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公开招聘放射科CT室技师面试笔试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CT检查的患者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减少重复扫描
    • B.控制扫描范围
    • C.扩大扫描视野
    • D.优化辐射曝光参数
    • E.扫描区以外的屏蔽防护
  2. 关于CT剂量指数测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离室的放置应平行于患者纵轴
    • B.电离室的放置应与X射线束平行
    • C.电离室须放置在专用体模内测量
    • D.体模各部位所测的射线剂量不同
    • E.常用体模为直径16cm和32cm两种
  3. 与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无关的是

    • A.螺距
    • B.管电流
    • C.管电压
    • D.机房屏蔽
    • E.后准直器
  4. X射线电离后产生的电子计量单位是

    • A.Q
    • B.mSv
    • C.mGy
    • D.mA
    • E.D(z)
  5. 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给药的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最长的是

    • A.脑动脉
    • B.门静脉
    • C.肝动脉
    • D.冠状动脉
    • E.颈内动脉
  6. 关于冠状动脉CTA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采用步进扫描模式
    • B.冠状动脉平扫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
    • C.冠状动脉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
    • D.冠状动脉CTA采用回顾性心电触发
    • E.冠状动脉CTA采用螺旋扫描模式
  7. 腹主动脉CTA不能显示的血管是

    • A.肾动脉
    • B.脾动脉
    • C.无名动脉
    • D.腹腔动脉
    • E.肠系膜下动脉
  8. 关于椎体和椎间盘CT检查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扫描基线通常根据侧位定位片确定
    • B.颈椎一般只扫描椎体,不扫椎间盘
    • C.腰椎扫描,双腿抬高使腰椎生理弧度减少
    • D.颈椎扫描,头部略垫高使椎间隙与床面垂直
    • E.椎间盘检查应使机架倾斜与扫描的椎间隙平行
  9. 颅内动脉CTA的扫描范围是

    • A.从鞍底至鞍底上5cm
    • B.从鞍底下1cm至鞍底上3cm
    • C.从鞍底下2cm至鞍底上3cm
    • D.从鞍底下1cm至鞍底上5cm
    • E.从鞍底下2cm至鞍底上5cm
  10. 腹部CT图像的显示选用软组织窗,对缺少脂肪衬托的患者,为改善显示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调低窗位
    • B.调高窗位
    • C.调大窗宽
    • D.调小窗宽
    • E.采用类骨窗
  11. 腹部横断面CT扫描,第一腰椎椎体水平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 A.脾静脉
    • B.肾上腺
    • C.门静脉
    • D.胰头钩突
    • E.胰腺体尾部
  12. 肝脏的左内叶和右前叶之间为

    • A.肝左静脉
    • B.肝中静脉
    • C.肝前静脉
    • D.下腔静脉
    • E.肝右静脉
  13. 肾脏CT增强扫描,需要进行5分钟后延迟扫描的病变是

    • A.肾动脉狭窄
    • B.肾实质病变
    • C.肾盂源囊肿
    • D.肾皮质囊肿
    • E.肾上腺腺瘤
  14. 腹膜后腔CT检查的扫描范围是

    • A.自横隔向下至髂动脉分叉
    • B.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膀胱顶部
    • C.自胰腺上方1cm至髂动脉分叉
    • D.自胰腺上方1cm向下至膀胱下缘
    • E.自胰腺上方1cm至耻骨联合下缘
  15. 肝脏、胆道系统的CT图像的显示推荐选用腹窗,其窗宽和窗位是

    • A.W150~250,C40~50
    • B.W200~350,C30~50
    • C.W200~250,C30~35
    • D.W200~250,C20~30
    • E.W1300~1500,C350~500
  16. 胰腺扫描重点观察胰头时,可选择的特殊体位是

    • A.俯卧位
    • B.右侧位
    • C.左侧位
    • D.头高足低位
    • E.头低足高位
  17. CT增强扫描时,肝组织密度提高,因此CT值将增加约

    • A.10~20HU
    • B.20~30HU
    • C.30~40HU
    • D.40~50HU
    • E.50~60HU
  18. 小儿腹部CT增强扫描的对比剂用量应根据体重调整,一般每次用量为

