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1
-
用錾子进行錾削时每次錾削的厚度约为( )。
- A.0.5mm
- B.0.5~1mm
- C.l~1.5mm
- D.1~2mm
-
有关錾削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需戴任何眼镜
- B.不得錾削淬火的工件
- C.錾子头部需要淬火
- D.一般情况使用高速钢材做錾子
-
用手工刮削的轴承要求接触面积不小于轴承内部面积的( )%。
- A.45
- B.60
- C.75
- D.90
-
细刮比粗刮时( )。
- A.刀痕要窄,行程要长
- B.刀痕要宽,行程要长
- C.刀痕要窄,行程要短
- D.刀痕要宽,行程要短
-
下列刮刀中属于曲面刮刀的是( )。
- A.手握刮刀
- B.挺刮刀
- C.钩头刮刀
- D.蛇头刮刀
-
M16×1表示( )。
- A.普通粗螺纹
- B.普通细螺纹
- C.短螺纹
- D.梯形螺纹
-
套螺纹前的圆杆直径应( )螺纹大径的尺寸。
- A.略小于
- B.略大于
- C.等于
- D.远离
-
在圆柱或圆锥外表面上所形成的螺纹是( )。
- A.粗牙螺纹
- B.细牙螺纹
- C.外螺纹
- D.内螺纹
-
滚动轴承的代号由( )构成。
- A.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后置代号
- B.内径代号、前置代号、后置代号
- C.基本代号、类型代号、内径代号
- D.类型代号、前置代号、后置代号
-
划线时放置工件的工具称为( )。
- A.划线工具
- B.基准工具
- C.辅助工具
- D.测量工具
-
下列线型中用作可见轮廓线的是( )。
- A.细实线
- B.粗实线
- C.双点画线
- D.虚线
-
图样上用( )线型表示轴线或对称中心线。
- A.细实线
- B.粗实线
- C.细点画线
- D.虚线
-
在满足工件表面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 )表面粗糙度数值。
- A.较大的
- B.较小的
- C.不同的
- D.相同的
-
A4图纸幅面的宽度和长度是( )。
- A.594×841
- B.420×594
- C.297×420
- D.210×297
-
( )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 A.主视图
- B.俯视图
- C.左视图
- D.组合视图
-
千分尺的读数机构由( )组成。
- A.固定套筒和微分套筒
- B.测砧和棘轮
- C.尺架和测砧
- D.尺架和微分套筒
-
游标卡尺上游标的刻线数越多则游标的( )。
- A.结构越小
- B.长度越短
- C.分度值越大
- D.读数精度越高
-
百分表的表盘刻度为l00格,大指针每偏转一格表示( )。
- A.0.lmm
- B.0.2mm
- C.0.0lmm
- D.0.02mm
-
符号 代表( )。
- A.平行度
- B.垂直度
- C.倾斜度
- D.位置度
-
待修件是指具有较好( )的零件。
- A.修理工艺
- B.修理价值
- C.使用价值
- D.几何形状
-
符号⊥代表( )。
- A.平行度
- B.垂直度
- C.倾斜度
- D.位置度
-
符号∥中代表( )。
- A.平行度
- B.垂直度
- C.倾斜度
- D.位置度
-
下列配合为基孔制的是( ) 。
- A.25f8/h5
- B.25 f7/e6
- C.25 M6/t5
- D.25N8/m6
-
在标注 25H7/Y6的孔和轴装配图中,其轴的基本本偏差为( )。
- A.H
- B.H7
- C.Y
- D.Y6
-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和轴共有的( )来传递能量和动力的。
- A.压力
- B.容积
- C.运动
- D.黏度
-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和轴共有( )种配合形式。
- A.2
- B.3
- C.4
- D.5
-
当采用基轴制时其基本偏差是( )。
- A.上偏差
- B.下偏差
- C.零偏差
- D.不能确定
-
形状误差曲线上当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为( )mm时,表示表面粗糙度。
- A.<1
- B.1~10
- C.10~20
- D.>20
-
平行度属于( )公差。
- A.尺寸
- B.形状
- C.位置
- D.形位
-
下列选项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
- A.圆度
- B.平行度
- C.垂直度
- D.同轴度
-
对形状公差进行标注时,不必考虑的选项是( )。
- A.指引线的位置
- B.项目符号
- C.基准代号字母
- D.公差值
-
平面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
- A.一个圆柱内的区域
- B.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C.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
- D.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
汽油的牌号越高说明( )也越高。
- A.密度
- B.凝点
- C.熔点
- D.辛烷值
-
黄铜是以( )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 A.锡
- B.锌
- C.镍
- D.铝
-
(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制造受热、受磨损和冲击载荷较强烈的零件。
- A.合金结构钢
- B.合金工具钢
- C.特殊性能钢
- D.碳素钢
-
下列选项是有色金属的是( )。
- A.碳素钢和轴承合金
- B.碳素钢和铸铁
- C.轴承钢和铸铁
- D.铝合金
-
( )是指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切削工具进行加工的性能。
- A.可焊性
- B.廷展性
- C.切削性
- D.渗透性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语言规范具体要求的是( )。
- A.语感自然,不呆板
- B.用尊称,不用忌语
- C.语速适中,不快不慢
- D.多使用幽默语言,调节气氛
-
(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狭义的劳动法
- B.广义的劳动法
- C.职业道德
- D.道德规范
-
( )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前提和基础。
