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新电焊工在线考试试题(1)石油石化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铜及铜合金焊接接头形式的设计和选择与钢相同。

    • 正确
    • 错误
  2. 异种金属焊接时,为了减小熔化的母材对焊缝的稀释作用,原则上希望熔合比越大越好,所以一般开较小的坡VI。

    • 正确
    • 错误
  3. 焊条的消耗与焊接所用的电流大小无关。

    • 正确
    • 错误
  4. 焊条和焊丝消耗量的计算公式区别只是焊丝没有药皮质量系数。

    • 正确
    • 错误
  5. 铸铁热焊法的预热温度为400℃左右。

    • 正确
    • 错误
  6. 铝及铝合金焊接时,没有现成的焊丝,也不可将相应牌号的板材切成条作填充金属。

    • 正确
    • 错误
  7.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材料的原则是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都不能低于被焊钢材中的最低值。

    • 正确
    • 错误
  8. 铜及铜合金焊条的型号是根据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来编制的。

    • 正确
    • 错误
  9. EZNiFe_1(即Z408)铸铁焊条多用于补焊高强度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的不重要部位及可锻铸铁件的缺陷。

    • 正确
    • 错误
  10. 与铸铁焊条型号EZNi一1相对应的牌号是Z308。

    • 正确
    • 错误
  11. 被连接构件的总厚度不应超过铆钉直径的5倍。

    • 正确
    • 错误
  12. 管子的有芯热煨一般在弯管机上进行,芯轴的作用是减少和防止管子弯曲时断面变形。

    • 正确
    • 错误
  13. 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介质,当管道设计压力小于0.8MPa时,也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

    • 正确
    • 错误
  14. 解决卷板机卷板时工件鼓凸的方法是减小轴辊的受力。

    • 正确
    • 错误
  15. 龙门剪板机在剪切较薄钢板时,剪刃间隙应小些。

    • 正确
    • 错误
  16. 气压试验介质一般用空气和惰性气体。

    • 正确
    • 错误
  17. 承受内压的埋地铸铁管道的试验压力为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5MPa时,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

    • 正确
    • 错误
  18. 压力试验时,管道材质属于脆性材料,有措施时也可使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

    • 正确
    • 错误
  19. 煤油渗漏试验是将焊缝清理干净,涂以白粉浆晾干后在焊缝另一面涂以煤油,使表面得到足够的浸润,经半小时后,白粉上没有油渍为合格。

    • 正确
    • 错误
  20. 阀门安装前必须进行检查、清洗、试压、更换密封垫片,必要时还需进行研磨。

    • 正确
    • 错误
  21. 压力容器相邻两筒节的纵缝和封头与相邻筒节的纵缝应错开,错开距离应大于简体厚度的()。

    • A.1.5倍,且大于等于50mm
    • B.2倍,且大于等于75mm
    • C.3倍,且大于等于100mm
    • D.3倍,且小于等于75mm
  22. 常将压力容器的筒体厚板设计成()。

    • A.对称的X形坡口
    • B.不对称的X形坡El
    • C.不对称的U形坡口
    • D.单面V形坡口
  23. BF004低合金钢制造的压力容器工作温度一般为()。

    • A.0~457℃
    • B.-40~475℃
    • C.-90~-20℃
    • D.-196~700℃
  24. 钢号16MnR中的“R”表示()用钢。

    • A.低温
    • B.锅炉
    • C.压力容器
    • D.钢瓶
  25. 压力容器的主要接头形式是()接头。

    • A.对接
    • B.搭接
    • C.角接
    • D.T形
  26. 压力容器所用材料的含碳量叫C()。

    • A.小于1.3%
    • B.小于0.6%
    • C.大于0.25%
    • D.小于0.25%
  27. 压力容器的结构并不复杂,承受的多为()载荷。

    • A.静
    • B.交变
    • C.冲击
    • D.振动
  28. 在容器的结构中对其疲劳寿命影响较大的一个主要薄弱环节是()。

    • A.法兰
    • B.封头
    • C.开孔
    • D.密封元件
  29. 某容器的设计压力为P≥100MPa,按设计压力分类,应是()压容器。