    • A.0.5ml/kg
    • B.1.0ml/kg
    • C.1.5ml/kg
    • D.2.0ml/kg
    • E.2.5ml/kg
  19. CT的图像显示中的类骨窗(窗宽W1300~1500、窗位C350~500)可用于观察

    • A.脂肪肝的图像
    • B.胆囊造影的图像
    • C.心包钙化的图像
    • D.肺间质病变的图像
    • E.多发性肝囊肿的图像
  20. 上腹部CT检查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的作用是

    • A.增加图像对比度
    • B.显示胃肠道内病变
    • C.显示总胆管下端阳性结石
    • D.增加胆囊及胆道系统密度
    • E.使胃肠道充盈,与欲观察部位鉴别
  21. 腹部CT扫描的患者准备工作中,与图像的清晰度有关的是

    • A.禁食
    • B.胃肠道清洁
    • C.碘过敏试验
    • D.呼吸屏气训练
    • E.口服低浓度碘水对比剂
  22. 关于肺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扫描层厚的选择应小于病灶直径
    • B.屏气不佳可增加图像的运动伪影
    • C.肺间质病变应选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 D.增强扫描的扫描模式和参数须与平扫相同
    • E.增强扫描欲观察细微结构时应选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23. 婴幼儿的胸部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剂量,一般每次检查根据体重以

    • A.1.0ml/kg计算
    • B.1.5ml/kg计算
    • C.2.0ml/kg计算
    • D.2.5ml/kg计算
    • E.3.0ml/kg计算
  24. 横断面肺部CT扫描,主动脉弓通常显示在

    • A.第三胸椎平面
    • B.胸锁关节平面
    • C.第四胸椎平面
    • D.第五胸椎平面
    • E.第五胸椎下缘平面
  25. 胸部CT平扫无法明确诊断的是

    • A.包裹性气胸
    • B.肺动脉内肿瘤
    • C.胸膜下肺大泡
    • D.胸膜增厚范围及程度
  26. 胸部CT扫描时,需采用俯卧位的是

    • A.了解胸水流动性
    • B.肺癌的分期诊断
    • C.测量肺内病变大小
    • D.观察肺内肿物形态
    • E.观察肺弥漫性病变
  27. 喉部CT检查,欲观察声带活动和梨状窝状况时,扫描期间患者应

    • A.平静呼吸
    • B.平静屏气
    • C.持续呼气
    • D.瓦氏呼吸屏气
    • E.持续发“啊”声
  28. 关于甲状腺CT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气管两侧及前缘
    • B.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 C.下极至第6气管环水平
    • D.通常密度低于周围组织
    • E.注射对比剂后密度增高
  29. CT图像中颈部淋巴结的CT值约为

    • A.10~20HU
    • B.20~30HU
    • C.30~40HU
    • D.40~50HU
    • E.50~60HU
  30. 关于喉咽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采用软组织模式连续扫描
    • B.采用侧向定位片,层厚、层距5mm
    • C.仰卧,头后仰使颈部与床面保持平行
    • D.扫描范围从舌骨平面至主动脉弓上缘
    • E.扫描基线与喉室平行,使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
  31. 唾液腺CT扫描图像的显示窗位应根据

    • A.腮腺CT值调整
    • B.嚼肌CT值调整
    • C.下颌支CT值调整
    • D.软组织CT值调整
    • E.颌下腺CT值调整
  32. 关于唾液腺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做冠状面扫描
    • B.通常需要进行增强扫描
    • C.扫描基线可采用听眦线
    • D.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下颌角水平
    • E.注意避开牙齿的金属填充物,必要时改换机架角度
  33. 鼻窦及鼻咽的横断面CT扫描,蝶窦的影像通常显示在

    • A.软腭层面
    • B.颅底层面
    • C.鼻咽层面
    • D.鼻中隔层面
    • E.上颌窦开口层面
  34. 扫描基线平行于上颌窦后壁,层厚、层距2mm的扫描,耳部冠状面CT扫描,镫骨应显示在

    • A.锤骨层面
    • B.卵圆窗层面
    • C.咽鼓管层面
    • D.后半规管层面
    • E.耳蜗前部层面
  35. 关于鼻窦和鼻咽部CT扫描技术,错误的是

