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眼镜验光员考试强化卷(2)
-
三棱镜可使入射光线折向其底,视物向尖移。()
- 正确
- 错误
-
使用裂隙片的前提是矫正视力达到0.2。()
- 正确
- 错误
-
“先加后换”是雾视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 正确
- 错误
-
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应尽早发现,尽早部分矫正。()
- 正确
- 错误
-
镜度表测定精度下降时可通过更换中间测针来解决。()
- 正确
- 错误
-
红光通过正视眼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后。()
- 正确
- 错误
-
隐形眼镜沉淀物可导致白内障。()
- 正确
- 错误
-
像点至透镜的距离为像距。()
- 正确
- 错误
-
UV光学白片的折射率是1.523。()
- 正确
- 错误
-
光学玻璃镜片表面只可镀减反射膜。()
- 正确
- 错误
-
带状检影镜的光源灯丝像只可旋转180°。()
- 正确
- 错误
-
通过镜片观察目标移动的现象称为视觉像移。()
- 正确
- 错误
-
用散光表测定高度散光效果不好。()
- 正确
- 错误
-
当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时,则导致斜视。()
- 正确
- 错误
-
棱镜度大于10.00△垂直棱镜国标允差为±(0.50+0.05×Smas)△。
- 正确
- 错误
-
焦度计检测顶焦度为>0.75和≤4.00DC柱镜的国标允许偏差为±0.12DC。()
- 正确
- 错误
-
成年人高度散光处方时应低度矫正,以其能适应为准。()
- 正确
- 错误
-
检影镜通电后无光源,可检查后端电线是否完好,反射镜是否损坏。()
- 正确
- 错误
-
选配隐形眼镜品牌应考虑镜片清晰度与舒适度。()
- 正确
- 错误
-
同一患者配戴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时度数相同。()
- 正确
- 错误
-
<6.0DC且>4.0DC的单纯柱镜片顶焦度的国标允差是±0.25D。()
- 正确
- 错误
-
视神经在穿过巩膜的视神经筛状板处形成的淡红色部分称为视乳头。()
- 正确
- 错误
-
球面透镜有两个界面,各界面对光线屈折的能力用面镜度来表示就称之为顶焦度。()
- 正确
- 错误
-
配戴隐形眼镜后出现持续眼红、眼痛、视力下降且有加剧趋势,可能为角膜急性感染。()
- 正确
- 错误
-
眼前节检查最常用的仪器为角膜曲率计。()
- 正确
- 错误
-
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使光线好像是从透镜()一点发出。
- A.前
- B.后
- C.上
- D.下
-
隐形眼镜镜片破裂痕圆滑多为()所致。
- A.尖锐镊子
- B.指甲过长
- C.镜片材料强度不够
- D.操作不当
-
()是常用的裂隙灯投照与观察方法。
- A.弥散投照法、直接投射法与滤光式投照法
- B.直接投射法与滤光式投照法
- C.弥散投照法与滤光式投照法
- D.弥散投照法与直接投射法
-
应用老式三棱镜标记方法标记为左眼3△基底向内上60°,用新式标记方法为()。
- A.3△B270
- B.3△BD
- C.3△B60
- D.3△BU
-
用裂隙片测散光时,必须分别在清晰位模糊位先加()。
- A.正散光片
- B.负散光片
- C.正球镜片
- D.负球镜片
-
晶状体凸度的调整可以改变眼的(),使人眼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目标。
- A.基本形态
- B.屈光状态
- C.透明性
- D.敏感性
-
虹膜的()包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
- A.基质前层
- B.基质后层
- C.基质中层
- D.基质内层
-
一个患者近视框架眼镜度数为-5.00DS,如果改戴隐形眼镜,则度数为()。
- A.-4.50DS
- B.-5.00DS
- C.-5.25DS
- D.-4.75DS
-
()为视神经在穿过巩膜的视神经筛状板处形成的淡红色部分。
- A.视神经节
- B.视神经鞘
- C.黄斑
- D.视盘
-
泪膜正常的破裂时间是()。
- A.5s
- B.20s
- C.15s
- D.10s
-
双色试验时如果红色清楚,那么应()。
- A.加+0.25D
- B.减+0.25D
- C.加+0.50D
- D.减+0.50D
-
一样品的标称为-9.50DS/-1.0DC,焦度计实测为-9.75DS/-1.15DC,则此镜片()。
- A.为合格样品
- B.在国标误差范围内
- C.为不合格样品
- D.符合GB10810标准但不符合GB11417标准
-
下列()可导致上皮不完整。
- A.白内障
- B.虹膜炎
- C.青光眼发作期
- D.眼底病
-
与顶角()的一面称为棱镜的底。