    • A.低
    • B.中
    • C.高
    • D.超高
  30. 高压容器不允许使用()封头。

    • A.球形
    • B.椭球形
    • C.锥形
    • D.平盖
  31. 某容器的设计压力为1.6MPa≤p≤10MPa,则按设计压力分类,应是()压容器。

    • A.低
    • B.中
    • C.高
    • D.超高
  32. 容器按所承受的压力可分为常压容器和压力容器。通常将最高工作压力p≥()(不含液体压力)的容器称为压力容器。

    • A.0.01MPa
    • B.0.1MPa
    • C.1.6MPa
    • D.10MPa
  33. 由《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可知,承担图样要求的全焊透T形接头焊接工作的焊工必须考()试件。

    • A.水平固定
    • B.插入式管板
    • C.骑座式管板
    • D.垂直固定管
  34. 由《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可知,垂直固定的管状试件考试合格后,可免考()试件。

    • A.平焊板状
    • B.平焊管状
    • C.横焊板状
    • D.水平旋转管状
  35. 奥氏体不锈钢与铜及其合金焊接时,宜采用()作填充材料。

    • A.奥氏体不锈钢
    • B.铜或铜合金
    • C.纯镍
    • D.铝或铝合金
  36. 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合格项目的有效期是自签证之日起为期()

    • A.2年
    • B.3年
    • C.5年
    • D.7年
  37. 紫铜与低碳钢焊接时,为了保证焊缝有较好的抗裂性能,焊缝中铁含量叫(Fe)应控制在()为佳。

    • A.0.2%~1.1%
    • B.10%~60%
    • C.60%~80%
    • D.80%~90%
  38. 钢与铝的钨极氩弧焊采用()焊丝可形成优质接头。

    • A.铝镁合金
    • B.含少量硅的纯铝
    • C.硅青铜
    • D.铝锰合金
  39. 钢与铜及其合金焊接时的主要问题是焊缝中易产生()。

    • A.夹渣
    • B.裂纹
    • C.气孔
    • D.自点
  40. 碳钢和灰1:1铸铁对接焊缝冷焊时,应先在灰口铸铁侧,用()焊条堆焊一层过渡层。

    • A.EZC
    • B.EZNiFe-1
    • C.EZNiCu-1
    • D.E5015
  41. 钢与铝及铝合金焊接时,铝与铁可形成多种金属间化合物,例如FeAl、FeAL2、FeAl3、Fe2A17、Fe3A1、Fe2Al5等,其中()最脆。

    • A.FeAI
    • B.Fe2A15
    • C.Fe2A17
    • D.Fe3Al
  42. 钢与铝及铝合金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焊接时,应将钢的一侧加工成70°坡口,且镀上活化层,这样可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一般对低碳钢及低合金钢表面镀()。

    • A.铝
    • B.锌
    • C.锡
    • D.铜
  43. 铸铁与低碳钢焊接时的主要困难是易产生()。

    • A.白口组织
    • B.气孔
    • C.夹渣
    • D.舆氏体组织
  44. 铸铁与低碳钢焊接时,应采用()。

    • A.大电流,短道焊
    • B.小电流,快速焊
    • C.大电流,快速焊
    • D.大的热输入
  45. 珠光体耐热钢与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是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或未熔合区易产生()。

    • A.冷裂纹
    • B.热裂纹
    • C.气孔
    • D.再热裂纹
  46. 珠光体耐热钢与低碳钢焊接时,采用低碳钢焊接材料,焊后经过热处理,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

    • A.冲击韧性
    • B.强度
    • C.硬度
    • D.耐腐蚀性
  47. 珠光体耐热钢与普通低合金钢焊接时,焊后热处理温度要以()为基准。

    • A.普通低合金钢
    • B.珠光体耐热钢
    • C.焊前预热温度
    • D.焊接热输入
  48.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的焊接接头中,()不仅是低温冲击韧度的低值区,而且往往是裂纹起始和延展的区带。

    • A.脱碳带
    • B.增碳带
    • C.合金浓度缓降带
    • D.细粒珠光体带
  49.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焊接时,应选用的焊条是()。

    • A.E308-15
    • B.E309-16
    • C.E316L-16
    • D.E310-16
  50.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焊接接头区带不包括()。

    • A.脱碳带
    • B.增碳带
    • C.合金浓度缓降带
    • D.铁素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