    • A.以横断面扫描为主
    • B.一般可不作增强扫描
    • C.颅底病变以冠状面扫描为好
    • D.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时应采用薄层扫描
    • E.横断扫描的扫描基线垂直于上颌窦底壁
  36. 以听眉线为基线,层厚、层距2mm的耳部横断面CT扫描,在咽鼓管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 A.外耳道
    • B.乙状窦
    • C.颈静脉孔
    • D.颈动脉管
    • E.后半规管
  37. 关于耳部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需作增强扫描
    • B.须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 C.扫描层厚、层距采用2mm甚至更低
    • D.增强扫描须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 E.高分辨率扫描的图像只需用骨窗显示
  38. 耳部横断面扫描不能显示鼓室的

    • A.前壁
    • B.后壁
    • C.内壁
    • D.下壁
    • E.外壁
  39. 颞骨扫描常规检查方式是

    • A.横断面扫描
    • B.冠状面扫描
    • C.矢状面扫描
    • D.横断面+冠状面扫描
    • E.横断面+矢状面扫描
  40. 关于耳部扫描体位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观察乙状窦壁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 B.观察水平半规管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 C.观察内耳道横嵴应采用横断面扫描
    • D.观察鼓膜嵴病变应采用横断面扫描
    • E.观察外耳道前后壁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41. 眼部的冠状面CT扫描图像中,显示眼球径面最大的是

    • A.眶后层面
    • B.眼球后层面
    • C.眶尖部层面
    • D.眶前缘层面
    • E.眼球赤道附近层面
  42. 关于眼及眶部CT扫描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常规采用非螺旋扫描模式
    • B.扫描层厚、层距通常为3~5mm
    • C.扫描时需闭眼并保持眼球固定
    • D.增强扫描的扫描延迟时间为70秒
    • E.血管性病变应做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43. 关于眼及眶部CT扫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常规采用横断面
    • B.确定眼内异物方位可作冠状位扫描
    • C.横断面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到海绵窦
    • D.观察视神经病变以听眶线为扫描基线
    • E.冠状位扫描有助于判断眶顶骨折及程度
  44. 以下不属于眼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 A.眼部异物
    • B.眼部炎症
    • C.眶内占位病变
    • D.先天性屈光不正
    • E.视网膜剥离的病因诊断
  45. 以EML为扫描基线,层厚、层距10/10mm的颅脑CT横断面图像中, Willis血管环应显示在

    • A.松果体平面
    • B.鞍上池平面
    • C.第三脑室平面
    • D.侧脑室体部平面
    • E.四脑室下方平面
  46. 以下颅脑CT扫描图像的显示中,窗口技术运用不当的是

    • A.脑萎缩可适当调低窗位
    • B.小儿颅脑应适当调低窗位
    • C.颅底层面可适当调高窗位并增大窗宽
    • D.病灶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时可调宽窗宽
    • E.软组织窗应使脑白质和灰质有良好对比
  47. 颅脑CT扫描时,扫描上界需要达到顶叶皮质的是

    • A.观察基底节病变
    • B.怀疑脑萎缩的患者
    • C.怀疑听神经瘤的患者
    • D.怀疑脑血管畸形的患者
    • E.观察内囊、外囊区域病变
  48. 以下病变行颅脑CT增强扫描时,需要增加对比剂用量及注射速率的是

    • A.脑肿瘤
    • B.动静脉畸形
    • C.等密度血肿
    • D.亚急性脑损伤
    • E.继发性脑组织病理改变
  49. 关于颅脑CT扫描体位和扫描范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顶颏位冠状面扫描时患者仰卧位
    • B.横断扫描时患者常规采用仰卧位
    • C.横断扫描的扫描基线可酌情变化
    • D.鞍区垂体冠状面扫描的后界应包括鞍背
    • E.横断扫描的上界应达侧脑室体部上方约2cm处
  50. 表示听眶线的英语缩写是

    • A.RBL
    • B.EML
    • C.OML
    • D.SML
    • E.CBL
  51. 以下颅脑CT扫描的准备工作中,横断面扫描时可忽略的是

    • A.必须摘除假牙
    • B.摘除头部发夹及金属饰物
    • C.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
    • D.不合作患者可采用药物镇静
    • E.婴幼儿患者需要口服水合氯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