,裂隙像应绕中心轴可以做自由旋转。()
- 正确
- 错误
-
在进行双眼分视平衡时,为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时的平衡状态要求为零调节状态。()
- 正确
- 错误
-
渐变角膜接触镜适应各种近附加光度以及大于等于3.00D的屈光参差的配戴者。()
- 正确
- 错误
-
配单眼视型近用角膜接触镜者双眼焦度差应该大于等于2.50D。()
- 正确
- 错误
-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配戴双焦眼镜者需要调整近工作距离来适应眼镜近光心距。()
- 正确
- 错误
-
多焦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眼是指一眼用角膜接触镜矫正作为视远,另一眼用角膜接触镜矫正作为视近。()
- 正确
- 错误
-
斜视性病人进行双眼平衡检测时最好选择偏振红绿视标分视方法。()
- 正确
- 错误
-
远视眼看远清晰看近不清晰。()
- 正确
- 错误
-
近用光心距绝对不能发生一点误差,否则会产生棱镜效应产生严重视力疲劳。()
- 正确
- 错误
-
双侧耳位的高低差异对于眼镜的水平倾斜没有影响。()
- 正确
- 错误
-
技术含量低是单眼视型近用角膜接触镜最常见的缺点。()
- 正确
- 错误
-
长期视远物的人群较长期视近物的人群出现老视的症状要早。()
- 正确
- 错误
-
单眼视型角膜接触镜验配时,通常辅助眼近视度数低矫()。
- A.0.50D~1.00D
- B.2.00D~2.50D
- C.1.00D~1.50D
- D.1.50D~2.00D
-
直接眼底镜观察的视网膜像为倒像。()
- 正确
- 错误
-
根据眼镜光学与眼镜美学的要求,眼镜的位置以瞳孔下缘与镜片的水平基准线相切。()
- 正确
- 错误
-
在进行双眼视平衡时,误矫眼单眼近视可引起视疲劳的是()。
- A.近视欠矫看远且为辅助眼
- B.近视欠矫看近且为优势眼
- C.近视欠矫看远且为优势眼
- D.近视过矫看远且为优势眼
-
GPC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 A.不同程度的眼痒
- B.不同程度的异物感
- C.视力明显的下降
- D.结膜遍布黏稠分泌物
-
焦度计检测柱镜顶焦度为大于6.0DC镜片的国标允差为()。
- A.±0.25DC
- B.±0.37DC
- C.±0.40DC
- D.±0.50DC
-
关于隐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 A.集合近点移远
- B.多伴有远视眼
- C.多有复视
- D.不会发展为显斜视
-
下面不适合验配同时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的人群的是()。
- A.以中、远用视力为主的配戴者
- B.硬质镜片的老视曾戴者
- C.单眼视型老视角膜接触镜矫正方法不能适应者
- D.老视近附加光度小于等于2.00D者
-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作用的是()。
- A.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 B.增强企业的离心力
- C.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
- D.增强企业员工的独立性
-
下列关于综合验光仪结构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A.综合验光仪由验光盘、视标组成
- B.眼底镜不是综合验光仪的组成部分
- C.检眼镜不是综合验光仪的组成部分
- D.综合验光仪由眼压计、验光盘及视标组成
-
下面不属于交替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适应人群的是()。
- A.软性镜片的老视初戴者
- B.以远用视力为主的配戴者
- C.其他老视角膜接触镜矫正不成功者
- D.老视近附加光度大于1.50D者
-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轭的视轴上的一点为()。
- A.远点
- B.近点
- C.主点
- D.结点
-
裂隙灯的操纵杆时间长了会生锈,影响操作,可将机头倾斜,在其齿轮和齿盘及()上滴一些润滑油。
- A.手柄
- B.轴
- C.操纵杆
- D.底盘
-
关于散光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调节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形成焦点称为散光
- B.在使用调节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能形成焦点称为散光
- C.在调节静止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形成焦点称为散光
- D.在调节静止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能形成焦点称为散光