- A.相接
- B.相连
- C.平行
- D.相对
-
散光表可测定散光的()。
- A.轴位
- B.性质
- C.准确度数
- D.准确轴位
-
Schirmer试验时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为()属于正常范围。
- A.5mm
- B.<5mm
- C.10~30mm
- D.>30mm
-
不适合配戴隐形眼镜的是()。
- A.长跑运动员
- B.游泳运动员
- C.跳高运动员
- D.铅球运动员
-
()可用瞳距仪来测量。
- A.单眼瞳距
- B.双眼瞳距
- C.远用瞳距
- D.远用、近用、单眼及双眼瞳距
-
畏光为初戴隐形眼镜者的普遍症状,也可见于()。
- A.角膜炎
- B.泪液质量不良
- C.镜片不匹配
- D.镜片陈旧
-
交叉柱镜的持柄位于()。
- A.镜面标有“+”处
- B.镜面标有“-”处
- C.“+”与“-”两标志之正中
- D.随意一个位置
-
正视眼时,色像差是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上。
- A.红色光
- B.绿色光
- C.蓝色光
- D.黄色光
-
下列()是影响隐形眼镜配戴的全身病。
- A.高血压
- B.糖尿病
- C.血管病
- D.肾病
-
验光员待客要()。
- A.语言规范
- B.文明礼貌
- C.态度平淡
- D.极其热情
-
摘隐形眼镜时,眼球应向()转。
- A.上方
- B.左方
- C.右方
- D.下方
-
用裂隙灯弥散投照法可观察()。
- A.角膜表面
- B.角膜厚度
- C.角膜内皮
- D.角膜基质
-
()是使用裂隙灯直接投射法时投射与观察的夹角度数。
- A.90°
- B.10°~70°
- C.30°~50°
- D.20°~60°
-
双色试验应()。
- A.同时检查双眼
- B.首先检查左眼
- C.首先检查右眼
- D.戴红绿色盲片
-
()是双色法中视绿清楚应加的镜片。
- A.负镜片
- B.正镜片
- C.远视片
- D.平光片
-
角膜直径垂直子午线约为()。
- A.11mm
- B.12mm
- C.13mm
- D.14mm
-
通过棱镜,能使物像看起来向其()的方向移动。
- A.底
- B.顶
- C.顶角
- D.切面
-
下列()是隐形眼镜摘出时应注意事项。
- A.洗手→清洁→摘镜片→存放
- B.清洁→摘镜片→洗手→存放
- C.洗手→摘镜片→清洁→存放
- D.摘镜片→洗手→清洁→存放
-
结膜炎充血的基本类型包括()。
- A.球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
- B.睫状充血
- C.巩膜充血
- D.以上都是
-
某人配戴隐形眼镜两年,最近出现看远模糊,可能的原因为()。
- A.近视发展
- B.近视减轻
- C.光度太高
- D.心理因素
-
固定式与活动式是构成()的种类。
- A.散光表
- B.裂隙片
- C.检影镜
- D.镜片箱
-
眼外观检查时可以()。
- A.将患者与其他健康者比较
- B.将患者与其他患者比较
- C.在暗室进行
- D.在红光下进行
-
泪腺和副泪腺组成泪器的()。
- A.泪囊部分
- B.泪管部分
- C.分泌部分
- D.排泄部分
-
角膜知觉减退常见于()。
- A.白内障
- B.青光眼
- C.虹膜炎
- D.树枝状角膜炎
-
下列()是使用瞳距仪时可倾斜的角度。
- A.0°~20°
- B.0°~10°
- C.0°
- D.0°~15°
-
调节张力使()的测定结果偏深。
- A.远视眼
- B.散光眼
- C.弱视
- D.近视眼
-
下列()可用裂隙灯的滤光式投照法观察。
- A.隐形眼镜的移动度
- B.角膜损伤、染色的形态与深度
- C.隐形眼镜的覆盖度
- D.隐形眼镜的中心定位
-
注意保护检影镜后端电源线,以免()。
- A.触电
- B.断线
- C.接触不良
- D.使用不当
-
双色试验时要求()。
- A.不戴镜
- B.戴镜
- C.戴镜至最佳视力
- D.雾视+1.00D
-
黄色光是人眼()的颜色。
- A.最不敏感
- B.感光度最差
- C.最不适应
- D.感光度最强
-
如两侧瞳孔不等大,那么其瞳距测量最好应从()测量。
- A.右瞳孔内缘至左瞳孔外缘
- B.左瞳孔外缘至右瞳孔外缘
- C.两瞳孔中心之间
- D.双角膜内缘之间
-
某患者电脑验光结果为右-2.00,左-1.50,那么他的处方为()。
- A.不能以它为标准
- B.右-2.50,左-1.25
- C.右-1.50,左-1.25
- D.右-2.00,左-1.50
-
能使物像看起来向其顶的方向移动的透镜为()。
- A.正透镜
- B.负透镜
- C.柱镜
- D.棱镜
-
与底线和两个()垂直的切面称为主切面。
- A.顶角
- B.平面
- C.顶
- D.底
-
隐形眼镜配戴者选择中,()患者是适应症。
- A.BUT>5秒
- B.BUT>9秒
- C.BUT>15秒
- D.BUT>20秒
-
配戴隐形眼镜瞬目后立即模糊为镜片太松,可以()。
- A.减小镜片直径
- B.增大镜片基弧
- C.加厚镜片
- D.减小镜片基弧
-
