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ETO电子电气员招聘考试突破训练试题及答案一
-
现场运行的设备,丢失备妥信号后,也会跳停。
- 正确
- 错误
-
三相对称电源是指三个电动势幅值和频率均相同,但在相位上互差120°。
- 正确
- 错误
-
常用的万能自动空气断路器不具有逆功率保护作用。
- 正确
- 错误
-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极数越多,则转速越高,反之则越低。
- 正确
- 错误
-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阻断一相时仍可启动起来。
- 正确
- 错误
-
随着三相异步电动机负载转矩增大,转差率将减小。
- 正确
- 错误
-
因为电压有方向,所以是向量。
- 正确
- 错误
-
一般而言,速度继电器的动作速度小于复位速度。
- 正确
- 错误
-
变频调速系统既可以实现交流调速,也可以实现直流调速。
- 正确
- 错误
-
交流电的幅值表示了在一个周期中所出现的最大瞬时值。
- 正确
- 错误
-
同步发电机并车时,发电机的电压差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 正确
- 错误
-
用试电笔(站直地上)接触直流系统的正、负极时,若电笔氖灯泡发亮就是直流系统接地,不发亮就是不接地。
- 正确
- 错误
-
通常说,用程序做出的设备之间的联锁称之为软联锁;用物理线路做的设备之间的联锁称之为硬联锁。
- 正确
- 错误
-
在PLC梯形图编程语言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 A.梯形图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 B.最左边的竖线称为起始母线或左母线,也可简称母线
- C.梯形图中的触点有常开、常闭两种
- D.梯形图中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是物理器件
-
若二个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瞬时值总是同时为零,则二者在相位上一定是同相。
- 正确
- 错误
-
船舶伙食冷库系统的蒸汽压缩制冷装置的各主要部分循环流程是。①膨胀阀②压缩机③冷凝器④蒸发器
- A.①→④→②→③
-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 D.④→②→③→①
-
电流型变送器输出的信号范围是______。
- A.0~10ma
- B.0~5ma
- C.4~10ma
- D.4~20ma
-
在大型油船辅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函数发生器能使锅炉的供风量与供油量之间保持______。
- A.比例关系
- B.双位关系
- C.立方关系
- D.平方关系
-
在一定的范围内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与______近似成正比。
- A.冷端温度
- B.热端温度
- C.冷热两端温度之差
- D.冷热两端温度之和
-
在货船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中,可用电阻元件组成火焰感受器,其常用的电阻元件是______。
- A.热敏电阻
- B.光敏电阻
- C.金属丝热电阻
- D.温包
-
在多回路时间继电器中,锁紧螺母的作用是______。
- A.防止标度盘在转动中复位
- B.把微动开关固定在标度盘上
- C.防止标度盘相对转轴滑移
- D.限制微动开关的动作幅度
-
船舶火警探测器常采用①光敏电阻式②恒温式③温升式④压电晶体式⑤感烟式⑥热磁式中的______。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③④⑤
-
把构成数据的各个二进制位依次在一个信道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______传输。
- A.并行
- B.串行
- C.同步
- D.异步
-
锅炉燃烧程序控制中,点火时间一般为______。
- A.1~2s
- B.2~5s
- C.5~9s
- D.10~15s
-
下列关于变送器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 A.变送器输出的是标准信号
- B.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变送器
- C.部分变送器有通讯功能
- D.变送器不能输出开关信号
-
与指示灯、电磁阀、继电器及接触器等设备相连的PLC模块是______。
- A.数字量输入模块
- B.数字量输出模块
- C.模拟量输入模块
- D.模拟量输出模块
-
在PLC控制的全自动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中,风压在______时仍未建立,则立即自动停炉。
- A.10s
- B.60s
- C.62s
- D.70s
-
电子膨胀阀在吸气过热度控制中,其______电机根据蒸发器出口压力、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变化控制阀门开度。
- A.步进
- B.交流伺服
- C.自整角机
- D.测速
-
光电隔离能有效地隔离______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了由输入输出通道串入的干扰信号
- A.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
- B.内部电路与存储器电路
- C.外部设备与输入输出电路
- D.内部电路与输入输出电路
-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最常用的方式是______。
- A.改变转速
- B.改善活塞行程
- C.常开吸入阀
- D.常开排出阀
-
在采用压力比例调节器和电动比例操作器的辅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压力调节器中定值弹簧和电位器可分别调整______。
- A.上限值,下限值
- B.给定值,比例作用强弱
- C.下限值,比例调节范围
- D.上限值,压力变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