-
睑板腺所分泌的脂质通常停留在腺体开口的睑缘部,通过瞬目铺移到眼的表面,形成泪液的外层,起到保温和控制泪液()的作用。
- A.增加
- B.吸收
- C.分泌
- D.蒸发
-
极少数配戴环曲面角膜接触镜的患者,片上验光时发现散光焦度无端增加,或轴位发生改变,须进行()。
- A.眼底检查
- B.裂隙灯检查
- C.角膜曲率测定
- D.A超检查
-
渐变焦角膜接触镜其近焦光度位于镜片的中心,由镜片中心至瞳孔边缘()近附加光度逐渐递减。
- A.0.5~4mm
- B.0.5~2mm
- C.0.5~1.5mm
- D.0.5~1.0mm
-
远视眼常见的症状是()。
- A.视远物不清,视近物易疲劳,可出现外斜视
- B.视近物不清,视远物易疲劳,可出现内斜视
- C.视近物不清,视远物易疲劳,可出现外斜视
- D.视远物不清,视近物易疲劳,可出现内斜视
-
关于渐进多焦眼镜的补偿棱镜,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
- A.补偿棱镜只能做成底向下,不能进行个性化设计
- B.一般补偿棱镜等于近附加光度的2/3
- C.测定补偿棱镜需测量棱镜参考点的位置
- 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一般为底向下
-
验配近用角膜接触镜联合近用框架眼镜的程序包括下列()。
- A.眼压测定
- B.角膜厚度测定
- C.低阶像差的测定
- D.诊断性试戴、配适评估
-
下斜肌肌止线位于巩膜后()。
- A.颞上象限
- B.颞下象限
- C.鼻上象限
- D.鼻下象限
-
关于远视眼临床表现说法不合适的是()。
- A.远视眼散瞳后看远物清看近物不清
- B.远视眼易引起视近物疲劳
- C.远视眼眼底可有假性视神经炎的外观
- D.远视眼可引起调节性内斜视
-
双焦眼镜中圆形子片顶至远视线点的垂直距离为()。
- A.顶心距
- B.瞳高
- C.顶高
- D.子片高
-
眼镜架水平倾斜校配的标准是()。
- A.根据双鼻侧镜圈边缘与双眼内眦的间距来分析
- B.依据镜腿与耳上点的吻合程度来分析
- C.对比双侧镜圈上缘与上睑缘或眉毛的间距差异来分析
- D.对比鼻托的位置是否对称来分析
-
裂隙灯的操纵杆和运动滑台在长期存放下易生锈,容易影响操作,可各滑动部位滴少量()。
- A.水
- B.酒精
- C.润滑油
- D.防冻液
-
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A.高斯透镜公式
- B.镜眼距公式
- C.牛顿公式
- D.谢纳氏原理
-
平圆钳的主要功能是()。
- A.修改镜腿的外张角及前倾角
- B.修改镜面角
- C.用于修改镜腿的颞距及外张角
- D.用于调整鼻托支架的形状及弯曲角度
-
试验性近附加的确定方法不包括()。
- A.正负相对调节检查法
- B.调节幅度的测量方法
- C.年龄相关计算方法
- D.FCC方法
-
对于一个近附加为+2.25DS的渐进片,其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
- A.3.0△
- B.2.5△
- C.2.0△
- D.1.5△
-
直接眼底镜聚焦检查时,方法正确的是()。
- A.补偿透镜调整至+10.00开始检查
- B.距受检眼10cm
- C.患者注视前方可观察视盘
- D.观察黄斑宜用大投照野观察
-
支配上直肌的神经是()。
- A.滑车神经
- B.外展神经
- C.三叉神经
- D.动眼神经
-
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双眼平衡时,当双眼无法完全一致时,要求()。
- A.优势眼看远清晰,辅助眼看近清晰
- B.优势眼看远看近均清晰
- C.辅助眼看远清晰,优势眼看近清晰
- D.辅助眼看远看近均清晰
-
配单眼视型近用角膜接触镜者双眼焦度差应该()。
- A.≤1.00D
- B.≤1.50D
- C.≤2.00D
- D.≤2.50D
-
关于瞳距与光心距的说法下面不合适的是()。
- A.瞳距是指双眼瞳孔几何中心的距离
- B.光心距是指双眼眼镜透镜光学中心的间距
- C.视近物时瞳距与眼镜光心距完全一致
- D.K角是导致瞳距与眼镜光心距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
垂直于主棱的切面称为()。
- A.主切面
- B.侧切面
- C.屈光面
- D.底顶面
-
平嘴钳不能调整镜架的()。
- A.前倾角
- B.外张角
- C.镜面角
- D.弯垂角
-
下列不是老视症状的是()。
- A.长期近读小字体会出现头痛恶心
- B.看远复视
- C.近视眼镜需摘镜阅读书报
- D.远视眼镜看近需稍离眼远一点清晰
-
眼镜架鼻托托叶高度、前距以及面向的调整方法正确的是()。
- A.左手持架,右手用鼻梁钳固定,前后推拉修改托叶高度,左右推拉修改鼻托前距,转动调整托叶前角、斜角与顶角
- B.左手持架,右手用托叶钳固定,上下推拉修改托叶高度,前后推拉修改鼻托前距,转动调整托叶前角、斜角与顶角
- C.左手持架,右手用分嘴钳固定,前后推拉修改托叶高度,上下推拉修改鼻托前距,翻转调整托叶前角、斜角与顶角