()检影镜通电后,上下移动其活动套管时,可改变检影镜发出的光线的聚散度。
- A.带状
- B.点状
- C.直流
- D.交流
-
远视眼在看近时需要()。
- A.放松调节
- B.进一步调节
- C.拉长眼轴
- D.缩短眼轴
-
()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 A.模拟眼
- B.模仿眼
- C.模式眼
- D.简化眼
-
在光线投射点与()垂直的直线为法线。
- A.物体
- B.第一分界面
- C.第二分界面
- D.分界面
-
中等或高等放大倍率是裂隙灯()中的选择标准。
- A.弥散投照法
- B.直接投照法
- C.后部彩光法
- D.滤光投照法
-
儿童一般在6岁前进行屈光参差矫正,尤其是()。
- A.近视性屈光不正
- B.远视性屈光不正
- C.散光
- D.远视性屈光参差
-
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吸附在镜片上,可使隐形眼镜镜片()。
- A.直径变大
- B.直径变小
- C.镜片明显变厚
- D.变色变硬
-
()是观察隐形眼镜镜片配适的最佳仪器。
- A.裂隙灯
- B.放大镜
- C.手电筒
- D.角膜曲率计
-
双色试验时如果绿色清楚,那么应()。
- A.加+0.25D
- B.减+0.25D
- C.加+0.50D
- D.减+0.50D
-
()是Shirmer试验的正常值。
- A.10分钟大于10mm
- B.10分钟大于5mm
- C.5分钟大于15mm
- D.10分钟大于15mm
-
交叉柱镜是由()构成的。
- A.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同的球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 B.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同的柱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 C.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片轴位垂直叠加在一起
- D.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
临床实践证明,两眼配镜度数相差()以内也能适应。
- A.1.00D
- B.2.00D
- C.3.00D
- D.4.00D
-
下列()是指上下眼睑对角膜持续性压迫,使角膜产生垂直向屈光力较强的散光。
- A.生理性散光
- B.病理性散光
- C.复性散光
- D.混合性散光
-
裂隙片是用来进行()测定的。
- A.散光
- B.近视
- C.远视
- D.平光
-
镜片沉淀物分级中()者应立即更换镜片。
- A.0分
- B.1分
- C.2分
- D.3分
-
一位20岁近视-2.0DS病人其调节幅度为10D,如果注视33cm物体时其使用的显性调节力为(),隐性调节力为()。
- A.3.0D;3.0D
- B.5.0D;5.0D
- C.3.0D;7.0D
- D.1.0D;9.0D
-
下列()是指戴镜注视目标时,两眼所遭遇到的三棱镜效果之差。
- A.三棱镜效果
- B.透镜效果之差
- C.透镜与棱镜关系
- D.差异三棱镜效果
-
RGP的顶焦度为|F′|>20.00D的国标允差是()。
- A.±1.75D
- B.±1.00D
- C.±1.50D
- D.±2.50D
-
屈光参差时大脑中枢将屈光度()的眼形成的像加以抑制。
- A.高
- B.低
- C.为+1.00D
- D.为-1.00D
-
使用裂隙灯滤光式投照法可观察()。
- A.角膜与结膜损伤、染色的形态与深度
- B.隐形眼镜的移动度
- C.隐形眼镜的覆盖度
- D.隐形眼镜的中心定位
-
下列()是测量单眼瞳距时应注意的问题。
- A.未被测试眼向正前方注视视标
- B.被测试眼向正前方注视视标
- C.双眼同时下视
- D.双眼同时平视
-
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勤劳一定能使人致富
- B.勤劳节俭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 C.新时代需要巧干,不需要勤劳
- D.新时代需要创造,不需要节俭
-
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 A.视网膜上
- B.视网膜后
- C.晶体上
- D.视网膜前
-
有自动测量的电脑验光仪每次检测时()。
- A.不要求按测量钮
- B.按二次测量钮
- C.按三次测量钮
- D.按四次测量钮
-
隐形眼镜一戴入眼内即感到不适,可能由于()。
- A.镜片变硬、变形
- B.镜片变厚
- C.镜片变薄
- D.镜片匹配不良
-
蓝色巩膜是透见()所致。
- A.虹膜颜色
- B.巩膜外色素
- C.巩膜内层黑色素
- D.虹膜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