- A.消费者的义务
- B.清费者的权力
- C.消费者的生产资料
- D.消费者的生活资料
-
每个工作人员的(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
- A.体质
- B.能力
- C.精神
- D.工作质量
-
全面的质量管理是把( )和效益统一起来的质量管理。
- A.产品质量
- B.工作质量
- C.质量成本
- D.使用成本
-
( )是保证和提高维修质量的先决条件。
- A.加强教育
- B.抓技术管理
- C.应用新技术
- D.推行管理新经验
-
对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特点描述恰当的是( )。
- A.单一性
- B.机械性
- C.多样性
- D.专一性
-
全面质量管理即全员参加质量管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全部工作纳入质量第一轨道,全面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效果,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 )字。
- A.优
- B.高
- C.全
- D.管
-
不属于《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管理标准的是( )。
- A.国家及行政标准
- B.作坊自定标准
- C.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 D.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中( )阶段指的是总结阶段。
- A.A
- B.C
- C.D
- D.P
-
对某种产品不仅包括对其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管理,而且包括对其数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及满足用户要求等各方面的质量管理,称为( )。
- A.全过程管理
- B.全方位管理
- C.全员管理
- D.全面质量管理
-
职工对企业诚实守信应该做到的是( )。
- A.忠诚所属企业,无论何种情况都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 B.维护企业信誉,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 C.保守企业秘密,不对外谈论企业之事
- D.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谋划企业发展由有见识的人来做
-
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在( )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
- A.19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30年代
- C.20世纪40年代
- D.20世纪50年代
-
对待职业和岗位,( )不是爱岗敬业所要求的。
- A.树立职业理想
- B.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 C.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 D.一职定终身,不改行
-
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文化功能的是( )。
- A.整合功能
- B.技术培训功能
- C.科学研究功能
- D.社交功能
-
为了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 )功能。
- A.娱乐
- B.主导
- C.决策
- D.自律
-
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勤劳是人生致富的充分条件
- B.节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C.勤劳不如巧干
- D.节俭不如创造
-
在商业活动中,不符合待人热情要求的是( )。
- A.严肃待客,不卑不亢
- B.主动服务,细致周到
- C.微笑大方,不厌其烦
- D.亲切友好,宾至如归
-
关于总成送修,甲说:“总成送修时,应在装合状态,零件不能短缺”;乙说:“承修和送修双方没必要签订合同”。说法正确是( )。
- A.甲
- B.乙
- C.甲和乙
- D.甲和乙均不正确
-
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企业可提倡勤劳,但不宜提倡节俭
- B.“一分钟应看成是八分钟”
- C.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是‘饱暖思淫欲”的结果
- D.“节省一块钱,就等于净赚一块钱”
-
合同内容由( )约定。
- A.代理人
- B.当事人
- C.合同建议的提出者
- D.旁观者
-
合同是由当事人在( )基础上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
- A.有领导关系
- B.有亲属关系
- C.平等
- D.对立
-
合同转让与合同变更的区别是( )。
- A.合同转让是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 B.合同转让是合同的主体发生了变更
- C.合同变更是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实质变化
- D.合同变更是合同主体发生了变更
-
对合同的转让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合同权力的转让
- B.合同义务的转让
- C.合同权力义务的一井转让
- D.只是对合同内容的变更
-
对被撤销的合同理解正确的是( )。
- A.刚订立时有法律效力
- B.撤销前有法律效力
- C.从开始时就无法律效力
- D.撤销后不再有法律效力
-
( )是合同内容的载体。
- A.合同的主体
- B.合同的形式
- C.合同的订立
- D.合同的解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 )年通过的。
- A.1990
- B.1992
- C.1993
- D.1999
-
( )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力义务关系的根本依据,也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客观依据。