- D.左手持架,右手用平嘴钳固定,前后推拉修改托叶高度,上下推拉修改鼻托前距,转动调整托叶前角、斜角与顶角
-
下面适合于验配单眼视型近用角膜接触镜的是()。
- A.年龄≤50岁
- B.双眼焦度差≥2.50D
- C.近附加光度≥1.50D
- D.老视初戴者
-
将角膜接触镜镜片的下边缘截去,利用下睑托住截平的镜片下边缘,使镜片处于稳定的轴方位,称为()。
- A.棱镜稳定法
- B.动力性稳定法
- C.截平稳定法
- D.周围平衡稳定法
-
主片为皇冠玻璃,根据中近比的需要选择两种不同折射率的子片材料熔入主片后所制的三焦眼镜是()。
- A.分离型三焦眼镜
- B.一体型三焦眼镜
- C.胶合型三焦眼镜
- D.熔合型三焦眼镜
-
近用光心距是指()。
- A.被测双眼看5m以外目标时的瞳孔间距
- B.被测双眼看3m处目标时的瞳孔间距
- C.一般是指测定双眼视近物时距离眼12mm处的双眼视线间距
- D.仅指视33cm处物体时的瞳孔距离
-
在焦度计上测量双光眼镜的近附加的方法是()。
- A.在焦度计的近用区可直接读出近附加值
- B.在棱镜参考区可直接读出近附加值
- C.近用区的前顶焦度减去远用区的前顶焦度值
- D.远用区的前顶焦度减去近用区的前顶焦度值
-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系统为()。
- A.投影系统结构
- B.梅氏棱镜系统
- C.开普勒望远镜结构
- D.Goldman压平式结构
-
配老视眼镜时,精调的附加光度的确定方法为()。
- A.正负相对调节的一半作为调整值
- B.1:1法则
- C.FCC
- D.年龄计算
-
散光轴向的标记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
- A.老式标记法
- B.鼻侧标记法
- C.TABO标记法
- D.新式标记法
-
同时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的近附加光度范围是()。
- A.≤2.0D
- B.≤1.0D
- C.2.25~3.0D
- D.≥3.0D
-
下面()不是渐进多焦眼镜的永久性标记。
- A.镜片内侧隐形印记
- B.棱镜参考点
- C.近附加光度
- D.折射率
-
角膜基质皱褶和条纹用裂隙灯显微镜的观察方法是()。
- A.宽裂隙背面投照法
- B.宽裂隙弥散投照法
- C.窄裂隙间接投照法
- D.窄裂隙直接投照法
-
衡量镜腿弯长点过长或过短的标准是()。
- A.眼镜架是否发生水平倾斜
- B.眼镜架是否发生水平偏移
- C.镜腿弯点与耳上点是否吻合
- D.镜腿内表面是否有油污
-
集合过强型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正确的是()。
- A.远近斜视角相近
- B.看远无内斜,看近出现内斜
- C.AC/A正常
- D.多发生在1岁以内
-
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微囊和微泡的方法是()。
- A.镜面投照法
- B.弥散投照法
- C.直接投照法
- D.间接投照法
-
散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特点不包括()。
- A.看远斜视角大于看近斜视角
- B.AC/A过低
- C.AC/A过高
- D.多见于儿童
-
远用光心距为65mm,近读距离为330mm,则近光心距为()。
- A.60.3mm
- B.63mm
- C.64mm
- D.65mm
-
下面均可进行调节功能分析的视标有()。
- A.近交叉视标、十字环形视标、近十字视标
- B.近交叉视标、垂直水平对齐视标、近E字视标
- C.水平对齐视标、近十字视标、近E字视标
- D.近交叉视标、近十字视标、近E字视标
-
同时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的优点不包括下面()。
- A.具有良好的双眼视觉
- B.中远用视力较为清晰
- C.可适用于≤2.0D的近附加
- D.是所有角膜接触镜中视力最清晰者
-
配戴单眼视型角膜接触镜为了避免由于大脑抑制所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可考虑在长时间看近时用()。
- A.远用眼为平光眼镜,近用眼为负焦度眼镜
- B.远用眼为负焦度眼镜,近用眼为平光眼镜
- C.远用眼为平光眼镜,近用眼为正焦度眼镜
- D.远用眼为正焦度眼镜,近用眼为平光眼镜
-
同心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的镜片设计为光学区中央2~2.5mm的区域为远焦区,故又俗称()。
- A.周边看近式镜片
- B.周边看远式镜片
- C.中央看远式镜片
- D.中央看近式镜片
-
设近视眼的远点位于角膜顶点前方100mm,镜眼距为12mm的矫正眼镜片应为()。
- A.-11.36D
- B.-11.76D
- C.-9.50D
- D.-8.00D
-
不能调整镜架外张角的是()。
- A.平圆钳
- B.鼻梁钳
- C.镜腿钳
- D.平嘴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