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技能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为什么采掘工作面是防尘工作的重点?

  2. 影响液压支架选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如何处理顶板附近瓦斯层状积聚?

  4. 引起煤尘爆炸的井下火源主要有哪些?

  5. 煤矿井下采空区、废弃的井巷和停采的小煤窑内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空水。

    • 正确
    • 错误
  6. 安全管理的性质有哪些?

  7. 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 正确
    • 错误
  8. 井下轨道运输的轨距一般为600m和900m。

    • 正确
    • 错误
  9. 非煤矿用高压油断路器严禁用于煤矿井下。

    • 正确
    • 错误
  10. 盲巷是指扩散通风距离超过3m的独头巷道。

    • 正确
    • 错误
  11. 留在采区运输石门上方的煤柱,在采区结束后可回收,但必须采取防止自然发火的措施。

    • 正确
    • 错误
  12. 永久性地面库的围墙与最近库房距离不得小于25m。

    • 正确
    • 错误
  13. 放顶煤采煤法的顺槽一般沿着煤层顶板掘进。

    • 正确
    • 错误
  14. 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时,受反向冲击的作用,将会发生多次连续瓦斯爆炸。

    • 正确
    • 错误
  15.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发现煤矿作业场所使用专用防爆电气设备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作业,限期改正。

    • 正确
    • 错误
  16.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多用于上山和大巷中。

    • 正确
    • 错误
  17. 煤矿企业使用的设备、器材、火工品和安全仪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 正确
    • 错误
  18. 处理突出事故的首要任务是救出灾区内遇险或被困人员,运出遇难者。

    • 正确
    • 错误
  19. 高瓦斯矿井主要运输巷道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架线电机车。

    • 正确
    • 错误
  20. 钢丝绳芯可储存绳油。

    • 正确
    • 错误
  21. 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________进行全面检查。

  22.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________操作。

  23. 千部违章指挥,工人有权拒绝执行;违章操作,工人有权________;跟班干部擅离工作岗位,工人有权向________报告。

  24.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式样由________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统一规定。

  2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________标志。

  26.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________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27.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它是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28.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依法________、照章作业的管理,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和责任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29.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________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________。

  30. 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________存放。

  31. 在煤矿井下瓦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___方面。

    • A.有毒性
    • B.窒息性
    • C.爆炸性
    • D.导致煤炭自然发火
    • E.煤与瓦斯突出
  32. 现代安全原理揭示出________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

    • A.安全
    • B.机
    • C.环境
    • D.管理
    • E.人
  33. 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 A.安全学
    • B.系统科学
    • C.理论科学
    • D.安全科学
    • E.人文科学
  34. 在水平巷道及45°以下井巷内,应采用________。

    • A.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 B.交联聚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 C.聚氯乙烯绝缘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 D.交联聚乙烯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 E.一般电缆
  35.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向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煤矿的生产条件,采用________和新装备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 A.新工人
    • B.新技术
    • C.新材料
    • D.新厂房
    • E.新工艺
  36.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以后,要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

    • A.掌握情况
    • B.查明原因
    • C.吸取教训
    • D.进行罚款
    • E.分清责任
  37. 放顶煤开采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

    • A.容易自燃
    • B.巷道布置困难
    • C.煤尘大
    • D.工艺复杂
    • E.难以管理
  38. 期望理论表述公式中包含的因素有________。

    • A.激励力
    • B.目标效价
    • C.积极性
    • D.期望值
    • E.期望概率
  39. 系统安全管理是应用________技术为手段,控制系统安全性,使系统达到预定安全目标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

    • A.系统安全分析
    • B.系统安全评价
    • C.系统安全辨识
    • D.安全工程
    • E.安全管理
  40. 百万吨死亡率是煤矿安全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它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 A.
    • B.
    • C.
    • D.
  41. 大巷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

    • A.运输
    • B.通风
    • C.排水
    • D.敷设管线
    • E.运人
  42. 在地面临时保管当天使用的爆炸材料时,可以不放在爆炸材料库内,但雷管必须放在距离炸药________以外的地方。

    • A.20m
    • B.25m
    • C.30m
    • D.35m
  43. 等高线________。

    • A.与走向线垂直
    • B.与走向线类似
    • C.与走向线斜交
    • D.与走向线平行
  44. 对________损伤的伤员,严禁让其坐起、坐立和行走。

    • A.脊柱
    • B.腹部
    • C.头部
    • D.上肢
  45. 进行安全目标管理时,目标成果的评价应以________作为主要的依据。

    • A.目标值的达到程度
    • B.达标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
    • C.实现目标的复杂困难程度
    • D.实现目标的可靠程度
  46. 等高线间距大致相等,表明________。

    • A.走向稳定
    • B.倾角均匀
    • C.单斜构造
    • D.向斜构造
  47. ________是组织生产活动、实现计划任务、完成经营目标必须具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

    • A.安全
    • B.安全管理
    • C.企业管理
    • D.生产
  48. 矿尘分散度越高,则矿尘总量中微细颗粒所占比例________。

    • A.越小
    • B.越大
    • C.与分散度没关系
    • D.不变
  49. 司机在处理转载机机头故障时,一定要停止并________搭接的带式输送机。

    • A.闭锁
    • B.关闭
    • C.撤除
    • D.开启
  50. 在坚硬和稳定的煤、岩层中,确定巷道不设支护时,必须制定________措施。

    • A.过渡
    • B.安全
    • C.技术
    • D.规定
  51.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________,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 A.破坏
    • B.失效
    • C.故障
    • D.事故
  52. 采煤工作面遇有坚硬夹岩或黄铁矿结核时,应采取________措施处理,严禁用采煤机强行截割。

    • A.特殊
    • B.预爆破
    • C.特殊
    • D.松动爆破
  53.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________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 A.随时
    • B.三个月内
    • C.六个月内
    • D.一年内
  54. 在巷道曲线处轨中心距一般应________。

    • A.保持不变
    • B.加宽
    • C.变窄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5. 当中毒者出现眼红肿、流泪、喉痛以及手指、头发呈黄褐色时,说明是________中毒。

    • A.SO2
    • B.H2S
    • C.NO2
    • D.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