- A.合同的形式
- B.合同的主体
- C.合同的内容
- D.合同订立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的义务不包括( )的义务。
- A.接受监督
- B.接受教育
- C.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
- D.出具购货凭证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包括消费者的( )权。
- A.劳动
- B.安全
- C.知情
- D.自主选择
-
企业创新要求员工努力做到( )。
- A.不能墨守成规,但也不翻示新立异
- B.大胆地破除现有的结论, 自创理论体系
- C.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提出新问题
- D.激发人的灵感,遏制冲动和情感
-
关于创新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创新需要“标新立异”
- B.服务也需要创新
- C.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
- D.引进别人的新技术不算创新
-
对社会保障制度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是一种物质帮助制度
- B.是一种精神帮助制度
- C.是一种物质补偿制度
- D.是一种在较特殊情况下的物质帮助制度
-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员工之间平等尊重的措施是( )。
- A.互利互惠,加强协作
- B.加强交流,平等对话
- C.只要合作,不要竞争
- D.人心叵测,谨慎行事
-
关于创新的正确论述是( )。
- A.不墨守成规,但也不可标新立异
- B.企业经不起折腾,大胆地闯早晚儿会出问题
- C.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 D.创新需要灵感,但不需要情感
-
下列事项中属于办事公道的是( )。
- A.顾全大局,一切听从上级
- B.大公无私,拒绝亲戚求助
- C.知人善任,努力培养知己
- D.原则至上,不计个人得失
-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员工遵纪守法是( )。
- A.约束人的体现
- B.由经济活动决定的
- C.人为的规定
- D.追求利益的体现
-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要做到( )。
- A.追求真理,坚持原则
- B.奉献社会,助人为乐
- C.公私分开,实事求是
- D.有求必应,服务热情
-
坚持办事公道,要努力做到( )。
- A.公私分开
- B.有求必应
- C.公正公平
- D.公开办事
-
下列选项中,关于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成功的关系的正确论述是( )。
- A.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 B.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肯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
- C.缺乏职业道德的人也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 D.人的事业成功与否与职业道德无关
-
下列选项对职业道德具体性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较强的专业特点
- B.不能用以规范约束其他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 C.对其他行业人员有较强的约束性
- D.反映了职业道德观念代代相传的特点
-
职业道德对企业起到( )的作用。
- A.增强员工独立意识
- B.抹和企业上级与员工关系
- C.使员工规规矩做事情
- D.增强触凝聚力
-
职业道德是一种( )的约束机制。
- A.强制性
- B.非强制性
- C.自愿的
- D.随意的
-
各种职业道德往往采取简洁明快的形式,对本职业人员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以保证职业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 )。
- A.稳定性
- B.专业性
- C.具体性
- D.适用性
-
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是( )。
- A.职业道德是人成功的充分条件
- B.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
- C.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 D.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往往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
正确阐述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的选项是( )。
- A.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
- B.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前提条件是要有职业道德
- C.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并不需要较高的职业道德
- D.职业道德是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
职业道德是一种( )。
- A.处事方法
- B.行为规范
- C.思维习惯
- D.办事态度
-
职业道德通过( ),起着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 A.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
- B.增加职工福利
- C.为员创造发展空间
- D.调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
下列选项属于职业道德范畴的是( )。
- A.人们的内心信念
- B.人们的文化水平
- C.人们的思维习惯
- D.员工的技术水平